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光浩: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乐山现代化建设
人民网成都3月9日电 (王波)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光浩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光浩。乐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乐山是成都经济区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重要枢纽城市、成渝城市群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乐山如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建设?
陈光浩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作为一名来自四川乐山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作为地方政府负责人,我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乐山现代化建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乐山篇章。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乐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打造的成渝“后花园”。我们将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做好“联动双城、配套成渝、开放合作、顺势提级”这篇大文章。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乐山机场等一批枢纽建设,协同做好渝自(乐)雅铁路、长征渠引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区唯一集公、铁、水、空于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强化产业协作培育,主动融入成渝地区高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携手打造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积极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一体推进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等建设,为川渝文旅朋友圈越来越大贡献乐山力量。
人民网:您刚才提到乐山建设“中国绿色硅谷”,请介绍一下目前该产业在乐山聚集和未来的发展情况。
陈光浩代表:奋力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乐山是全国多晶硅发祥地、四川多晶硅主产地,这几年晶硅光伏产业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乐山高纯晶硅产能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光伏巨头纷至沓来打造产业高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乐山现已聚集光电信息企业41家,全球十强光伏企业中有5户投资乐山,去年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698.6亿元、增长198.6%。前不久,五通桥省级经开区也获批设立,为下一步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乐山将编制完善光伏产业规划,实施园区赋能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向电池片、组件、储能等中下游端延伸,力争今年底产值达到1000亿元,为四川再贡献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我们将坚持主业和多业并举,完善重大产业推进机制,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持续做强核技术应用、新型建材、绿色化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组织打好制造业招商引资3年大会战,加快培育新能源、储能和钒液电池、稀土新材料等新赛道产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人民网:乐山是文旅大市,辖区内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乐山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怎么做好做强文旅文章?
陈光浩代表:提振激活文旅市场活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今年初,乐山文旅市场迎来了全面复苏,元旦、春节假期“一房难求、一餐难订”的火爆场景再次重现,游客人数、综合收入恢复至疫前同期最好水平。
我们将积极抢抓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机遇,做强做靓“大峨眉”“小凉山”旅游圈,加快“乐山不夜城”、黑竹沟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打造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级旅游景区,让乐山旅游火起来、旺起来。同时,我们将发展壮大以旅游产业为“干”,以特色餐饮、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为“支”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推动川菜预制菜产业园、嘉州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争创四川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人民网:受地势、区位、辖区居民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城乡发展不均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乐山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陈光浩代表:前不久,乐山被评为四川省2022年度乡村振兴先进市。我们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助力四川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统筹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资源,大力推广“蓝鹰工程”“两地仓”等协作模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强化产业造血功能,抢抓小凉山彝区进入“动车和高速时代”机遇,加快培育高山白菜、竹笋、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补齐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短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体增强小凉山等脱贫地区内生动力。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农村“三大革命”,提升“一村一幼”“学前学普”公共服务质效,积极推广“德古调解”等做法,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