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蓉城 烟火锦江

【查看原图】
——夜间文旅消费的锦江实践(下)
成都锦江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空间——太古里。成都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成都锦江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空间——太古里。成都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1年05月09日09:20

编者按:千年蓉城,烟火锦江。锦江,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是一个商业基因接续传承千年的地方。同时,由于锦江是成都老城区,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城市功能配套和环境品质有待优化完善。

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摆在了锦江区委区政府的面前。近年来,锦江区在发展逻辑、建设路径、营城方式等方面持续发力,高标准构建“夜游”“夜市”“夜娱”三类标示性场景,加快建设成都市夜间经济排头兵,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以文旅消费为主体的夜间经济。

今年以来,以“夜游锦江”为代表的成都夜游在全国十大夜游城市中热度位居第一,夜间文旅活动得到多家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夜间经济品牌美誉度、消费活跃度、游客认可度、区域影响力大幅跃升。

即日起,人民网四川频道推出《千年蓉城 烟火锦江——夜间文旅消费的锦江实践》(上下)两期,敬请垂注。

对于提振夜间文旅消费,锦江区大胆实践:以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为引领,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空间和“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等夜间文旅经济消费业态。

推动发展逻辑之变:以“景观化、景区化、可参与、可进入”绘就夜间经济发展全新图景

一是文态生态景观化营建,增强资源本底的设计性。城市因设计而美好、因设计而伟大。在夜间经济形态塑造中,锦江以美学表达和匠心设计诠释城市特质,以全局思维和精细服务交融文旅景致和消费元素,以流淌的创意塑造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IP,着力创造人文价值鲜明、商业功能融合的美学体验空间,推动夜间经济、历史人文、美好生活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

建设夜间经济龙头项目“夜游锦江”时,顺应生态原色重塑景观,沿融入城市中心区4.4公里河道及两岸绿道,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顺流而下呈现东门集市、闹市禅修、锦官古驿、都市休闲等文旅片区,因地制宜植入光影视效、创意设计和消费场景等新生元素,将以往的“护城河”“交通线”打造成流光溢彩、人文氤氲的大美景观;创新天府文化再现景观,利用数字光影技术在建筑立面、堤岸、跌水景观屏投影呈现多维空间场景秀,游客可凭借光影动态领略码头商贸盛景、合江亭帆船秀、十二月花卷等主题场景,震撼重现“花重锦官城”的优美画卷;串珠成链用活景观,以一江带全域,建立“公交+专线+慢行”三网融合的旅游交通体系,串联夜游锦江码头、水井坊博物馆、太古里、大慈寺等16个夜间地标景点,推出天府美食之旅、蜀工技艺之旅、寻访名人之旅、浪漫艺术之旅等9大文旅主题精品线路,沿途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将特色剧场、传统集市、艺术街区、博物馆、茶馆等消费场所纳入游线体系,构建起老成都、国际范兼备的旗舰级都市夜游体验集群。

据统计,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底,“夜游锦江”接待游客885万人次,2021年春节假期,共吸引游客21.86万人次,夜间线上消费近2.2亿元,再现了“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的盛景。

二是夜间项目景区化经营,增强文旅功能的复合性。在重大景区项目打造中,锦江有机植入“天黑才上班”的经济业态、延续“天黑不下班”的管理服务,营造全天候繁华、全时段舒心的景区环境,将区内明星景区打造成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时尚、新场景拔节生长的“天然牧场”。

对成都“农家乐”胜地三圣花乡进行改造时,面对区域基础设施老旧、主题景观缩小且视觉效果凌乱、景区品质呈逐年降低、产业业态单一低端、夜间游客稀少等问题,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全龄、全季、全时段“触目可及的美丽景致、触手可得的温暖服务、触动心灵的深刻体验”旅游目的地,将夜间经济发展作为景区增人气、兴商气、优配套、亮品牌的重要手段。

