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賀新年”。1月2日,瀘州市將召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這是開年第一個全市性大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議提出“新年四問”:如何舉全市之力將白酒產業規模做得更大、結構做得更優、效益做得更高、后勁做得更足。
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
國窖1573灌裝流水線
種種背后都指向一個目的,就是搶抓國家白酒產業政策調整新機遇,推動全市白酒產業新一輪發展,早日建成千億白酒產業。
瀘酒,正奔跑於黃金時代。
大有作為
瀘酒品牌進入綜合發力期
一條浩蕩長江孕育了瀘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形成了名酒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薈萃的長江文化特色。
近年來,瀘州緊扣“中國酒城·醉美瀘州”的定位,推動酒文化與城市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長江文化等互相融合,加快推進高端酒鎮酒庄建設,發展以“漫游醉美長江·品味中國酒城”品牌旅游為龍頭的文旅產業,為世界各國朋友品味酒城風情、品嘗優質白酒營造出良好消費市場。
預先認識到這一點的瀘州老窖,已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銷網絡,在美國、德國等3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成為海外能見度高、分布廣、受歡迎的中國白酒品牌之一。2018年9月15日,瀘州老窖北美辦事處在美國洛杉磯揭牌,正式推動瀘州老窖國際化戰略再上新台階。
2019年前三季度,瀘州老窖實現營收114.77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淨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38%。而另一朵金花品牌郎酒,在2015年觸底反彈后,也迅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19年3月,郎酒新的戰略重磅出爐。董事長汪俊林宣布:將把郎酒庄園打造成為白酒愛好者的朝聖之地、世界級庄園。
同年8月底,川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勇披露了川酒集團近期和中長期目標:2019年預計銷售收入200億元。2020年的目標是260億元,2021年的目標是300億元,2023年的目標則劍指500億元。
如果說瀘州老窖和郎酒是瀘州酒業發展的核心力量,而其他“小金花”及川酒集團等骨干企業,則是瀘州酒業發展的有生力量。瀘酒未來的大發展,這些核心品牌功不可沒。
“千億目標的達成,既要有龍頭酒企的示范引領,也需要中小酒企來夯實發展基礎。”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瀘州除了這幾家龍頭企業外,還將助力綠地酒業、環球佳釀等“小巨人”企業加快成長。將力爭在3-5年內,形成以百億級龍頭企業為引領,50億級、30億級、10億級骨干企業為支撐,若干中小企業為基礎的梯次發展格局,推進中小酒業“上雲發展”“抱團發展”,突出產品個性,走“專、精、特”發展之路。構建以產區品牌為核心、企業品牌為支撐、園區品牌為載體、原酒品牌為基礎的國內特色、世界知名產業品牌“航母戰斗群”,建成一個優質白酒的品牌集聚區。
自此,瀘州白酒的品牌格局基本成型。按照既定目標規劃,未來這些骨干企業將為瀘州酒業創造出幾百個億的營業收入。
大有底氣
“釀”出高質量白酒國際產區
隨著瀘酒在品牌布局上已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更加堅定了瀘州做大做強白酒產區的決心。
“產區”,是全球消費者對優秀酒類飲品最重要的判斷標准,也是中國白酒核心品質和價值的最佳表達。早在2015年,四川省就把川酒產區劃分為宜賓、瀘州、成都和德陽四大產區,歷經4年的品牌打造,川酒四大產區的品牌效應已初見成效。2017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世界名酒價值論壇上,瀘州被評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
實現千億白酒產業目標,瀘州底氣十足。瀘州既擁有赤水河流域一帶的醬香型核心產區,也擁有濃香型的核心產區。這兩大香型的核心產區都共處同一個地級市,既奠定了瀘州發展酒業的品質基礎,也決定了瀘州白酒的好品質。
底氣還在於有佳泉,瀘州釀酒始於秦漢,綿延兩千多年,是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長江沱江在這裡交匯、美酒河赤水河橫貫,賜予瀘州優質釀酒水源。目前,瀘州專注於保護好產區生態,打造釀造高品質白酒的天然之地,尤其將水作為瀘州優美環境的主題,彰顯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的生態價值。底氣還在於“用活”了文物。瀘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空氣中的微生物和古窖池群微生物構成立體的微生物群落,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酒的生態區”。其中,瀘州老窖用活了“雙國寶”——全國重點保護文物“1573國寶窖池群”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將它們轉化成“酒+文化體驗”“酒+生態旅游”“酒+工業旅游”等“酒+N”融合發展轉型的載體。
