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資陽雁江:鄉村振興接力跑 書寫“三農”新答卷

2023年04月14日17:32 |
小字號

道路四通八達,產業生機勃勃,環境干淨整潔……仲春時節,行走在雁江的廣袤鄉間,一幅產業興旺、鄉村美麗、村民富裕的美好圖景呈現在眼前。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雁江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首要的民生工程,堅持政策不斷檔、力量不減弱、監測不鬆懈,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宜居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增效等重點工作,全區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

握穩“接力棒”

跑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2022年,雁江區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精准實施銜接政策,不斷擦亮民生福祉底色,讓農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交通出行更方便。接續推進農村道路品質提升“五年行動”,全區農村公裡程達到3700多公裡,100%的鄉鎮和行政村通水泥路。“出門就是水泥路,送娃娃上學和上街更方便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保和鎮四方碑村村民董雪綱高興不已。

家門口就業增收入。全區11個特色現代農業園區初具規模,丹山現代糧油產業園區成功創建省三星級農業產業園區。產業的發展,讓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除了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紅,還可以務工掙錢。”一份土地三份收入,讓祥符鎮團碑村村民方玉華樂得合不攏嘴。

教育資助全過程。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的“五位一體”幫扶資助體系,確保應助盡助、應免盡免,累計發放各類資助資金7000余萬元。有了教育資助,保和鎮紅堰村學生李成(化名)順利讀完高中,並成功辦理生源地貸款,2022年秋季學期如願走進西南科技大學。

醫療健康有保障。強化基本醫保普惠、大病保險傾斜、醫療救助兜底等政策落實,增強農村低收入人群和重病患者抗風險能力。“每個月藥費要幾千元,在醫院直接就報銷了。”東峰鎮金盆村村民李女士兒子患慢性髓性白血病,有了政策保障,家庭負擔大大減輕。

飲水安全再提升。建成豐裕、伍隍、中和三大片區水廠,加快實施全域供水項目,20個試點村和城東自來水廠啟動建設。“自來水通了,熱水器也安上了,日子就和城鎮一個樣!”用上了自來水,伍隍鎮印合村村民楊昌洪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鄉村環境再改善。統籌推進“美麗場鎮”建設三年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92%以上,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河水清亮了,又修了休閑廣場和健身步道,巴適得很!”對場鎮的變化,小院鎮場鎮居民朱禹忠贊不絕口。

2022年,雁江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2706元,口袋鼓起來了,廣大農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衣食住行全面升級,從“吃飽吃好”到“營養健康”,從“保暖御寒”到“美觀舒適”,從“有住的”邁向“住得好”。如今,一幅交通暢、產業旺、鄉村美、農民富的幸福畫卷鋪展在雁江大地上。

繪好新藍圖

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雁江區委六屆五次全會提出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高品質農業開發區,擘畫了雁江鄉村振興工作新藍圖。2023年雁江區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強耕地保護、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三件大事”,強化園區建設、科技支撐、市場導向,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雁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路徑方法。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雁江錨定農業現代化目標,堅持以產業為引領,加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步伐。

1月31日,成都大胃王稻漁種業有限公司設施化漁業及稻田青蝦項目簽約,項目全部建設投產后,青蝦、鱸魚、高質量水稻等預計可實現年產值6700萬元。

2月1日,正大鳳凰種豬場建設項目簽約,將修建存欄6000頭能繁母豬的種豬場,投產后每年能提供斷奶小豬15萬頭以上,將進一步提升雁江的生豬產能。

2月16日,石嶺鎮土橋村鱸魚-稻蝦套養項目簽約即動工,將建設集品種選育、親本繁殖、優質苗種培育於一體的現代化水產苗種車間,預計年產值可實現500萬余元。

……

在一個個農業產業項目相繼落地的同時,雁江聚焦糧食生產這一“國之大者”,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丘區示范區:2023年將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5.5萬畝,開工建設高標准農田4.9萬畝,完成種植園地分類優化改造1.99萬畝﹔持續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9.5萬畝以上,擴種油菜2.6萬畝以上﹔全力打造馬蹄灣糧經復合示范區……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63.7萬畝以上、產量52.5萬噸以上。

此外,雁江還狠抓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實施“群雁回引”人才計劃。聚焦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等各個環節,加強鄉村人才梯隊建設,2023年將培育不少於2000名村社后備干部、農村實用人才。

開展文化“活血”行動。整合部門力量,撬動社會資源,讓送文藝下鄉活動常態化、小型化、多樣化﹔堅持“重內涵、送到位、種下根”惠民理念,實現文化惠民全覆蓋,不斷提升群眾精神生活品質。

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寶台、東峰等中心場鎮“美麗場鎮”打造,大力推進“美麗雁江·宜居鄉村”建設五年行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切實改善鄉村環境。

實施基層干部提能計劃。開展基層干部一系列專題培訓、一次業務考試、一次跟班學習“三個一”行動,力爭2023年底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村(社區)“兩委”干部佔比達60%,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佔比超70%。

鄉村振興、時不我待。在新征程上,雁江全區上下將振奮精神、拼搏實干,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務實的舉措、扎實的作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雁江不懈努力,奮力書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答卷。

來源:長壽雁江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