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一街道整治“飛線充電” 讓小區“無線”美麗

玉蟾街道位於瀘州市瀘縣縣城中心位置,有小區312個,人流量很大。近年來,由於快遞、物流等新業態的猛增和人們對日常出行便利的需求,電動車出現“井噴式”增長,隨之而來的“飛線充電”問題,引發了人們關注,成了城市管理的難題。
“走到街上,到處都是電動車。要想讓它跑,肯定要充電。居民為了方便、省事,隻好拉‘飛線’充了。”怡園社區工作員林敏說。
為有效整治私拉亂接現象,杜絕“飛線充電”,筑牢城市消防安全防線,消除火災隱患,玉蟾街道創文辦攜手綜合行政執法辦對轄區各小區“飛線充電”問題進行摸底,通過聯合執法行動開展電動車“飛線充電”專項整治。
“本周是我們‘飛線充電’專項整治周,因為是重點整治周,所以力度很強。”玉蟾街道創文辦負責人蒲若楠介紹,“飛線充電”整治主要由綜合行政執法辦牽頭組織實施,在工作開展前期,各社區的干部群眾和文明實踐志願者通過“敲門行動”向群眾發放“飛線充電”告知書,宣傳安全充電、安全停放、安全行駛相關知識,隨后開展聯合執法,形成較大聲勢。
聯合執法后,街道各小區還會主動接受縣創文辦、縣應急局的集中評估,以此檢驗工作成效。“如果被跟蹤到我們重視不夠,氛圍不濃或整治效果不明顯,就會被縣上通報。”綜合行政執法辦劉彬說。
而對於前期摸排、收集到群眾反饋希望加裝充電樁等意願,綜合行政執法辦會攜手城鄉環境服務中心進行實地走訪,對群眾意願高又符合安裝充電設施的小區,集中規劃、建設一批充電設施,採取“疏堵結合”方式整治問題,助力城市治理、建設。
“街道正在改造老舊小區,我們會將群眾提出建設充電樁的意願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同時也會鼓勵有物業的小區,由物業公司牽頭建設充電樁,減少‘飛線充電’數量。”城鄉環境服務中心主任曾偉說。
針對后期充電樁的維護和管理,各社區會充分利用“有事來協商”平台,組織物業或自管委,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召開座談,共同商討舉措加以管理,從而提高集中充電設施的使用壽命和效率。(羅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