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家学者多维度共话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查看原图】
参与讨论的专家教授。张化彬摄
参与讨论的专家教授。张化彬摄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1年04月14日16:56

人民网成都4月14日电 (王波)昨日,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在新希望服务联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建的“社区治理与现代服务研究中心”,从多维度对于“美好生活”的新定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解构“美好生活”?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金友教授看来:“‘美好生活’的构建,一方面要摸准客户需求,建立无障碍的沟通渠道,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满足合规性,配合国家治理,充实具体内涵,与政府加强互动。”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翠柏认为,在现阶段,“美好生活”应考虑到社区居民环境,如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没有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有害环境要素,包括没有超过标准的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光与热的污染,可以为小区居民提供在没有污染的土壤里种植的绿色蔬菜、水果、粮食等等,这些都是幸福指数的衡量标准。

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梁学栋则从智慧社区管理五要素“人、文、事、物、环”讲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他说,人即居民,以居民为服务对象核心的理念与宗旨,如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协助管理独居老人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

从具象的定义到理念的提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周维东教授在前期的调研分析成果依据下,对“美好生活”在不同维度有了不同理解。历史维度下,是从家族到家庭,从创业、安居到理想实现中,个体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以及重视生活体验细节的呈现。社会维度下,当前在社区内,硬件问题依然是居民关注的焦点,但对软件的需求以及智慧高效的需求显著提升,个性化开始成为“未来服务”的首要因素。

四川大学哲学系曾怡教授重新理解美好,认为 “美”是虚,是一种感知,“好”是实,是功能性。从田野观察来看,市场有美好生活需求,如何规范合理化的做出来,是物业企业需要做的事。

作为“社区治理与现代服务研究中心”的组成部分,新希望服务也发现了美好生活在物业服务过程中的不同表达,“场景体验与情感满足”是其中的关键。新希望服务也分享了“未来社区”的打造模式,从考虑因素、尺度界定、打造类型出发,分享了“让老百姓幸福”的有归属感、舒适感与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分享到: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