納溪“數字”與“數智”帶來的“變”與“便”

來源:瀘州新聞網

2020年01月08日11:37  
 

上午10點過,技術員杜世清正在辦公室裡忙著安裝一台機器人。這台機器人是廠裡新買回來的,因為訂單量大,原有的一台已經不夠用。

不遠處的車間裡,工人王躍會也在工位上忙碌著,她的任務是測試晶體外觀。這天輪到她上白班,這段時間工作任務比較重,工人們每天兩班倒,人歇機器不歇。

廠房走廊上,行政中心部總經理李強匆匆走過,他正在忙著公司年會的事情。今年廠裡放假的時間比去年推后兩天,要到農歷臘月廿八,他得提前准備好讓員工們團個年。

這天是2020年1月6日,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裡,每個人都在忙碌著……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在瀘州市納溪區,包括明德亨在內的多家企業卻漸入佳境。

在納溪區數字經濟發展局局長劉永強看來,這樣的逆勢發展,也正說明納溪“數字經濟”初見成效。

1月6日,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瀘州基地裡,工人正在組裝機器人

“數字”帶來的“變”

如果要總結納溪的經濟發展,“數字”這個詞絕對值得濃墨重彩地寫上一筆。

在納溪,“數字”有兩層含義。從字面意義來看,“數字”是一個令納溪人臉上有光的數據:11個一。

從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實現數字經濟產業零的突破算起,僅僅兩年時間,納溪區已引進和培育數字經濟及關聯企業70家,擁有全國石英晶體諧振器行業第一條工業4.0智能化生產線——明德亨智慧工廠、全國第一個具有支持多協議能力的全開放視頻終端接入平台——社會視頻服務基地(電信魔鏡基地)、全國第一個與“天網工程”“雪亮工程”並行的第三張視頻監控網——“慧眼工程”、全國首家LED顯示屏5G+工業4.0智能制造企業——四川凝彩電子公司等11個全國第一的企業(項目)。2019年,納溪區數字經濟及關聯企業預計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8億元。

而這個“數字”的背后,便是它的另一層含義——“數智”,也就是5G+工業4.0。

在四川凝彩電子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通過電腦就能查看設備運行情況。5G+工業4.0投用后,生產工人可減少40%,產品合格率可提高到99.8%,公司效益提高了20%-30%。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辦主任崔晨說:“我們現在的產值,按傳統制造業要500多名工人,而我們現在隻有100多名工人就夠了。”

在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瀘州基地,工人們也正忙著組裝一台機器人。公司去年11月投產以來,目前產值已達到650萬元。

四川綠色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景林籌劃著春節過后要上馬的機動車尾氣監測項目。公司利用數據平台,可以對柴油車尾氣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超標車輛信息將由平台直接傳送至相關管理部門。

“數智”帶來的“便”

數字經濟,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就是“以人為本”,是用數字技術讓人享受到更多便利。

1月6日,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王躍會正在工作

在農戶房前屋后、家庭農場、產業基地等區域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同時接入各級綜治中心,構建成全國第一個與“天網工程”“雪亮工程”融合並行的視頻防控網,這項被寫進四川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決定》的“慧眼工程”,可以讓農村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打通農村治安防控“最后一公裡”。

“以前辦理証件,不但需要准備很多資料,還要滿城跑。如今,身份証等信息系統直接調取,一個平台就可完成所有審核。”這是宏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所感受到的“IPv6”帶來的方便。

“機器人可以進入人不能進不能及的環境,避免人工巡檢的局限性。”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特種智能機器人生產基地副總經理吳聯洲說,特種機器人可以運用到消防等多個領域。

白節鎮高峰村楠竹林,大球蓋菇種植大戶張治國生意火爆,電商平台提供的“宅急送”物流快遞,讓他種植的新鮮大球蓋菇三天內就可送達北上廣深等大都市客戶的餐桌上。

王躍會則感受到另一種便利——過去在外面打工的她,現在在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家離工廠走路隻需要十余分鐘,“很方便,可以照顧到家裡。”

關於“變”的思考

作為“三區”之一的納溪區,一度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財政收入,都無法與江陽區、龍馬潭區相比。但這個曾經以“化工”為主的城區,這些年正不斷為自己增加新的“名片”。從全域旅游到數字經濟,每一張“名片”提出之初都有些出人意料,但結果卻都令人刮目相看。

為什麼?用劉永強的話來說,就是“隻有適合自己腳的鞋才是好鞋”。

如何找到產業發展方向?如何找到一個既適合區情,又有突破性的方向?納溪區一直在思索,也不斷在探索。

目前,瀘州市正大力發展智能終端產業。從實際情況來看,沿海城市的一部分智能終端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不高。在安全環保、產業轉型的前提下,這類企業在當地的生存發展也很困難,也就促使這類企業向內地轉移。地方經濟要發展,除了考慮經濟,還要考慮產業集群、就業等問題,需要把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發展相結合。承接部分勞動密集型智能終端企業,在當前來看是有存在必要性的﹔但從長遠來看,還是科技含量高、有發展前景、有成長性的智能企業才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強動力。

結合全區招商引資情況、園區情況和現有產業情況,納溪區確定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但數字經濟該怎麼干?納溪的園區與長開區、高新區不可比,怎樣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在數字經濟方面突圍?劉永強總結了三個關鍵詞——量體裁衣、結合家底算好賬、做好服務。

劉永強說,納溪區既然財力相對薄弱,就量體裁衣。不是一味尋求高大上項目,而是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強鏈補鏈引進項目,尋找“適合自己腳的鞋子”,並且承諾了就要做到。在招商引資方面,則充分考慮到“引過來還要承受得起”,不僅結合自身家底算好賬,還主動幫企業算賬,過來落地后是否能持續發展達到預期目標。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做好服務。

劉永強把這種服務形容成“保姆式服務”,甚至是“把企業當成親兒親女般對待”,不僅落實好協議上的條款,甚至條款以外的也盡量幫忙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問題。用優質的服務讓企業滿意,以能落地的熱情打動企業。

有政策有服務,企業滿意了,開始主動介紹自己的上下游關聯企業前來投資。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試”,這給以商招商帶來了更好的效果。

方向明確了,也有了“11個一”的局面。劉永強說,要創建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打造納溪樣本,下一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周菁)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