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资源如何盘活用好?成都双流放大招

【查看原图】
11月12日,“菁蓉汇·校企双进”—成电之约暨成都投资促进推介会举行。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2日,“菁蓉汇·校企双进”—成电之约暨成都投资促进推介会举行。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11月20日11:10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高校、院所一直是推动本地科技进步的重要部分。成都双流拥有10万在校本科大学生;拥有包括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高校;目前已入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13家科研单位;与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共建5个研究院、3个产业园。

双流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2015年以来,双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助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双流高质量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2020年9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0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全区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952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量12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

截至2019年底,全区358家规上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总量为5109件。

校地企融合发展

高质量转换科研成果

银杏季的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湖畔的孵化园里,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正在逐渐成形、成长、成熟起来。

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双流,推动成都电子信息向万亿级产业目标大步迈进。

作为成都市校院企地合作的先行者和开拓者,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深入实践校地企合作模式,全力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吸引了众多以电子科大关联性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企业。

截至今年10月,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已注册企业128家,园区主要布局集成电路、通信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高技术产业,构建了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完整科技产业生态链。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双流坚持以“高校+产业园资本+职业经理人”的运营模式,联建了电子科大、成信大等3个校地企合作科技园。

“园区目前正在申报成都新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成都科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凡说,未来,预计园区全面建成投运后,将聚集600余家科技型企业,带动2万科技精英人才就业,每年实现100亿产值、8亿税收,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的转型、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的转型。

推进校地企融合发展中,双流还以校企地协作协同创新为关键,坚持创新平台赋能、强化科研成果转化。

实验室的落地,将进一步推进“产教研”相结合,为各类行业、企业提供5G测试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成都乃至全国提供5G孵化和测试能力。

双流与驻区高校合作共建了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平台、西南集成电路开放测验实验室等核芯空间,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建成156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有2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助推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近三年平均增速达到14.6%。

发布城市机会清单科研成果信息300条,推动中建材等46家企业与27所高校院所开展104个项目合作。

共建川大西航港实验小学、川大空港幼儿园、成信大实验学校常乐校区、成信大实验学校红樱校区,实现校地医联体华西空港医院投入运营,并以高校大学生为消费主体,全力营造多元立体的创意文艺空间。

培育双创生态沃土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位于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的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血液净化类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到十年的时间,公司生产及销售实现了10倍的增长。

“我们依托川大科研技术的优势,实现产品和生产线的升级换代,从最初的依托进口到现在的完全自主研发,部分产品超过了国外部分同类产品质量。”公司负责人坦言,自2012年入驻双流以来,周边众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满足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需求,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现了从过去的“借血”到现在的自我“造血”的突破。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400人,产品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年税收近2000万。

不少像成都欧赛一样的企业,正在双流这片热土不断发展壮大。双流通过强化重点企业高价值专利挖掘布局、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狠抓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

截至2019年,华体照明有效专利达424件,海威华芯有效发明专利达56件。全区已有45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贯标认证。千嘉科技被认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铁电气、川开电气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都盛帮等28家企业被认定为成都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

多措并举

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双流先后出台《双流区支持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双流区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成都市双流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对企业在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申请(注册)、运用、保护等环节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双流成立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全区各镇街、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建立了13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点,从司法、执法再到行政对企业知识产权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双流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春雷”行动暨知识产权执法行动,同时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为全区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提供知识产权评议服务,促成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与“银河·596”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推动园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同时推广“知识产权管家”服务。在电子科大产业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

推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双流还要干这些事——打造双流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重庆猪八戒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双流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开通重点产业专利申请快速通道。争取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双流,积极争取建立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中心双流分中心。强化知识产权运营。与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共建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双流服务中心。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委托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为该区主导产业细分领域以及重点企业编制专利导航分析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以及相关产业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参考。(马榕骏) 

分享到: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