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家風潤天府
——四川省深入開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綜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眉山市三蘇祠考察時強調,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一年來,四川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建設文明家庭、實施科學家教、傳承優良家風為重點,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家庭文明建設。如今,在廣袤的天府大地,時時處處充盈著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使黨員干部成為家風建設的帶頭人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5月18日,省委書記、省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王曉暉率省級領導干部赴眉山市開展主題教育實地學習時指出,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講,家風不僅關乎一身之進退、一家之榮辱,更關系到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
省委一直高度重視黨員干部家風建設,將其作為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要求全省黨員干部必須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始終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純正家風涵養清朗黨風政風社風。各級黨組織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索新時代加強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的辦法路徑,通過學習教育、文化熏陶、典型示范等多種方式,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廉者,政之本也。”培育清廉家風,是加強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的關鍵所在。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堅持每年舉辦“510”(我要廉)廉潔文化宣傳月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在今年國際家庭日,230名去年以來新任職省管干部的配偶,在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省婦聯的組織下,走進天府家風館,參加“倡家庭助廉·樹清廉家風”警示教育活動,並現場承諾守住一塵不染的“廉潔關”、過好一視同仁的“親情關”、嚴把一言一行的“小節關”,切實當好一個“廉內助”。目前,以天府家風館和省法紀教育基地為核心基地,全省已構建起“2+2+32”的廉潔文化教育基地群,為分層分類開展黨員干部廉潔教育提供了重要陣地場所。
著力打造文藝精品,充分運用文藝的力量引導黨員干部建設清廉家風。從以清嘉慶年間什邡縣令紀大奎為原型創作、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的廉潔文化川劇《草鞋縣令》,到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周永開為原型創作的電影《周永開》,再到以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著名散曲家黃峨夫婦為原型創作的大型廉潔主題歷史川劇《青山依舊在》,一部部優秀文藝作品通過生動傳神的藝術呈現、感人至深的故事表達,切實起到“以史為鑒、正風尚廉”的重要作用。
讓廣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傳家寶”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隻有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才能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四川省持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特別是結合傳承創新四川歷史名人文化,深入挖掘古聖先賢的優良家教家風,精心組織開展理論研究闡釋、文藝作品創作、主題讀物出版、社會宣傳教育等,引導人們自覺傳承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和睦興家、崇德治家、廉潔齊家等傳統美德。針對廣大青少年,廣泛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演、歷史名人家風故事會、書畫傳習大會等活動,引導孩子從中汲取豐厚道德滋養,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第一個台階。最近,四川省新推出三蘇文化系列叢書19種416卷�冊,其中《中國有三蘇 三蘇家風家教》(小學版、初中版)受到廣大家長和青少年的青睞。
四川獨特厚重的革命文化資源,是弘揚紅色家風、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實依托。四川省持續加大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力度,深入實施革命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家風、增強家國情懷。去年以來,四川長征干部學院共舉辦1000余期主題培訓班,參訓人員達5萬余人次,通過開展重走長征路、重溫入黨誓詞、重讀革命著作、講述紅色家風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堅定了廣大學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目前,四川省已建成26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63個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論是鄧小平、朱德、陳毅等革命前輩故居陳列館和紀念館,還是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紅軍飛奪瀘定橋、彝海結盟等紀念館和博物館,都已成為各地各部門和廣大家庭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接受紅色家風洗禮的“打卡地”。
去年10月,省文明辦組織開展了“好家規、好家訓、好家風”征集評選展播活動,評選出的100件優秀作品通過言簡意深的家規家訓或深情感人的家風故事,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的時代價值,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今年5月,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委宣傳部啟動開展第二屆“天府好家規”征集活動,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舉辦“家和萬事興——四川省家風家教主題展暨家風故事分享活動”,各市(州)也組織開展了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很多干部群眾深有感觸地說,好家教好家風才真正是留給后人的“傳家寶”。
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力
好家庭好榜樣,引領社會新風尚。近日,全國婦聯揭曉2023年全國最美家庭,四川38戶家庭榜上有名,他們的事跡感動著無數人:成都市簡陽市施勁鬆家庭十余年來咬定“科技助農”不放鬆,義務為萬余名村民培訓農業農技知識﹔巴中市南江縣唐元和家庭傾心投入公益15年,組織參加各類公益活動1000余次,受益群眾達數萬人﹔阿壩州汶川縣朱學英家庭自掏腰包拿出20萬元,辦起“梨花緣”牌月餅廠,帶動近百名婦女居家靈活就業……
四川省堅持把培育先進家庭作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廣泛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深入推進“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創建,積極開展“書香家庭”“和諧家庭”“綠色家庭”等特色創建,各地各部門涌現出一大批家庭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廣大農村地區將整治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有機融入先進家庭的培育中,有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不少地方還常年開展星級文明戶和好公婆、好兒女、好媳婦等評選,吸引廣大家庭踴躍參與。很多基層群眾表示,無論評哪類先進家庭,他們都挺看重,如果自家評上了就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目前,四川省共有36個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248個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這些家庭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格令人感動,在全社會樹起了榜樣和標杆。
全省各地精心組織主流新聞媒體、充分依托縣級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重要陣地,廣泛開展家風故事宣講、先進典型宣傳等活動,用群眾身邊的家庭美事、家風美德、家教美育,激發人們建設家庭文明的內生動力。在今年家教家風主題宣傳月活動中,各地開展先進典型家庭事跡網絡展播1000余期,組織家風故事巡講3000余場,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匯聚起廣大家庭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