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野猴轮番在生态乐园“撒泼”怎么办?四川屏山用保险让受损农户吃颗“定心丸”

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的屏山县,东临川南丘陵,西、北接川西南山地,南连滇东高原。境内连片的大小山林中,生长着葱郁的树木。随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改善,这些绿色山林便成了野生动物们的”乐园”。它们在当地村民的爱护下,生活得自由自在,然而,不定时的轮番“撒泼”,却让当地村民常遭损失,有苦难言。
作为屏山县夏溪乡的创业能人,周生贵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也会被这群野猪野猴闹得焦头烂额。从2019年开始,他在当地承包的300余亩果园便年年遭到野生动物的破坏,最严重的一年收成不足20%。在屏山县,和他一样年年受损却无可奈何的村民还有许多。
11月17日,屏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地早已关注到野生动物“撒泼”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和沟通,现在他们已在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上引进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制度,维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野猪野猴轮番“撒泼”
种植户:最严重时300余亩地收成不足20%
天气虽然越发寒冷,但周生贵在和记者交流时也停不下脚步。这些天,他要忙着养殖场的事情。“果园损失了,养殖场还能弥补点收入。”
1998年,周生贵在屏山县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种植李子、枇杷等特色水果,并间种少量的红薯。20年来,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直到2019年,种植园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野猪和野猴。
“野猪主要是破坏红薯等地面上的农作物,猴子则破坏树上的水果。”周生贵告诉记者,2019年至今,野生动物年年“光顾”他的果园,“红薯熟了,野猪来;果子熟了,猴子来。果园每年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并且逐年增加。”
人兽争斗在果园内轮番上演,已将这个远近闻名的创业能人弄得焦头烂额。“损失最大的一次发生在2020年。”据周生贵介绍,当年果园内的李子全部绝收,枇杷收成不足20%。“这只是看得到的直接经济损失,猴群在摘果子过程中会破坏果树,这一部分损失很难量化。”
与周生贵有着类似遭遇的还有屏山县龙华镇鱼孔村不少村民,史兴强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史兴强种植的30多亩竹笋,在上市前10天被成群的野猪吃掉了一大半。庆幸的是他纳入了屏山县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的理赔范畴,11月8日,他领到了5700元的赔偿金。
全县多个乡镇有类似情况
与生态环境改善、爱护野生动物意识提高有关
在屏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看来,全县野生动物增多是不争的事实,但尚未达到成灾的程度。
“不仅是夏溪乡和龙华镇,全县多个乡镇都有类似的情况。”该局工作人员周成竹介绍,近年来,随着屏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从2018年起便陆续接到消息,反映有野猪、野猴等野生动物损坏庄稼。“村民虽然有损失,但是仍然很爱护野生动物,意识不断在提高。”
他说,乡镇赶集日,全县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会到场镇,为群众讲解野生动植物相关知识,发放宣传资料,通报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例,增强群众爱护野生动植物和守护绿色家园的意识。平常,村干部、护林员等也会以各自途径宣传野生动物保护。
据了解,近年来,屏山县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并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为契机,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提升群众保护意识。
人兽矛盾已引起重视
屏山县全县范围引进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制度
周成竹告诉记者,周生贵的遭遇县里早已关注到。“无论是我们部门,还是县上相关领导,都多次前往调研,现在已经针对全县野生动物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周成竹口中的政策,是该县于今年8月推出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制度,以政府向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的形式,有效化解野生动物伤害风险。
11月8日,屏山县在龙华镇举行了该保险首批理赔仪式,向龙华镇鱼孔村18户村民发放了2万余元赔偿金。
“这个保险承保范围为四川省屏山县行政全域辖区,保险期限为2021年8月20日至2022年8月19日。”周成竹介绍,在此期间,各乡镇如发生野生动物致害造成人员伤亡、农林产业、畜牧产业等财产损失的,可在事故发生48小时内,拨打95518报险电话,联系保险公司进行责任认定、赔付工作。
通过《屏山县2021年野生动物致害救助保险承保合同》,记者看到,财产损失的分类既包括羊、牛、猪、鸡等家畜家禽,也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常见农作物,还包括柑橘、枇杷、李子、龙眼、葡萄、猕猴桃、梨子等特色水果。
采访当天,忙碌中周生贵谈起野生动物致害救助保险,心里舒了一口气。“今后再遇到破坏我也不用这么愁了,同时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野生动物们保护好。”(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杜卓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