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翠屏:藍莓串起“致富鏈”,讓村民端穩了“就業碗”

盛夏時節,在宜賓市翠屏區思坡鎮月寺村的藍莓園裡,墨綠的枝葉間雖已不見碩果壓枝的盛景,卻處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近年來,月寺村以藍莓產業為支點,構建起“黨建引領、多方聯動、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不僅讓村民端穩了“就業碗”,更讓村集體經濟跑出了“加速度”。
“我常年在藍莓園務工,負責施肥、澆水,採摘季更忙些,算下來年收入很可觀。”村民黃躍全手持修枝剪,熟練地打理著藍莓枝條。修剪枝條、追施有機肥、清理雜草……一系列養護工序正為來年的豐收埋下伏筆。據月寺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洪介紹,藍莓園自2014年落地思坡鎮,如今已拓展至220畝,培育出十余個早、中、晚熟品種,游客採摘期可延續50天。“今年五月,我們舉辦了親子游園活動,吸引100多個家庭參與。”李明洪說,這種“採摘+文旅”的融合模式,讓園區知名度顯著提升。
在產業發展之路上,月寺村探索出“供銷社 + 村集體 + 農戶”的三元合作模式,思坡鎮供銷社統籌技術與市場,村集體以土地入股每年按收益 10% 分紅,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實現雙增收。據悉,今年藍莓園年均用工超3000人次,為村民帶來30萬元勞務收入,村集體經濟進賬3.5萬元,將全部用於40公裡村道硬化、溝渠修繕等民生工程,以及幫扶困難群眾、困境兒童等公益事業,真正做到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
“園區起步時技術薄弱,我們第一時間派駐專家駐點指導,在藍莓銷售環節,我們同樣將持續關注。” 翠屏區農業農村局農村經營管理站站長廖華介紹,在翠屏區農業農村局的牽線搭橋下,藍莓園與浙江藍之美集團簽訂供銷協議,如今藍莓園已從單一採摘轉向“訂單農業+深加工”模式,實現“園區果子全收購”。李明洪透露,未來月寺村藍莓園將依托訂單農業擴大種植規模,讓藍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引擎”。
月寺村的藍莓產業發展,正是翠屏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翠屏區緊扣“黨建引領、要素保障、提質增效”三個關鍵,持續深化“村集體+企業+型經營主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結合選派“職業經理人”賦能村集體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利用項目、資金、土地、人才等資產資源,因地制宜挖掘村集體潛力、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已公開交易農村產權21宗,交易金額1035萬元,有力促進了村集體發展壯大。未來,翠屏區將繼續圍繞著全區的集體經濟發展,通過企業+農戶+村集體的運行模式,助力全區集體經濟的發展。(劉怡)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