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萬源:“旅游+文物保護” 讓文物“活”起來 讓旅游“火”起來

每到周末,四川省達州萬源市玉帶鄉太平坎村解家大院都會有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游客漫步在這座初建於晚清的古建筑,歲月的厚重扑面而來。透過院內的天井,陽光透射在數百塊斑駁的青石板上,對稱分布的磉礅、用料考究的梁柱、古色古香的木窗,悄然訴說著百年前的故事。
玉帶鄉太平坎村解家大院。馬發海攝
近年來,萬源市通過挖掘、保護、利用本地文物,走出了一條“旅游+文物保護”的新路子,為當地文旅融合發展開創了新局面,也為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提供了強大助力。
據統計,萬源現存不可移動文物569處,被各級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65處,其中省級9處、市級21處、縣級35處。
做好文物保護
傳承優秀歷史文化
近年來,萬源市委、市政府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積極開展文物資源的挖掘、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河口鎮三官場村有“五世同堂”大院、“一品當朝”大院、朱櫝明宅,玉帶鄉太平坎村有解家大院、解家老屋、黃家大院、張家大院等古院落,梁、柱、板、壁均選用木材搭建,存在失火隱患。當地有針對性地制發了《安全防火管理制度》《紅色文物資源保護單位突發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夜間值班制度》等15項規章制度,著力提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因突發事件造成的文物損失,有力有效保障了這些古院落的安全。
“通過制定地方性文物保護條例,為加強萬源市文物資源保護與管理,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提供了法規制度支撐,對進一步提高文物資源保護水平,推動文物保護事業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萬源市文保單位工作人員介紹。
同時,萬源市還專門成立了文物資源保護工作機構,鄉鎮班子成員分管負責文物資源保護工作,各行政村專設文物資源保護工作聯絡員,將文物資源保護工作納入鄉鎮(街道)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夯實屬地管理責任,確保文物文化保護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固軍鎮紅棗社區固軍壩起義指揮部舊址-文昌宮 。萬源市文旅局供圖
對於“李家俊烈士故居”“固軍壩起義指揮部舊址(文昌宮)”“萬源保衛戰戰場遺址”“萬源紅軍石刻標語群”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還劃定了保護范圍,設立了保護標志界碑,落實了安全責任管理人。
發揮文物價值
擦亮“紅色”招牌
據了解,萬源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紅四方面軍在這裡進行了彪炳史冊的“萬源保衛戰”,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大坎溝紅三十一軍九十二師政治部宣傳標語”等5處重點文保單位還入選了達州市首批紅色文化遺存名錄。
石窩鎮萬源紅軍石刻標語群 。萬源市文旅局供圖
如何利用紅色文物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為此,萬源市做了不少嘗試,通過一個個革命舊址、一件件革命文物向廣大群眾開展紅色教育,進一步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擦亮“紅色萬源”招牌。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前夕,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工作人員走進白沙鎮小學、白沙鎮青龍嘴小學,為孩子們講述萬源的紅色革命歷史,追憶革命先烈。同學們駐足在一張張文物展板前,仔細了解每一件文物及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了家鄉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
“開展此次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萬源的紅色歷史文化,將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和革命精神傳遞給他們,讓學生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愛國情懷。”萬源市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副館長苟興慧介紹。
通過收集整理紅色文化遺存資源,萬源市還編撰了《萬源市中小學紅色教材》系列叢書,在中小學廣泛開設思政課堂,讓紅色文化走進學校﹔同時,挂鉤共建校外紅色教育基地,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和新課堂,豐富實踐教學活動。
在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發生紀念日、“5·18”博物館日和“文化遺產日”等時間節點,萬源市綜合利用“線上+線下”宣傳平台,舉辦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主題活動,通過文字、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文物資源主題宣傳,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有序開發利用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當下,萬源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深入挖掘豐富的紅色文化、古道文化等,探索出一條“旅游+”的文物資源利用開發道路。
“自來還自去,無我亦無人。”每位造訪萬源市黃鐘鎮鄧徐壩村馬鞍寨摩崖造像的游客,都會在摩崖造像右側的石室墓門前看到這副對聯。這片摩崖造像共36尊,是萬源唯一的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
黃鐘鎮鄧徐壩村馬鞍寨摩崖造像。萬源市文旅局供圖
摩崖造像往上約30米處的馬鞍山頂,還坐落著建成於明、清時期的馬鞍寨遺址。雖然寨內原有的天台寺如今已不復存在,但在斷壁殘垣之間,依然可以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蘊。
今年年初,馬鞍寨摩崖造像成功入選四川鄉村石窟文化(景點、微景觀)試點建設名單。萬源市提出,要以造像遺跡本體保護為前提,以旅游設施配套完善為基礎,以豐富旅游內容、提升游覽體驗為核心,把馬鞍寨摩崖造像建設成為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俱佳的鄉村石窟景點。
根據項目規劃,當地將以馬鞍寨摩崖造像為核心,打造一條完整的游覽環線,促進沿線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相結合,多角度宣傳推廣,擴大馬鞍寨摩崖造像影響。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前期規劃和設計,有望在今年年底落地實施,為萬源市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注入新的活力。
萬源市玉帶鄉太平坎村解家大院石墩。馬發海攝
文旅相伴,文旅同興。秉持“旅游+”保護開發理念,萬源市已走上一條保護與發展相得益彰的文旅之路。當地將乘著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東風,進一步做好文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讓文物成為萬源市的“形象大使”,奮力譜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王洪江、馮津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