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早春才吃到這種筍?科技支撐 雷竹筍吃到“撐”

2023年04月13日07:4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支撐 雷竹筍吃到“撐”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專家查看雷竹筍長勢

  科技調控

  控制雷竹出筍時間提前或延遲20-30天

  新鮮雷竹筍從春節前后一直吃到五一節

  建立基地

  深加工成筍干、清水筍、醬制筍

  雷竹筍一年四季香飄萬家

  一大早,位於邛崍市臨濟鎮道佐社區的“川熊貓”雷竹筍收購基地便熱鬧起來,農戶們拉著一車車早上新鮮採摘的雷竹筍來到這裡,檢驗、過秤、裝筐……“這邊剛收的是要發到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那邊凍庫裡是要走冷鏈發到北京的。”工作人員指著分裝好的幾十筐鮮筍告訴記者。

  山下的收購基地人聲鼎沸,山上的竹林裡,成都農林科學院生態產業研究室副主任、森林培育博士劉運科,邛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科技服務指導員劉其倫,基地負責人周恩軍正在山上查看雷竹長勢,指導種植管理技術。“有了科技支撐,現在這滿山的竹子可是一座金山了,不光農戶一畝地要賣6000—7000元,等咱們的加工廠建好了,收益還會更高!”周恩軍說。

  曾經

  滿山的竹子

  砍都懶得去砍

  從收購基地旁一條小路上山,滿山的雷竹林郁郁蔥蔥。剛下過一場春雨,泥土裡一個個春筍破土而出,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氣息。

  “徐大叔,今天收成不錯啊!”一片竹林裡傳來了歡聲笑語,走近一看,原來是農戶徐錦強一家正在挖筍,“嗯,還可以!這兩天筍子發得好,估計還可以收個十來天!”他指著已經裝滿筐的新鮮竹筍笑著說。

  就在幾年前,這片山頭還是一片殘次竹林,據徐錦強介紹,他家裡一共有三畝多山林,但都是慈竹和雜竹,有時會有竹片廠前來收購,但效益非常低,他們幾乎沒管過,當地政府曾經動員過大家發展筍用竹產業,但是由於費工費時,大家“砍都懶得去砍”。

  “這麼好的生態資源,不能產生效益就太可惜了。”據邛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科技服務指導員劉其倫介紹,邛崍共有竹林資源面積48萬余畝,約佔成都市竹林面積的43.6%,是成都最大的竹源基地。但由於歷史原因,加之老百姓經營管理比較粗放,效益也較低。近年來,邛崍市按照“做強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的竹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筍用竹加工、竹文旅康融合、現代竹產業基地等,推動邛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筍用竹是優質的森林蔬菜基地。為引導當地農戶發展筍用竹產業,邛崍市規自局支持臨濟鎮成立了竹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四川旺達瑞生態農業公司,邀請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所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服務,打造原生態、高品質的筍用竹產業基地,目前基地核心區面積已達2000余畝,培育了“川熊貓”品牌,成功創建為四川省現代竹產業基地,帶動周邊農戶改造低效竹林上萬畝。

  如今

  一畝雷竹

  收入6000—7000元

  “破土超過20厘米就要採,不然品質就會下降。”“每畝隻要600—800根竹子,這一片應該多留一些母竹,密度要盡量均勻。”……

  看到正在採收的村民,劉運科在旁邊觀察了一陣子,便做起了現場指導。“感謝劉博士,以前我們都是種‘懶庄稼’,根本不曉得竹子還要管理,這兩年專家們為我們組織了很多技術培訓,現在產量品質都上去了,去年我家的竹林每畝收了2000斤,今年估計還要更高!”徐錦強興致勃勃地說。

  “近年來,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所竹產業創新團隊一直為我們提供技術服務,包括他們選育研究的細葉烏頭雷竹良種、雷竹早出豐產栽培技術標准、竹林病虫害綠色防控技術等,不僅產量提高了,規范標准的管理也讓雷竹品質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據周恩軍介紹,目前這片竹林基地已通過有機認証,並獲得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原生態產品認証,不僅成為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及全國10多家動物園的大熊貓“專屬美餐”,還成為盒馬鮮生、海底撈、眉州東坡等全國高端商超和連鎖企業的供應商,今年的鮮筍收購均價約3.5元/斤,農戶每畝純收入可達6000—7000元。

  “如果能再提前一點出筍就更好了,春節前后要賣30多元呢!”聽到農戶的期盼,劉運科笑了,他這次到基地,帶來了所裡的最新研究成果——雷竹筍期調控技術。“雷竹筍是每年最早上市的竹筍品種,每年3月初第一批春筍往往能賣到8元/斤,但隨著大量上市,價格會逐漸走低。”據劉運科介紹,通過對竹筍萌發機理研究,專家們發現調控雷竹筍萌發的主要調控因子是植物內源激素,經過3年的反復實驗,目前已實現植物內源激素的提取,並通過竹腔注射,按一定濃度施用,可控制雷竹出筍時間提前或者延遲20-30天,且使用該技術比傳統雷竹覆蓋增溫技術節約成本90%以上。“以后新鮮雷竹筍從春節前后一直上市到五一節后,錯開上市高峰期,價格將更穩定,整體收益更高。”劉運科說。

  未來

  加工廠建起來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雷竹筍

  在周恩軍的辦公室裡,即食竹筍下飯菜、竹筍罐頭、包裝清水筍等加工產品堆滿了桌子,“這都是我們的樣品,等今年加工廠建起來就能大量生產了。”他說。

  雷竹筍水分含量很高,不耐儲存,因此一般都是以鮮銷為主,加上上市期短,消費者幾乎隻有3月和4月才能吃到。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知名度越來越高,目前全國各地都有供應商前來要貨,還出口到俄羅斯、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地,但光是鮮筍還遠遠不夠。”周恩軍介紹,川熊貓竹筍精深加工基地項目已落戶邛崍市綠色食品產業功能區,項目建成后,從剝殼筍等的初加工到筍干、清水筍、醬制筍的深加工以及竹筍相關衍生產品都能生產,年加工竹筍原材料可達3000萬斤,並帶動周邊種植基地進一步擴大,“也就是說,以前隻能在早春吃到的‘土特產’,今后一年四季都會有,而且會隨著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走進千家萬戶。”(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 文/圖)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