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博主探店,給錢就“贊”不給就“踩”

“不能錯過的寶藏店鋪”“味道絕絕子”“美食界天花板”……近年來,一些網絡社交平台興起博主探店模式,博主將自己在餐館、旅館、景點的消費體驗在網上發布,有的博主將消費過程現場直播,吸引其他人前往消費。但與此同時,虛假推薦、數據造假、惡意差評等亂象,令消費者和商家叫苦不迭。
博主探店日趨火爆
“粉糯香滑,無敵挂汁”“超好吃,值得一試”……打開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不少探店博主在賣力推介各種美食、景點。
“網紅”博主探店的影響力日益強大。《2022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創作者人數超1235萬人,累計發布探店視頻超過11億個,合作訂單量同比增長965%。
但與此同時,不少消費者頻因被誤導而“踩坑”。廣西南寧消費者黃凱說,曾在某平台上看到多名博主推薦某餐館,並推出“99元團購5人餐”鏈接,看起來美味又豐盛。到店品嘗后發現,套餐中菜品分量遠不及視頻中展示的樣子,味道也相當一般。
南寧知名美食博主“九哥”說,探店的本質是為商家做廣告宣傳,為消費者提供真實、直觀的信息參考服務,原本可以實現博主、商家、消費者的“三贏”。但一些博主法律素養、責任意識缺乏,收了錢就罔顧事實夸大其詞、虛假宣傳,坑騙消費者。
勒索錢財現象多發
一些餐飲店負責人表示,有的博主進來探店尋求合作時,聲稱自己粉絲眾多,能幫助店裡引流﹔但合作后,盡管觀看數據不錯,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引流效果,消費人次和收入並無明顯增加。有的博主還會抓住評價機制的漏洞誤導消費者,故意給商家制造負面輿情,或者以差評為籌碼勒索錢財。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介紹,探店亂象暴露出一些網絡平台對相關內容監管不到位,對違規博主后續處置力度不夠。2022年,美食博主金某某因烹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網上引起廣泛爭議。事件發酵后,該博主被警方帶走調查。不久前,該博主在消失數月后更換“馬甲”,再次以美食探店博主的身份回歸。
據了解,目前,有的平台發布了《餐飲探店規范》,對商家和網絡達人探店推廣行為進行了一定限制。但業內人士介紹,整體而言,目前行業仍處於約束少、難規范的狀態。
觀察
重塑市場信任 規范行業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應規范探店行為,嚴厲打擊擾亂平台環境、破壞平台生態、違反法律法規及平台規則的各類行為,竭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北京奧肯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李傳文認為,對一些博主惡意差評、數據造假等行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整頓﹔對問題性質嚴重、多次出現問題且屢教不改的探店博主應當封禁賬號,納入“黑名單”,不允許以更換賬號或更換平台等形式再度“卷土重來”。
3月10日,中央網信辦組織召開全國網信系統視頻會議,部署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會議強調,要探索運用經濟手段強化“自媒體”監管,對違法違規、違背公序良俗騙取網民捐贈、用戶打賞,獲取流量變現、廣告分成等經濟收益的“自媒體”,要堵住其“問題流量”和牟利途徑。
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唐楚堯表示,探店對促進線下消費有一定積極作用,博主應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強化自我約束,分享客觀真實的探店體驗,避免虛假宣傳。經營者一方面要重視線上推介,另一方面要踏踏實實做好服務提升消費者體驗,以高質量贏得好口碑。消費者面對紛繁復雜的推廣信息,要擦亮雙眼,不輕信網絡推介,權益受損時及時向平台舉報。據新華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