一杯好酒的釀造,首先要保証優質的高粱品質。
“沃土良田皆是鄉,丹心鐵骨向朝陽。秋風撫愛羞紅臉,孕得珍珠釀酒香。”農民女詩人周玉欣的七絕《高粱》生動地描繪了高粱豐收的景象。在瀘州,這樣的大美景色已經呈現。2019年,瀘州高粱種植面積、總產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我們不能讓一粒不合格的高粱流入公司。”擲地有聲的郎酒集團已與瀘州140多個村建立訂單合作關系,構建“公司+科研院所+高粱收儲公司+鎮(村)訂單合作社+種植戶”的“網狀質量管理體系”,栽種、管護、收割等不同時段,都有專人指導。
目前,瀘州發展釀酒專用糯紅高粱種植,推動高粱種植向專業化、標准化和規模化發展,初步實現了純糧固態釀造,原酒品質“第一車間”產業鏈基本筑牢。
“如今的園區,進去是一捧高粱,出來是一瓶包裝完整的酒。”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濤介紹,園區已形成以白酒生產加工為主,涵蓋原粱種植、包材印務、倉儲物流等完整產業鏈的白酒產業集群,入駐企業250余家。
目前,園區正依托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酒類及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酒類包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四川中國白酒產品交易中心等4大國家級功能平台中心,將全產業鏈發展思路貫穿始終,從釀造技術研究、原粱種植、質量檢測、酒類包裝、物流運輸、電子商務、會展金融等全過程,推動酒業全面發展。
園區建好了,瀘酒就有了一條縱向的全產業鏈,能讓企業少跑路﹔從橫向來看,還可以培育更多“潛力股”,讓瀘州酒企集群呈梯次發展格局,筑牢瀘酒產業發展基礎。目前,瀘州正在推進企業培育工程。一方面,實施“龍頭引領”計劃,做優做強龍頭企業,支持瀘州老窖加快發展﹔另一方面,實施“中小企業規范整合”計劃,支持中小酒企健康發展。
文化融香,生態為先,產業為本。一個更具價值的現代化千億白酒國際產區正在崛起。
大有可為
鎖定集群發展黃金時代
能挑起“千億”重擔,這與瀘州近年來的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息息相關。
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國白酒金三角到完成千億目標產值,再到川南經濟區城市發展群,瀘州都是重要一極。
從產區優勢來說,與川酒首個進入千億產區的宜賓產區相比,瀘州白酒的品牌更加均衡,名優白酒的數量也更多。已形成了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潭酒、三溪、玉蟬等一大批明星企業,在川酒軍團中星光熠熠,形成了集群式發展的良好局面。
從平台優勢來說,瀘州白酒產業已經從釀造技術研究、原粱種植、質量檢測、酒類包裝、物流運輸、電子商務、會展金融等方面形成了全產業鏈。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對產業發展影響大的新技術、新成果、新平台也在生根發芽。如瀘州正在創新深化“白酒+大數據、白酒+人工智能”,做實白酒商品批發價格指數、瀘州市白酒行業信用指數等平台優勢﹔建立“酒類專家智庫”,推行純糧固態傳統工藝﹔推進智能智慧釀造,開展釀造工藝智能化數字化試點……
從地方重視來看,從2007年開始至今,瀘州就堅持把酒業作為“一號產業”,舉全市之力推進酒業加快發展,全市酒類產業的實力與日俱增。
近年來的瀘酒全國行更是意義深遠。2019酒泉之行,瀘州發出邀請:“作為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瀘州將借助這一全球酒業交流碰撞、文化狂歡、產業共贏的盛會,通過釀酒原料、釀酒生態、質量標准及品牌內涵等多角度詮釋中國白酒文化、提升中國白酒影響力,促進中國白酒與世界名酒“深度對話”,也必將為廣大投資者投資興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2019年10月19日,上海站則是實現了一次新融合,讓傳統的瀘酒與現代文明碰撞交流,由此完成產區到銷區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9年11月19日,川黔兩省政府簽署“1+8”個合作協議。協議明確,將共同打造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的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提升“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品牌影響力,攜手共進描繪中國醬香白酒發展藍圖。
千億時代,已成定局。瀘州在做好集群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酒業的成鏈發展。當前,瀘州正按照“增量集聚、存量提升”的原則,做實“一核三帶”,加快形成瀘州產區“集聚”態勢。以建設千億級中國白酒產業園區為核心,打造酒企總部雲集、功能完善的中國白酒企業總部基地﹔建設長江沿岸濃香型白酒產業帶,打造白酒釀造、包材與生態文旅融合的全國濃香型白酒重要產區﹔建設赤水河谷醬香型白酒產業帶,打造中高檔醬香型白酒釀造、儲藏、生態文旅融合的世界級醬香酒谷﹔建設沱江沿岸基酒產業帶,打造全國重要的優質基酒生產基地。
未來的白酒行業機遇和挑戰並存,也將是瀘酒必須緊緊抓住且能夠緊緊抓住、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瀘州日報記者 劉梅/文 牟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