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一路向前》 再现成渝铁路修建史诗篇章
以修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为背景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一路向前》正在CCTV-8黄金档热播。该剧由刘小伟、胡守文等编剧,习辛执导,李健、练练、张栗等主演,以修建成渝铁路内江段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先锋连连长罗向前(李健 饰)带领战士和民工修筑路基,抵御破坏,克服技术、条件难题,从而建成成渝铁路的故事。
这部历时3年制作、全剧在四川内江取景拍摄的主旋律作品,是2021年度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也是中共中央宣传部202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影视产业发展项目,其开播收视率更是破2%,向人们再现成渝铁路修建的鸿篇历史。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中国人靠肩挑手扛建成成渝铁路,非常不容易!”在总导演习辛看来,这是一部展示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智慧的历史题材剧。电视剧横跨72年,向修路英雄致敬,在对国家记忆的深情回眸中,照见中国精神。
用历史“切片”折射修建全景
1949年11月,夜幕降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直属连连长罗向前和指导员吴强带领全连战士划着四叶竹筏悄悄驶进重庆大渡口码头。彼时,大渡口钢厂附近突然发生激烈枪战。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厂,其事关成渝铁路修建。罗向前下令全速前进去增援,一场激战即将揭幕……
这是《一路向前》中的一幕,紧凑的叙事节奏,真实的场景还原,引发不少观众留言热议。成渝铁路修建时间跨度大,是一个宏大的历史题材。如何讲好宏大题材的故事,又不失烟火气?
习辛决定用其中一个“切片”来折射这段历史。习辛介绍,成渝铁路修建前后跨越70余年,相较于全景式回顾,选择1950到1952两年建设期作为“切片”,或许能让人们透过这一章节,更深地感受到成渝铁路修建中的波澜壮阔。他解释,之所以选择在内江作为拍摄主场,是因为成渝铁路内江段占全线总长的40%。修建过程中,先后有约10万内江民工参与进来。为纪念筑路民工的历史功绩,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和纪念碑在内江修建,是我国境内唯一一座纪念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的建筑。
“虽然有修铁路作为宏观背景,但通过描绘其背景下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才会让史实有血有肉,让宏大叙事真正地被老百姓接受。”在习辛看来,通过小人物透视主题、折射时代,是该剧拍摄的主要思路。
习辛介绍,剧中修建铁路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条线是围绕以罗向前为代表的解放军和国民党特务、土匪的殊死斗争展开;一条线是围绕罗向前、叶岚和沙凯的情感戏展开;主线则是将史实真实、诚恳地展现给观众。在敌人和土匪轮番阻止铁路建设的情境下,在一切专业铁路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前提下,成渝铁路建设难度无法想象,这就需要细腻的情感刻画。“看似与修路主线无关紧要的感情辅线,实际上起到了增强人物身上有血有肉属性的作用。”
这部剧中的人物并不完美,罗向前作为一名侦察连长,因为被留下来修建铁路不能上朝鲜战场而耿耿于怀;作为一名战斗英雄,他也有着性格急躁等不完美的特点。张彪过去曾是旧军队军官,不过剧中能看见他蛮力和单纯混为一体的性格特征。比如,在外表形象的设计上,张彪一脸胡茬,茂密的头发总是竖着;他的一双大眼睛,要么天真地望着,要么生气地瞪着,要么发呆地定着,要么发困地眯着;只有在抓特务、打土匪,和罗向前一起侦察敌情时,他的眼睛才变得异常敏锐、炯炯有神。这些不同性格的小人物起了冲突,人物就不再“脸谱化”,变得有血有肉,人物层次感一下就出来了。“同时,我们恪守尺度,没有为了戏剧冲突,而一味减弱人物身上的合理性。”
打磨细节还原修路之“难”
