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八洞华柯农场 2226棵果树打造的梦想

【查看原图】
给李子套袋,邻居也来帮忙。
给李子套袋,邻居也来帮忙。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9月02日14:46

七月下旬,四川迎来了雨季,在雨水滋养下,杂草生的又快又茂盛。捡到天晴的空当,56岁的陈华云带着家人忙着给行间杂种的“日本茄子”除草,他发展的产业主业是“凤凰李”和“蜂糖李”,一共53亩,行间套种了芍药,芍药才种下去三年,不到高产的时候。

他舍不得挖,为了摊平一些支出成本,又在芍药的行间套种蔬菜。今年不知道是气候原因,还是他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李子挂果没挂住,指头大的时候,就大量的落果,53亩地才产了一千多斤。

今年行市很好,“凤凰李”他卖到网上一斤15块,“蜂糖李”20块,供不应求,两天半时间就卖了个精光。李子卖完后,核算收支,除开土地流转费、人工支出、水肥支出,亏八万多。种蔬菜就不敢请人了,基本上都是他带着家人一起做。他算过如果行市好,这批茄子上市,他至少能赚3万块,这样子下来今年也算不上“大亏”,想挣钱还得寄希望于明年李子的“挂过率”,蔬菜卖了以后,他想去找个专家来帮忙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村上的第一书记是搞农业出身的,答应他帮着联系。

2226棵果树陪他一起“看天吃饭”

大暑之后,四川的气温持续飙升到30度以上,再加上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李子林中,人像是处于蒸笼里。

李子七月初就卖完了,但种上蔬菜后,还是不敢打除草剂,怕对树不好,而且还有芍药,一打药,绝对影响产量。

七月份多雨,杂草长的快,也是最好的制造堆肥的时间,把杂草搜集起来,装蛇皮袋子里,放置在田边,经夏历秋到冬后,就是很好的天然肥料。

水肥充足,只是种出好李子的第一步,还需要充沛的阳光,“同样品种的水果,北方种出来的就是要比南方的甜,没办法,北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子存的住糖分。”

为了保证李子的口感,他下定决心要狠下心来疏花疏果,2019年李子初挂果,遇上一场霜冻,结实很少,用不着疏果。2020年,又遇上自己不了解的原因,还是没挂住果。陈华云自我安慰“我这树随人,大概是许愿的时候被它们听见了,怕我累,自己就疏花疏果了。”

在他原本的预计中,第二年挂过每株树至少该有十斤的产量,这样算下来,两千多棵果树能有两万多斤产量,就能有二十多万的收入。

可惜风调雨顺的年景毕竟是少数,每年李子开花、刚挂果的时候,一场霜冻,一回大雨,就能给今年的收入判下“死刑”。遇上这样的年景,就只能通过别的方法去摊平成本,今年他选择种日本茄子,明年呢?他不知道,只是希望能遇上一个好年景“至少先丰收一次。”

二十多年的期待 就是想搞出自己的产业来

在致富“创业”的道路上,他磕磕绊绊摸索了二十多年,也得意过,可做着做着就失败了。失败就带着妻子去做几年工,攒下本钱又回来搞。

1998年种“木耳”,头两年挣了钱,因为这个产业,还得到了自己这大半辈子最大的表彰。2000年因为木耳种的好,他被评选为“绵阳市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证书上有八个部门盖下的公章,红艳艳的一大片,领奖时,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踩着脚下厚实的地毯,他是真的觉得自己靠产业改变了命运。

回去后,他扩大了规模,不到两年因为木耳市场饱和,种出来卖不掉,挣下的钱又亏了出去。处理掉手头的东西后,他带着妻子到甘肃武威修隧道,工作地点在乌鞘岭,工友说以前古代的商人牵着骆驼就是从乌鞘岭到的兰州,然后把自己国家的东西卖给了皇帝,挣了许多许多钱。乌鞘岭干燥、风大,一起大风,吹的石沙满空,几十里茫茫不见人。

刮大风的时候不用做活,做工的地点又远在荒野,为了杀时间,工友里有打牌的、吹牛的、喝酒的,这些他都不喜欢。没事做就只剩下瞎想,他想象古代外国商人走到这里遇见大风的狼狈样,想他们为何要不远万里离开家国到异国他乡做生意,到底想没想出来答案,他已经忘记了。想的多了,人就没有那么容易满足现状,于是在修了两年隧道后,他又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零几年正是全民打工的高潮,别人都在北上南下,只有他逆着潮流又回来了。上次失败后,他太渴望成功,第二次产业发展现在看完全就是一场闹剧,没有考察市场,就是纯粹一腔热血的冲上去,失败的比第一次还彻底。