在业态优化上,推动“农家乐”向“网红美食”“精品民宿”升级并加强规范化管理,高标准打造花艺美学生活馆、夜间轰趴聚集点、网红打卡地、街拍聚集地等夜间潮玩多元场景,大力培育夜宵经济、短居经济等文旅产业新增长点,增强景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

在功能保障上,针对三圣花乡夜间客流较为稀疏等情况,锦江着力打造“5G+智慧景区”应用场景,建设游客中心智慧平台,加强景区大数据收集分析,实现设施维护、交通组织、安全应急、游客服务等智慧化管理,为夜间游客便利安全活动保驾护航。

目前,景区已引入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项目90余个,新引进文化创意、精品餐饮等业态90余家企业入驻,180余家个体户全部转为公司化经营,改变了人日均30元的客单消费状况,产业层次全面提升,区域年度税收将增长80%以上,基本实现客群消费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由日间游向过夜游转变、由年长群体向年轻群体转变。

三是建设治理多方可参与,增强发展框架的开放性。以政府、市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为引领,推动实现夜间经济发展的统一共识、协同行动和价值升华。在夜间经济策划落地全过程,锦江倡导“夜间经济发展没有局外人”的全民共识,强调商贸、文创、营销等相关领域优秀市场主体的专业带动,注重政府在成型起势关键阶段的精准作为,将夜间经济打造成为全社会释放创造活力、凝聚归属认同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在多方协力之下,成都人儿时记忆中的“春熙市集”得以重现,政府部门结合消费升级趋势,对夜市重新定位,以老成都文化与潮流元素的碰撞融合为特色,开设“文创市集”和“手工市集”,颠覆20年前“低端地摊”的陈旧形象;6个重点商场和20余家品牌商户积极响应,为市集提供外摆空间,形成“高端商场+趣味集市”互补互促的良性发展态势。

三圣花乡转型的成功也充分得益于政府、专业机构和当地群众的通力配合。景区改造涉及利益多、投入大、周期长,锦江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商管公司、行业协会四级党建引领、共治共享机制,形成“产业院落公约”“乡规民约”,成立民宿、文创分会,实现社区有序自治、产业健康发展,村民通过集体组织分红、房屋租金、就近就业等方式,家庭年收入增收80%以上。

四是场景体验全民可进入,增强幸福城市的共享性。在夜间经济场景设计中,锦江着力构建全龄人群可参与创意创造、游客出门可融入“老成都”夜生活、市民在家门口可享受乐趣和便利的感知情境,推不断深化生产生活空间相宜、经济人文价值相融。

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锦江区重新“绣织”新月市场景,创新再现成都十二月市,激活天府商业基因和新消费新场景,2020年12月以来,以桃符市、灯市、花市为主题,举办了花YOUNG生活赏花节、春熙闹灯、“满载桃花运”邂逅节、新春送灯笼、万户灯谜会等活动,推出古风沉浸式原创音乐剧目《春熙·蓉锦》,设置手绘灯笼、古扇制作、汉服配饰穿搭以及写春联、剪窗花、投壶等互动式体验项目,吸引老人、儿童、游客等竞相参与,将十二月市的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推向新高度。

推动建设路径之变:以“场景互交、业态相融、跨界耦合、数字赋能”创构夜间经济新范式。

一是突出场景互交,构建联动共兴的精品夜娱轴线。“一个精品文旅街区就是一个城市夜间场景”。在城市夜间经济场景营造中,锦江探索以轴串景、以轴聚业、以轴兴文、以轴连片的发展模式,沿街区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和“全时可游”新消费场景,依托场景轴线叠加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体育运动等新兴消费功能,打造“从街头到巷尾、吃住行游购娱”全通式体验消费新场景,加快推动“景点旅游”向“街区旅游”、“过境旅游”向“过夜旅游”、“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跨越。

二是突出业态相融,打造多元共生的潮流夜购极核。功能叠加、业态融合、资源共享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价值所在。

