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和成功就是矛盾?專家支招讓你兩全其美

2020年01月07日09:20  來源:新快報
 
原標題:快樂和成功就是矛盾?專家支招讓你兩全其美

虎媽鷹爸又來,百萬粉絲博主嚴厲育兒做法引爭議

繼最先吹響“虎媽戰歌”的蔡美兒后,“虎媽”又來了。近日,有百萬粉絲的育兒博主粥悅悅分享“育兒經驗”,將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6歲女兒單獨留在家中至深夜,其他家庭成員出門旅行,直至女兒最后完成任務。該博主同時表達了對自己的肯定“自己變得如此心狠手辣”,讓孩子吸取了教訓。無獨有偶,曾在大雪中被父親逼著脫下衣物跑步的“裸跑弟”最近取得南京大學18門課程平均70.3分的成績,成為自考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專畢業生,其父被稱為“鷹爸”。近日,虎媽鷹爸式嚴厲育兒頻現,成為家庭教育話題中的流量擔當,引發家長熱議。

“留6歲孩子在家寫作業”引爭議 育兒博主最終道歉

粥悅悅的原微博發出后,獲得粉絲近6.5萬贊,也獲得無數批評,最終發布道歉。對此事件,記者採訪10位家長,6位表示不認可,1位表示支持,3位表示中立。

反對的家長主要認為獨留孩子在家有安全風險,並引援新聞報道說明容易發生墜樓、燒傷、中毒、燙傷等事件;同時,全家人外出,僅留6歲女兒在家,將會造成“拋棄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就讀番禺區某民校的蘇媽持中立態度,她認為對博主的行為不能一味苛責,博主事前有目標要求、過程有嚴格監控、事后有家庭會議和反思,相比無條件、無原則妥協或者一味發怒的家長,表現理智。

來自水蔭路小學的釗爸則表示,博主有監控,家裡有阿姨照顧,其“心狠手辣”是可控的,不是盲目嚴懲,最終效果是家中3個孩子都得到教育。

記者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第十六條就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使未滿八周歲或者由於心理、生理原因需要特別照顧的未成年人處於無人看護狀態。”

專家建議

要因材施教,不要輕易模仿“虎媽鷹爸”

對於虎媽狼爸式的行為,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陳美齡博士向記者表示,每一個小孩子都是不同的,可能有些孩子可以接受嚴格的管控和高標准的要求,但大多數孩子無法承受甚至可能崩潰。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她建議大多數家長不要太“虎媽狼爸”。她建議家長思考,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達到優秀或家長所願,在此情況下,家長是否能接受孩子?優秀是否隻有一個定義?她認為,如果孩子進入名校,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孩子,但孩子並不開心,這樣的教育並不能稱得上成功。

她認為,知名的虎媽狼爸教育僅僅是其家庭個案,普通家長不要輕易模仿學習;否則孩子達不到要求,會對自己失望,降低其自我肯定力。

碧桂園實驗學校總校長陳錢林認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跟風現象、從眾心理,一段時間賞識教育流行,家長處處“你真棒”,一段時間又流行棍棒教育,家長變身虎媽狼爸。家長需了解,教育沒有放之四海皆同的標准,正如教師要因材施教,家庭教育也一樣。

鼓勵孩子追求明確目標,快樂與成功不矛盾

讓孩子自由生長還是如虎媽鷹爸一樣明確目標、嚴加管控?陳錢林校長表示,二者並不矛盾,追求大家眼中的成功,孩子可能幸福或不幸福;而一開始就追求快樂成長,孩子可能在考核標准下成為“弱者”,從而影響了幸福體驗。他建議家長,可以淡化對孩子快樂或成功成長的要求,但要加強孩子對某些事情的追求,可以是成績,也可以是體育項目、發明創造等多樣事情,孩子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更有機會兼顧快樂與成功。

冼村小學校長郭海英同樣表示,因為孩子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不同,無需一味管控孩子的學習、壓縮娛樂、運動或社交時間。對自己的孩子,郭校長曾說,“對任何事情吊兒郎當,我也會瞧不起。”他的要求是孩子基於自身條件有一定的追求,有一定的進步。

在鼓勵孩子有追求的基礎上,陳美齡還建議家長在教育方面做好溝通,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多和孩子溝通將來希望做怎樣的人,並有勇氣接受。即使孩子希望做烘焙師而非讀大學,也可以不斷鼓勵孩子做點心給自己吃,給孩子購買相關書籍,隻有家長不斷創造條件並訓練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孩子才能將鮮活的人性、情感發揮出來,成為真正的人而非機器。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