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大美凉山 见证巨变”遇见会理 遇见美好

2022年07月04日17:41 |
小字号

“会理会议”遗址。吴舒婷摄
“会理会议”遗址。吴舒婷摄

它是浸润蜀韵滇风的丝路重镇,是遍布奇观异景的世外桃源,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石榴之乡和攀西聚宝盆。四川会理,位于天府之南、彩云之北,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的卓尔不凡。

千年古城  亦浓亦淡一画卷

会理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卫城,城中心至今依然拥有为数众多的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古城以钟鼓楼为界,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城内的钟鼓楼又名凌霄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被誉为“南来建州第一楼”,其“五星抱月”式楼顶为川西南所独有。

漫步青石街上,一楼一底的青瓦栗色木板楼房琳琅满目;纵横交错的小巷内,大量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宅、寺庙、会馆等星罗棋布。小小会理,城中有异景,巷里藏乾坤。行走其间,在一砖一瓦上,能触摸到会理最古老的脉搏;在一苔一藓间,能闻听到会理最久远的传说。

古城内还有檐牙高啄的拱极楼、狭长幽深的西城巷、翰墨飘香的金江书院、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城郊则有绿树掩映的白云庵、地势险峻的飞来寺等。穿会理古城而游,一如岁月滞留,人与时光和解。思念、乡愁,故土、家园,古风、古韵,都在这一幅亦浓亦淡的水墨画卷中。

长征精神  红色文化照千秋

会理是红色文化之城。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会理皎平渡口成功抢渡金沙江,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为会理人民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史迹和宝贵精神财富。

据统计,会理现存长征革命遗址11处,涵盖了战场遗迹、机构旧址、指挥部遗址、会议遗址、烈士墓碑、宣传石刻、标语等多种类型的遗存,种类丰富、特征鲜明。

从皎平渡红军巧渡金沙江到狮子山战役夺取通安,从围攻会理古城到召开“会理会议”,会理境内形成了一条鲜明的红色文化带,既有雄伟壮阔的巧渡金沙江旧貌,又有修缮复原的“会理会议”遗址,更有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红军长征纪念馆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皎平渡段建设也正有序推进中。

民俗风情  别样最炫民族风

会理是多民族聚居地,但会理的少数民族风情跟周围地区又有着很大区别。

会理小黑箐镇白沙村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红彝族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远近闻名的歌舞之乡。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有“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的美誉。其浓郁的彝族文化风情、川滇地域特色独具韵味,独特的长号、唢呐、山歌、敬拦路酒、蹢脚舞、筛糠等民族艺术和民间习俗闻名遐迩。

会理还有四川省唯一的傣族自治乡——新安傣族自治乡。傣族传统的语言、艺术、文字、神话故事、织布工艺等傣族文化资源保存较为完整。在语言方面,村庄延续了以傣语进行交流的语言习惯;文字方面使用传统傣文进行书写和刺绣,留下了许多傣文作品;艺术方面有傣歌傣舞作为载体,不管是节庆活动还是日常的休闲娱乐,都会唱响傣歌、跳起傣舞,营造出深厚的艺术氛围。神话故事主要以泼水节的由来、孔雀公主等故事最为人耳熟能详,表达了傣族人对新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此外,傣族还有其传统的织布工艺和手工艺,目前织布工艺已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会理市车拉村还居住着300多从云南迁徙而来的傈僳族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傈家山村小寨。唱歌跳舞是傈僳族人民喜爱的艺术活动。用傈僳族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行”。民歌几乎成了傈僳族人民的“第二语言”,无论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或是婚丧嫁娶时,傈僳族都要唱歌,甚至告状打官司或调解纠纷,也常采用唱调子的方式解决。近年来,车拉村的傈僳族已经把自己的歌舞搬上舞台,风格显著的歌舞艺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会理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一代代会理人将有着鲜明个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世代相传,形成了有会理特色的文化体系,也成为历史长河中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会理已分7个批次整理、收集、申报了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明确了所属地区或单位及传承人。会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舞蹈、民俗、民间文学等,申报为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38项。

绿色崛起  五色交辉绘画卷

近年来,会理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深耕现代农业发展“实验田”,着力打造“红(石榴)黄(烤烟)黑(黑山羊)绿(生态林果蔬)蓝(乡村旅游)”五色农特产业新品牌,绘就因地制宜的多元化乡村振兴新画卷。

会理南部区域多高原丘陵,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是中国最佳石榴适宜区之一。这里的石榴产量稳居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常年保持在74万吨,产值高达58.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榴之乡”。一个个红彤彤的大石榴,打开了群众的“致富门”。目前,会理市正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思路,进一步打造百亿级石榴“红产业”。

中北部群山纵横,气候湿润,22.3万亩品质优良、素有“天府云烟”美称的山地清甜香型烟叶就产自其间。每年,6229万斤黄灿灿的烟叶子让烟农收入10.2亿元,俨然成了发家致富的“金叶子”。

地处会理市西南部的小黑箐镇依托丰沛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清新的空气,沿矮郎河流域由外到内种植茭白14000亩,形成了万亩茭白产业园区,种植的茭白品质优良、口感鲜嫩。2020年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是四川省唯一一个茭白种植园区,全国海拔最高的种植区域,园区产值达到1.7亿元,2022年成为省级园区储备项目和凉山州高质量发展储备项目。

全域宜牧让会理成为了建昌黑山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风格独特、营养美味的黑山羊让人垂涎欲滴,每个会理人年均能吃掉黑山羊近3只。作为全国牛羊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生猪出栏84.74万头,产值23.3亿元;黑山羊出栏56万只,产值11.5亿元;牛出栏3.26万头,产值5.86亿元正在向“双两百万”目标迈进。

全域宜林让会理成为了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产业面积达100万亩,产值50亿元。依托林木产业基地建设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将蓝天白云变为资源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会理种“红果”,栽“黄烟”,养“黑羊”,植“绿树”,护“蓝天”,正奋力绘就一幅五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除此而外,会理还利用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双百万工程”,科学合理规划风电、光伏项目集中地区配套电网布局,推动清洁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力争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目前,会理已建成投产的光伏发电站共5个,装机容量170兆瓦,年平均上网电量约2.298亿千瓦时;建成并网的风力发电项目共7个,总投资约38亿元,装机容量384兆瓦。近期,会理市还有即将开发的光电项目共2个,预计装机103兆瓦;规划风电项目7个,合计容量约448兆瓦。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