丰水梨种了三年,“卖不上价,顶好的卖两块一斤,差一些的几毛钱,到最后完全就没有人要,水果不像别的产业,卖不出去就只能眼看着烂掉。”现在二次创业留下的证据,只有门前那几棵梨树,梨的甜度很大,引来成群的野蜂,他手指着梨树自嘲地说“看来我选择品种的能力还是有。”

二次创业失败,他有些心灰意冷,带着妻子去了张掖,还是修路修隧道。家里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孩子读书也要花费,他不敢再想创业。

2017年,儿子成家后,五十二岁的陈华云又捡起自己尘封的梦想,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在这场跨度二十多年的追梦旅途上,他再一次义无反顾的扑上去“我就是想种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儿时甜蜜的梦 在异地生根发芽

第三次还是想种水果,种什么呢?“水果产业不像别的,见效慢,周期长,短期市场的波动看不出来长远发展。热门的东西跟着去种,两三年等到种出来,又成了烂市的货物。”劳作的间隙,他喜欢翻看各地最新的水果行市,看多了才发现,真正把这一行做成功的人,都不是撵市场撵出来的,“得有自己的品质。”

讲到为什么会选择“凤凰李”和“蜂糖李”,妻子总会笑话他“年轻的时候跑市场预测行情,老了反而凭感觉。”种李子就是陈华云儿时那份甜蜜的感觉在现在的灵光一闪,陈华云是北川人,“凤凰李”本来就是当地的独有品种,种的好了单个果有鸡蛋那么大,紫色的外皮上挂一层果霜,脆嫩多汁,甜若蜜糖。小时候饿了,三五个李子下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现在远处千里之外,离乡数十年,他想在异地“还原”那份甜蜜。

2017年,阔别故乡数十年后,他怀揣着打工攒下的积蓄和一部分借来的钱,从北川购进2226棵果树。

他格外珍惜这些承载着梦想的果树,由于种的好,2226棵果树全部活了下来,这一次,开局便给了他信心。

树种下后,他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有李走遍天下”,他的朋友圈里,从来只发和李子还有农业相关的信息。二月份,李子花开,他拍下李子开花的图片,在朋友圈里发“只要花开的好,蝴蝶自会来。”四月李子挂果,芍药花开,他拍下照片发“我家生在农村。”花正当春,果树的嫩芽也绿的可爱,但没有人知道的是,在这组组图的背后,他的李子在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原因下已经开始大量落果。但在他的朋友圈里,看不到抱怨,只有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用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2019年6月,根据《四川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评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和要求,陈华云提交了资料,成立了“华柯家庭农场”。在县、市专家验收后,“华柯”符合省级示范场的要求,获得十万元的奖励、资助金。靠着这笔奖金,陈华云度过了2019年、2020年的“低产期”,产业的长期发展有了进一步保证。

在陈华云的带动下,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回乡创业人员加入了家庭农场的行列,为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努力。目前,仅就八洞一镇,就有十几个家庭农场,产业布局涉及生态种植、养殖、农家乐等各色模式,形成辐射效应,有机、有特色的理念也进一步推广开来。下一步,产业发展将进一步依托电商环境,打造统一品牌销售。

从陈华云家沿着路向七村走,沿途有韭黄种植、生猪养殖、黑瑶鸡养殖基地,村上还成立了全市首个合作社,发展优质粮油。

说到下一步的打算,陈华云充满信心,今年的市场和销售速度坚定了他把这一行做大做强的信心“李子树可以持续挂果二十五年,高产十多年,只要有几个丰产年,我的农场就真正做大做强了,一株树高产期可以挂果一百斤,这是个能把人笑醒的账。”看着面前层层叠叠的树,他又补充说“二十年后我就七十六岁了,到那时树和我差不多都老了,这辈子把树种好了也就可以了。”

远处青山隐隐,新修的水利工程引来团结水库的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劳作一天的人斜靠在家门前拉着家常。青山的影子护着李子林,陈华云的小孙女奔跳着在杂草间采下一枝格外有趣的草,簪在爷爷的耳畔,他举起小孙女,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一家人一片林一份希望,绿水青山下,中国梦和他的梦想重叠。

 

作者简介:

陈亮,绵阳市三台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八洞镇天宫堂村驻村工作队员。

分享到: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