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绿色健康生活,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查看原图】
绵竹的农田。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绵竹的农田。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1年03月10日11:25

3月的四川绵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举目望去,是明媚的“绵竹蓝”;苍山吐翠,碧水泛波,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凝聚着绵竹上下全域植树造林、推进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近年来,绵竹市始终固守生态振兴,布局“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有效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形成了环保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的绿色画卷。

全域植树造林 共建绿色家园

3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绵竹市四大班子领导都会与干部群众、志愿者一起参与造林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镇(街道)、市级各部门、学校、医院、企业等也纷纷响应号召,从城市到农村,从山区到平坝,从路边到河畔,种下株株树苗,播下片片新绿。

近年来,绵竹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发展、生态和安全三条底线,大力实施生态战略行动,厚植生态优势,共建绿色家园。以植树节为契机,该市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植树造林,形成高位推动、部门互动、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倡导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新风尚。

数据表明,仅2020年,绵竹义务植树面积达到7.4亩,完成义务植树93.63万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3.2%。通过加强山地森林保育,人工造林0.54万亩、中幼林抚育0.96万亩、低效林改造0.22万亩。同时,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通过修剪病枝枯枝、排除安全隐患、安装避雷装置、开展环境整治等措施,对7株名木古树进行全面保护。

推进生态修复 焕发新生活力

汽车驶进连绵的青山,穿过长长的隧道,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小镇映入眼帘——水系蜿蜒成线、景观连片成荫,沿线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星罗棋布。难以想象,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矿场料坑。

从矿山关停到生态修复,再到打造童话小镇成功创建全国4A级旅游景区,清平镇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2020年11月,小镇更是借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上榜“成渝潮流新地标”。

追寻清平镇凤凰涅槃的足迹,源于绵竹市立足生态保护,将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和创新举措。

直接受益的,是当地的老百姓。在“850矿工主题民宿”,盐井村2组的老矿工谢正虎打理着自己家院子,巨型十字镐、矿车、轨道、油桶等“怀旧”物件格外有趣。“自2017年矿井封停后,我们一家人没有了收入来源,便开始尝试从事旅游接待。”谢正虎说,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客房从刚开始的3间发展到6间,还增加了咖啡厅。旺季到来后,家里收入能增加3万元。而他,也慢慢适应了从“矿工”到“三产从业者”的身份转变。

清平镇的变化在绵竹并非个例。近年来,绵竹市坚持以生态治理为优先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山体、植被进行修复,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加快推进全域绿化,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的样板区。如今的绵竹,坐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四川省首批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金字招牌”,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保护生态环境 刷新城市 “颜值”

“现在的绵竹真的很美,不需要美图软件,随处都能拍出如画般的美景。”如今,在绵竹时常能听到人们感慨,“现在的绵竹变得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保护生态环境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而是要立足长远,共建共享生态家园。近年来,绵竹市从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好子发好力,全力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出重拳、下猛药、治源头,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恒心抓生态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绵竹市不断探索新理念下环保工作模式,通过抓实“三个环节”,构建环保规划新格局;强化“三个支撑”,重塑环保治理新模式;创新“三个机制”,完善环保监管新体系,实现了环境保护系统推进、集中整治,形成了“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的环保工作新格局,为绵竹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筑牢生态屏障。

森林保育区内,经济林、景观林、生态林各有千秋;沿山一带,一片片、一层层新绿随风摇曳;遍布城乡,一处处湿地公园和绿地广场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新去处……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目前,绵竹市建成区绿化面积636.24公顷,绿化覆盖率43.39%;公园绿化面积169.7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55平方米,绿地率38.51%。绵竹人民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健康生活。(张娟)

分享到: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