在“熙来攘往、国际时尚”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夜购标杆打造上,锦江坚持保留历史文化肌理,推动千年古刹大慈寺等文旅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川西建筑风格的坡屋顶、深出檐的建筑意象全方位融入城市界面、街区空间和商业载体,对建筑簇群、空间色彩、景观灯光进行统一设计、整体打造,建设集文化、文旅、商业、社交、潮玩为一体的潮流商业综合体,打造古刹墨宝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美食文化与商业潮购共生共融的示范街区。

三是突出跨界耦合,创设展销一体的特色夜市集群。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和可持续性。锦江紧抓文旅产业软硬兼备、关联度强、融合度高的鲜明特征,把特色夜市集群建设作为新兴产业跨界式融合发展、新消费模式新消费热点不断催生的重要动力,以文化为内核、沉浸式体验为特色,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与手工业、汽车产业、各行业跨界融合,打造“春熙市集”“汽车地摊”“样板街巷”等若干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四是突出数字赋能,建设古今辉映的市井夜游街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提升景区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坚持“物理有界、数字无边”的发展理念,打造“线上+线下”“虚拟+实体”“云端+物理”融合共生的市井旅游街区建设新范式,将市井夜游发展必需的实验精神和大胆想象凝练为场景元素,大量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智慧运维技术、现代先进建筑技术,精细植入工业美学、科技美学和生态美学元素,促进“数字文化+硬核科技+未来街区”巧妙融合,形成最潮流、最酷炫、最具未来感的市井夜游场景表达。

推动营城方式之变:以“给引导、给包容、给保障、给平台”创造夜间经济新局面

一是围绕内涵优化给引导。紧扣强化夜间经济高质量供给,锦江提供“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区域购物中心、大型商超、特色街区、餐饮等组织开展深夜购物不打烊、周末市集等夜间促销活动,联合实体书店开展主题夜读活动,支持博物馆、展馆等开启夜间开放和预约延时开放新模式,引导商业综合体在节假日延长营业时间,鼓励举办时尚走秀、时尚展览、新品首发等高端消费活动,多个业态实现了全天不打烊的24小时营业制。

二是围绕民生就业给包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等实际问题,率先在全国设置夜间临时摊位,制定《锦江区街区治理机制》,通过街区自治促进会、商家自管会等自治组织推广街区“公共参与”模式,指导九眼桥、兰桂坊等特色街区夜间外摆扩大经营,分批选取33条街道打造“夜市样板街巷”。坚持“放与管”有机结合,探索“一摊位一证件”、占道摊点“备案制”等准入机制,完善退出机制,对“门前三包”不到位的商贩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则取消营业资格,有效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三是围绕品牌彰显给平台。完善城市机会清单机制,持续发布兰桂坊市集等锦江区夜间经济机会场景,向国内外企业、创业者和消费者释放发展机会、推介锦江品牌。动态更新推锦江区夜间消费热力地图和嗨购日历,打造特色活动、品质商户的“一站式”推介平台。构建“线上互动、融媒传播”云享推广场景,向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实时发放街区精彩短视频,传播锦江区夜间文旅场景魅力,成功助推夜游锦江、三圣花乡、1.314爱情专线、春阳市集等点位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使“天府成都·品位锦江”的美好形象扬名全国、深入人心。

四是围绕文旅增配给保障。聚焦文旅产业疫后复苏,以补短板、强弱项、增配套、优服务为主题主线,持续健全夜间文旅消费生态保障。投入运营“夜间观光铛铛车”,串联夜游锦江码头、水井坊博物馆、太古里、大慈寺等16个夜间地标景点,辐射带动沿线商业区域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余万人次。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增设夜间公交路线和夜间机场旅游巴士,完善夜间标识、景观小品、24小时便利店、休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公共Wifi等配套设施。强化夜间安全治理,打造智能旅游警务E站,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警力,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王波)

相关阅读

千年蓉城 烟火锦江————夜间文旅消费的成都锦江实践(上)

分享到:
(责编:罗昱、薛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