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國造”
風雲三號G星 更精准預報天氣

●風雲三號G星是我國第20顆風雲氣象衛星
●採用低傾角軌道,能夠更高效、更精准地觀測地球降水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
4月16日9時36分,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雲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后,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
這顆新發“降水星”有何亮點?將如何更精准地預報天氣?
對降水進行“CT”掃描
風雲三號G星是我國第20顆風雲氣象衛星。“風雲三號G星的發射有助於發揮我國低軌氣象衛星觀測網的整體優勢,將顯著改善全球暴雨等災害早期預警能力。”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說。
傳統上,降水資料的獲取主要通過雨量計、地基雷達等手段,但由於地面設備配置數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難以獲取大范圍高空間分辨率的地面降水信息。
“一方面地基降水測量雷達在海上有大量盲區,另一方面則是地形的遮擋,比如在西南地區山區,大量的地形遮擋使得地面雷達也存在諸多監測盲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張鵬說,衛星能夠彌補這些盲區,助力降水監測和預警。
據第八研究院風雲三號G星總師錢斌介紹,該星具備自上而下獲取三維結構信息的能力,就如同對大氣降水進行“CT”掃描,獲得降水精細的立體結構信息。
首次運行於低傾角軌道
與很多低軌衛星採用太陽同步軌道不同,風雲三號G星採用傾角為50度的低傾角軌道。風雲氣象衛星首次運行於低傾角軌道有何原因?
“太陽同步軌道的傾角略大於90度,衛星每一圈都會經過地球南北極,其針對極區觀測效率較高,但對中低緯度地區觀測效率偏低。而風雲三號G星的主要觀測對象是大多發生在中低緯度地區的降水。”錢斌說,風雲三號G星採用低傾角軌道,其運動范圍集中在南北緯50度之間,能夠更高效、更精准地觀測地球降水。
為災害性降水提供高精度觀測資料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曹曉鐘表示,風雲三號G星是我國首顆對降水進行主動測量的衛星,將應用於台風、暴雨和其他極端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同時在生態環境、能源、農業、健康等領域發揮作用。
在壽命周期內,風雲三號G星將有效監測海上台風內部雲、雨的發展過程,為暴雨、暴雪等災害性降水提供高精度觀測資料,進一步提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效能。
“數值預報模式對降水的預報本身就存在難點,而風雲三號G星能讓降水監測精度提高一大截,這些觀測資料進入數值模式后能夠助力提升降水預報能力。”張鵬說。
針對我國降水氣候學特征,風雲三號G星將著重開展其資料在華南和江淮暴雨監測分析及預報中的應用研究,青藏高原地區降水氣候學研究以及北方冷雲降水特征機理研究。
新華社記者 黃垚 張建鬆 宋晨(據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