据《成渝铁路工程总结》一书记载,成渝铁路全线共有大桥7座,中桥77座,小桥353座;涵渠水管1195座,铁路道路交叉桥11座。其中,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大中桥753.53米,占全线大中桥总长度的14.8%;小桥涵管586座,占全线小桥涵总量的37.6%。新中国成立后,将中桥18座加长桥身,增加护坡护堰及挡土墙,小桥涵废弃或拆除重建14座。
成渝铁路修建有多难?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修路战士和民工逢山挖隧道、遇水架大桥。为了真实再现这些艰难,习辛回忆,修建铁路的钢轨、修路用的木桩……所有的布景都需要自己搭建,难度非常大。剧中,小到一张地图、一沓信纸、一纸画报、一件蓑衣和一面商户幌子,大到一排排茅草泥屋、数十间石头房子、上百支旧时枪械都力求真实。据统计,《一路向前》使用的各种服装、道具等物件合计6万余件。这些道具看似无言,实则处处都在发声。
对于这样的艰难,主演李健也深有体会。他提到,因为修铁路是跟打隧道、泥浆水这些分不开的,拍摄时,他们永远都裹得跟泥人似的,在水里泡、泥里滚。“只有把这种气氛和环境营造好了,观众才能理解这些人在修铁路过程中受的苦难与挫折。”他记得,拍摄大概是在五六月份,那时江水还很凉,演员们几乎一泡就是一整晚。
在《一路向前》拍摄过程中,让练练深为感动的一场戏是老百姓为修建铁路捐献枕木。这并非编剧的想象创作,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川人民共捐献枕木120余万根,其中有很多是珍藏且名贵的樟木、楠木,还有不少新人原本用于做婚床的木材,甚至有老人捐献自己用于做寿棺的方材。
练练在剧中饰演西南铁路工程局技术人员,是国家稀缺的地质勘测及铁路建设人才。演戏时,她需要爬到山里、钻到丛林里、下到水里勘探。有时,需要从早到晚在山里走,一天十几个小时。有一次,在内江隆昌云顶寨,由于此前勘景的时候,工作人员没注意到附近有养蜂人家,拍摄时,蜂箱里的蜜蜂被惊动,蜂群席卷而来。为了不中断拍摄,练练只能继续表演,蜂蜜就在她四周盘旋。
精益求精四川元素凸显
为了精益求精,在拍摄过程中,习辛也会根据实际调整剧本。“我曾经把一个只有几行的剧本,改写成了17场戏,拍了40多分钟。”他解释,实际拍摄中,会经常根据准确性去调整,以表达人物内心的痛与乐。“有一场联欢晚会的戏,在剧本上只有短短一行字——接到了吴强牺牲的电话。我一看,30秒的镜头,不够。我就想以一个元旦晚会作为开场,通过罗向前中途接到战友牺牲电话为故事点,以乐景衬悲情。”如今,观众可以看见接到电话的罗向前,被迫返回舞台中央表演山东快书,强压悲痛的他最后还是在舞台上泪流满面,这些情节都是剧组反复打磨的结果。
李健回忆,当时导演找到他,说要加一场联欢会,要他出个节目。“我说那就山东快书。当时我并没有接触过这个项目,只有临时练习。我在网上买了一个快板,每天在网上找一些视频、段子模仿。”那时,每天去现场,别人听到快板的“啪啪”声,就说李健来了。表演的剧目也有小插曲。起初,导演在网上相中了一段名为《洗脸水》的作品,为了得到原创作者的授权,剧组专门联系了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郭秋林。郭秋林了解情况后,不仅婉拒了剧组的版权使用费,还将另一经典山东快书《打虎上山》推荐给了导演,这便是李健在剧中演出的片段。
作为一部在四川拍摄的片子,除了得到政策支持,还有很多来自本地老乡的帮助,让剧组感到温暖。习辛记得,当时,他们要在威远县越溪镇拍摄一场晚上的爆炸戏,展现山崩地裂场景。为了剧组和行人安全,当地人带队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在拍摄完成后,坚持清理现场,一直到凌晨三点多。“我们开山炸山,要取石材,一个采石场主动邀请我们去取石。”
剧中还有不少四川元素。在内江拍摄时,《一路向前》剧组几乎走遍了所有有相关历史烙印的地方,包括资中文庙、武庙,隆昌云顶寨,威远钢铁厂等,并将具有四川风情的历史人文等都装到剧本中。在开拍前,习辛和团队还前往内江市档案馆、罗泉古镇等地,专程拜访成渝铁路修筑过程的亲历者孙贻荪老人,掌握了详实的一手素材。当年17岁的孙贻荪(剧中主演罗向前人物原型)所在班只有他一个人被留下来修建成渝铁路,部队夜晚集结渡江出发奔赴朝鲜战场。皓月映照下,孙贻荪一一送别战友,无声的泪水噙在眼角。孙贻荪知道,那很可能是他和战友们见的最后一面。这些真人故事,也被习辛搬进《一路向前》的江边告别戏,拍摄此景时,习辛也感动不已。
如今,成渝两地高铁飞驰,巴蜀大地天堑变通途,习辛说,在《一路向前》中,人们能透过历史切片,感受到中国人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奋斗精神从未改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持续指引中国发展一路向前。(丛雨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