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半月談、澎湃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點贊轉發成都真實版“45度讓路” 微博截圖
救護車在成雅高速成都收費站到永豐立交橋遇擁堵,其他車輛紛紛讓行 圖據安運醫療
這幾天,你一定在朋友圈看到了“45度讓路法”,一張所有車輛分別向兩側傾斜45度的動圖一時之間刷爆網絡,而在成都,這張動圖成為了現實。1月3日下午,一輛轉運危重病人的救護車從成雅高速成都站駛出后遇堵,救護車司機拉響警報,前方堵塞的車輛快速自覺向兩旁45度移動讓出了一條生命通道救護車快速通過。
人民日報、半月談、澎湃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點贊轉發,相關內容在網絡大面積傳播。截至1月5日22時,相關微博150余條,轉發1930余次,跟評910余條,點贊1.4萬余次﹔微博話題#成都上演真實版45度讓路#閱讀441.5萬﹔討論1273﹔新聞含資訊網站120余條。
事件回顧
車輛45度讓行 3公裡擁堵路段4分鐘就通過
事情發生在1月3日下午,當時,安運醫療的救護車從宜賓接到一名危重病人,正在全速趕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午5點過,救護車駛出成雅高速成都收費站,然而正值晚高峰時間,收費站到永豐立交一段格外擁堵。駕駛員許相如發現前方車輛一直排行,緩慢移動。考慮到車上的病人情況十分危急,許相如拉響了警報,希望其他車輛能夠讓行。
令許相如感動的是,聽到警報聲,救護車所在車道及左邊車道的車輛很自覺地向兩側45度讓開,中間讓出了一條生命通道,許相如載著生命垂危的患者呼嘯而過,從出高速到永豐立交橋大概有3公裡的路程用了不到4分鐘。很快,救護車即將在路口右轉到達華西醫院時,執勤的成都交警一分局民警遠遠看到救護車,便將周邊車輛攔停,讓救護車優先通行。17點30分,救護車順利抵達醫院,全程僅用時10余分鐘。
網友點贊
贊司機素質高 贊成都很溫暖
“成都版45度讓行”一經報道馬上在網上發酵,人民日報、半月談、澎湃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轉發,網友熱烈轉發評論,為成都車主的行為點贊。“好有愛的一幕,好事不分大小,在於行動的那一秒。”“哇!3公裡的車讓路,也太贊了吧!”“感動,為這些高素質的司機點贊。”“就是因為有這些司機!才讓這個冬天變得更加溫暖。”“宣傳到位,大家看到后執行得也到位,給這樣的成都人民點贊。”
除了大贊市民素質高,大家也對成都這座溫暖的城市表達了贊美和喜愛。“給成都點贊,雖然隻去過一次但是絕對是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成都的幸福感好像是第一吧,為這些司機朋友點贊。”“剛去了一趟成都,很喜歡這個城市。”“點贊,成都,一座有溫度的城市。願大家都成為一個有溫度善良的人兒。”“成都也是個文明之都,類似感動人心的事件也會時常出現。”網友們毫不吝惜贊美之詞,每個平台的該條新聞下面都是長長的評論。
溫馨提示
避讓產生交通違法
可向交警部門提出申訴
據了解,廣大駕駛人在駕駛車輛過程中,若因避讓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或救助危難造成交通違法的,可向交警部門提出申訴,交警通過后台對監控拍攝的執法証據審核時發現屬於以上情形的,將不予以處罰。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第21條第3款——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或者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管理系統的違法行為信息中有証據証明救助危難或者緊急避險造成的,應當予以消除。
如果有條件避讓而不避讓救護車,會受到什麼處置呢?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警車、消防車、急救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超越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急救車、工程救險車的記3分罰200元。
可以這樣避讓
●遇相對方向來車為特種車輛,且道路中心無物理隔離時,應當減速觀察。如特種車輛要左轉彎或借自己所在車道通行,應停車讓特種車輛先行。
●同一路段,駕車在特種車輛前方同向行駛時,如各車道車輛可以正常前行,不得左右變道,應減速讓特種車輛快速通過。如遇各車道排隊緩行或交通擁堵,特種車輛在后方同一車道時,應當開啟轉向燈向左或向右變道讓行。
●同一路段隻有一條車道,駕車在特種車輛前方同向行駛時,前方應當加速通過,有條件靠邊停車的應及時靠邊停車讓行。有應急車道的,不得在應急車道上行駛。
●遇前方路口停止信號等待放行時,同車道內的前車應在保証行人安全的前提下,依次駛過停止線后靠右側停下,讓行特種車輛。
溫暖故事
每天都在成都上演
成都是一座溫暖的城市,友善優雅是成都人的名片。類似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不小心”就登上熱搜。
2019年5月17日,護士游長江和丈夫李青霖帶著兒子和母親在龍泉驛果殼裡的小區樓下吃串串,突遇一位大姐坐在店門口,嘴唇發紫,兩個家屬正在給她掐人中,撫胸口順氣。李青霖和游長江在同一家醫院上班,是老年病科的主治醫師。夫妻倆向大姐家屬說明身份后,兩人第一時間把患者平放在地,並請家屬盡快撥打120。在等待120到來之前,夫妻倆開始分工急救。游長江為其進行心臟按壓,穿著裙子的她裸露的雙膝跪在水泥地上差不多十分鐘。
2019年12月20日上午,成都街頭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獨自過馬路,好不容易到了路中間卻變燈了。這時一輛小轎車靠邊停下,司機下車將老人推到路邊,隨后就駕車離開。經過警方查找,熱心司機李海終於被找到,他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成都每天深夜的地鐵10號線華興站旁總有一輛306路末班車在等候。原來,為了讓搭乘最后一班地鐵的上班族能趕上回家的公交車,306路末班車的司機師傅們有個共同習慣:向其他乘客說明情況后,在此多等3分鐘,沒有人出來了再出發。每一天,這樣暖心的一幕都在街頭上演。每一次,奔波疲憊的上班族們登上末班車時,心裡都無比踏實。公交車多等的3分鐘,溫暖了一座城。
“蓉漂”小潘因求職遇到問題發了一段7秒的視頻傾訴,卻意外走紅。成都地鐵官方看到后安慰女孩:“牛奶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不要著急慢慢來,加油啊,送你一張成都地鐵信步金沙紀念票卡,留下來吧。”網友們看到后也紛紛為小潘加油,這段溫暖的故事也持續在網上發酵,陌生人的善意溫暖了整座城市。
記者 杜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