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天空到大地 四川動植物寶庫在“擴容”

2023年05月23日07:4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天空到大地四川動植物寶庫在“擴容”

5月22日是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回顧過去一年,四川各地既有新物種“露面”,也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舉措出台。

看天上

成都平原新發現7種水鳥

樂山首次發現黑頸鶴

“關於灰翅鶇,2016年之前是不是在川大就有發現?”5月22日一早,金堂“鳥友”的提問,讓成都觀鳥愛好者微信群熱鬧起來。

今年1月,成都觀鳥會組織了第七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新發現7種水鳥的身影,還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和中華秋沙鴨的蹤跡。今年3月,成都觀鳥會發布的《成都鳥類名錄2023版》顯示,截至2023年3月,成都境內分布的鳥類達到566種,佔全省總數的四分之三左右。

今年4月,《自貢野鳥名錄》也增添了一位新成員,觀鳥愛好者在自貢高新區公園內發現華西柳鶯。隨著天氣轉暖,沱江上還陸續記錄到綠翅鴨、斑嘴鴨、赤頸鴨等鳥類的身影。自貢市觀鳥協會發起人李一凡介紹,4月作為鳥類遷徙季和繁殖季,正是不同居留類型鳥類“大雜燴”的時候。

城市之外,珍稀鳥類的身影同樣頻頻出現。今年3月底,8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停留在樂山市金口河區八月林自然保護區,在草坪上嬉戲打斗,這是金口河區首次發現黑頸鶴。

在黑頸鶴遷飛的目的地——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在經過32天的孵化后,一隻小黑頸鶴於5月20日破殼而出,成為若爾蓋今年出生的第一隻“鶴寶寶”。與往年首隻黑頸鶴出生時間相比,這次破殼提前了近一個月。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這與若爾蓋濕地整體保護能力增強密切相關。

“珍稀鳥類‘能見度’提高,一方面是因為生態保護力度增強,特別是候鳥遷飛路線上的聯合保護工作日趨完善﹔另一方面是因為觀鳥愛好者等群體不斷壯大,社會力量和專業力量互相配合,監測成果日趨豐富。”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與濕地保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在各級林草部門支持下,生態科普、自然研學等業態逐漸興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正逐漸被喚醒。

此外,四川還從保護地建設著手,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開展生態修復,積極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為野生鳥類提供更多棲息地。“我們發動護林員隊伍開展監測,在保護區內設立‘護飛隊’等多種形式的巡護崗位,充實保護隊伍﹔同時利用愛鳥周等節點,開展線下科普講解活動,擴大宣傳范圍。”省林草局野保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看地上

珍稀植物頻頻“露面”

雪豹出現的次數有所增加

“3月,3次!”3月,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科研人員在巡護過程中3次“偶遇”野生大熊貓。此外,唐家河片區今年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還注意到金貓、四川羚牛等野生動物的身影。

“大熊貓作為國家公園保護的‘旗艦物種’,對其他野生動物發揮著‘傘護’作用,從過去一年的觀測數據看,野生動物出現頻率更高,活動形態更多樣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管理處科研科負責人介紹,位於白果坪紙廠溝的紅外相機,先后拍攝到大熊貓、金貓、四川羚牛等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在同一地點“晒太陽”的珍貴畫面,“大熊貓遛娃、金貓舔毛、羚牛打盹,憨態可掬的活動背后,顯示出人為影響減少,保護效果日趨明顯。”

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前不久完成了2022年下半年雪豹調查紅外相機數據統計工作。105台紅外相機中,有59台拍攝到雪豹照片和視頻1320份,海拔跨度超1300米。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和此前的數據相比,雪豹出現的次數和海拔跨度都有所增加。“由於雪豹位於保護區食物鏈頂端,其數量和活動范圍的增加也側面印証了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珍稀植物也在四川頻頻“露面”。去年底,眉山市洪雅縣國有林場發現多枝霉草,這是霉草科植物在四川省的首次記錄。今年1月,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發現四川省蘭科植物一新記錄種——中華盆距蘭。今年4月,宜賓市江安縣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豐都車前,也是川內首次發現。

“四川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但發現和收集這些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過程並不順利,一方面要靠建立保護區,壯大已有的瀕危種群,另一方面要靠資源普查,摸清植物‘家底’。”省林草局野保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目前發現的成果看,這兩項工作都在不斷取得進展,“過去一年,四川通過實施若爾蓋草原濕地水源涵養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等一系列重點工程,改善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同時也在推動大熊貓、林麝等珍稀物種遷地保護和野化放歸,復壯野生種群。”

“今年,我們還將巴山水青岡、鵝掌楸等重點物種保護工作納入地方林長重點任務清單,要求各市(州)在保護珍稀植物的同時,完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既要‘護得好’,也要‘防得住’。”省林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培哲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