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社区共享空间激发各界参与社会治理热情

【查看原图】
社区共享空间举办的座谈会。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社区共享空间举办的座谈会。青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1年03月17日15:08

社会治理的“末梢”,是基层治理的重点。日前发布的成都市青羊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将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全覆盖、营造精致生活场景、激发社会参与活力等纳入其中。

新发展格局之下,青羊社区如何探索和释放社区治理新机遇、新路径、新方向?

说现象:公共服务空间“缺人气”

居民付莎莎是一名职场妈妈,每天下班后到幼儿园接上女儿后就开始“蜗居”生活,就连买菜多是通过外卖直接送货到家。与邻里几乎零交流,也从不参加社区活动。她说:“如果社区或者小区能有一个可购物、娱乐的场所就好了,我就可以带着娃娃去休闲,认识更多邻居。”小区内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也相对“冷清”。青羊区委社治委曾经做过一项调研,大多社区共享空间只是单纯的物理空间,亲民化不够、吸引力不强、利用率不足。

日前,青羊区委社治委与相关部门、街道及社治专家,带着这些问题举行了党建引领示范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全区15个示范小区、示范社区、示范产业社区进行竞进拉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升社区共享空间利用率,增强社区与空间、空间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抛问题: 场景营造“差异化”不明显

据了解,15个示范点位打造的共享空间大多都具有了连接邻里温情的功能,居民参与度越来越高。双眼井社区打造“巴金故里文化”,与喜马拉雅合作,将闲置空间打造成全国首个“巴金文化”有声长廊;中坝社区打造“一路童行”儿童友好主题街区,以及互动源缘空间、手作“妈妈家”等多维立体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双新路社区盘活“艺水芳乡”小区,引入自助储物柜、自助售药柜,使公区收益从8万元增至20万元,实现了小区的服务治理可持续、有盈余。

虽然各示范点位能充分利用社区、小区、街区的可利用空间,通过场景营造,帮助居民创业就业、生活购物、交流互动等,激活空间的二次价值,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有效”。。

“周末我喜欢和朋友去商场休闲,吃美食、看电影、购物一站式搞定。如果家门口的社区空间也能满足,我就不会舍近求远。”90后的周晓葵对于社区空间不太“感冒”,这也是社区共享空间的问题共性——空间打造还需要考虑到亲子互动、共享办公、聚会娱乐等项目,为不同人群营造不同场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给答案:整合资源“自我造血”

青羊区每年对社区示范建设进行的拉练,更像是一番“较量”。“较量”社区公共空间利用是否有“烟火气”、资源整合是否有“归属感”、治理内涵是否有“人情味”。

在青羊,有一个年轻的社区——清源社区。它虽然“年轻”但“烟火气”很旺,茶园、戏台、水井、微田园……按川西民居风格打造的清源让人眼前一亮。更关键的是,喝茶休闲、蜀绣国学、川剧茶艺、享受物美价廉的餐食……凡是居民生活需要的服务,这里几乎都能满足,这里也成了居民最喜欢去的地方。

清源社区为何如此受到居民青睐,根源就在于“人情味”,挖掘居民服务自己人的潜力。居民柴大爷是社区老协的成员,也是社区食堂的工作人员,忙里忙外的他却看不到一丝疲惫,因为经过他们烹饪的饭菜每天都被“一扫而空”。柴大爷说:“我们做的饭菜好吃才被‘抢光’嘛。”社区将食堂交给社区老协管理,居民主动做厨师、做洗碗工……在参与社区治理中享受收获和满足。

石人南路社区邻里生活中心的烘焙坊是居民潘阳和女儿周末最喜欢光顾的地方。潘女士说:“在这不仅可度过亲子时光,还可购物休闲、享受美食,关键离家近。”该中心是青羊首个社区邻里生活中心,既有时尚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配套,又有主题馆、特色屋、体验店等新场景,满足各年龄段居民所需。上班族在下班后可在此休闲聚餐、娱乐购物;老年人在社区长者食堂还能享受物美价廉的营养餐食。(黄成薇)

分享到: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