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購買商品,品嘗美食,感受鄉土氣和煙火氣——

鄉鎮大集“火”出圈

徐佩玉 蘇明辰
2023年04月13日09: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北京市昌平區沙河大集上的攤檔吸引了不少城區來的年輕人。
  本報記者 徐佩玉攝

  掃碼觀看視頻

  周末起得比工作日還早,就為了去郊區趕個大集。買5元1斤的山東煙台冰糖富士蘋果,嘗哈爾濱紅腸、湛江生蚝,還有2件15元的自發熱小背心……北京多個郊區擺起了鄉鎮大集,憑借豐富的商品種類和低廉的價格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去消費。

  過去,“趕集”是中國農村的標配。如今,熱衷時髦的城裡人也逛起了鄉鎮大集。鄉鎮大集上有啥好玩的?請跟隨我們一起去逛——

  

  物美價廉,專程開車來趕集

  4月5日早上8點,北京市昌平區沙河大集已經擠滿了人。熱氣騰騰的羊雜湯、現烤現賣的老蛋糕、火架上滋滋冒油的烤雞,集市上各色小吃攤前蒸騰的熱氣和沿街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不少市民特地前來吃個早飯,再買上接下來一周的食材。

  農民擺出自家種植的蔬菜和水果,黏著泥土的大蔥、荸薺,帶著瓜蒂的黃瓜,鮮嫩帶水的奶白菜,看著就新鮮。正在仔細挑選青菜的劉阿姨是大集的常客了,每周六她都會騎著電瓶車來這裡為家人准備好一周的食材。“沙河大集雖然離市區遠,來回路途花費的時間有些長,但這裡的菜品質好,售賣的價格比市區超市便宜一半,值得跑一趟。”她說。

  除了蔬菜水果和特色美食,鄉鎮大集上還經常出售一些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在北京市海澱區上庄水鄉大集上,有的攤主面前堆滿了褪色的舊手表,吸引了不少男性消費者的目光。還有的擺出一堆文玩核桃、葫蘆和各式手串,三五成群的年輕人蹲在地上“淘貨”。

  “新鮮”“便宜”是大多數顧客認為最能概括鄉鎮大集的關鍵詞。在大集上,山東煙台冰糖富士蘋果隻要5元/斤,張家口的黃心土豆1.5元/斤,在市裡景區賣15元/根的烤腸隻要3元/根。不少北京市區的居民開車來趕集,提著大包小包塞滿了后備箱。就算沒有計劃只是在集市上隨便看看的游人,也會忍不住買幾斤水果蔬菜回家。

  與城市裡火爆的“后備箱集市”相比,鄉鎮大集大多以農民自產的蔬菜水果為主,還有一些批發進貨的小商品,攤位費便宜、供應環節少,因此商品價格較低。

  到了午飯時間,上庄水鄉大集裡陸續涌入了一些年輕人。“我在抖音上刷到這個集市,感覺挺有意思的,專程過來看看,順便吃個午飯。”北京市民小陳從小在城裡長大,對鄉鎮大集比較陌生,“圖個新鮮”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有攤主介紹,鄉鎮集市一直在辦,但過去主要是周邊居民來買菜買肉,現在很多城裡人、年輕人來趕集,主要是為了嘗點好吃的、打個卡。

  “現在的大集跟我以前逛的不一樣了。”在北京工作的山東人李先生說,過去農村老家的集市上都是附近村民去買日用品和食材。“北京的集市一進來就是很大一片停車場,都是開車來趕集的,還有很多大學生。賣的商品也不太一樣,我們那邊主要以蔬菜肉蛋奶為主,北京這邊多了很多賣水果和小吃的攤位。”

  曾是農村“標配”的大集,如今也成了城裡人周末的新去處。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建設改造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983個、鄉鎮商貿中心3941個。不少“鄉鎮大集”、便民超市經過改造,環境煥然一新,功能更加完備。

  鄉土氣煙火氣,城裡人也著迷

  農村集市、集貿市場是農村居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消費場所,也是中國城鄉商品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為啥最近突然火了?

  從大背景看,去年底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著力挖掘內需潛力,特別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積極推動農村現代化。“在擴大內需和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鄉鎮大集這一傳統的產品流通市場結合鄉土特點,煥發生機,成為各地觀光旅游、體驗鄉村風土人情的重要場景,受到年輕人和城市消費群體的青睞。”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說。

  鄉鎮大集“火”出圈,與交通條件和消費環境改善密切相關。目前,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5.22%,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特別是大城市的大學城大多分布在城鄉接合部,鄉鎮大集逐漸融入城鎮生活圈。農村地區交通條件的改善,也為鄉鎮大集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大集管理逐步完善,例如開辟停車場、規范攤位分布、監督垃圾清理等,為市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干淨的消費環境。

  越來越多城裡人加入到趕集隊伍中,把趕集當成一種新型休閑方式。這又是為啥?

  價格便宜是一方面。“比新發地批發市場還便宜”“挑戰全家趕集花150元”“100元趕集能買到什麼”……短視頻平台上不乏類似標題的趕集視頻。與市中心、景區動輒10元1瓶的礦泉水相比,鄉鎮大集上的商品物美價廉。景區標配的澱粉腸、夜市熱賣的烤冷面,在鄉鎮大集上卻隻要一半的價格。在這裡,人們不再追求時髦,“便宜”“實用”成了最大賣點。

  鄉土氣和煙火氣,讓城裡人也著迷。越拉越長的玉米棍,冒著熱氣的紅豆餅,鮮艷飽滿的現摘草莓,還有沾著泥土的大蔥、蘿卜,這些組成了鄉鎮大集獨特的風味。長大后進城工作和生活的人,在這裡找到了小時候的感覺。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年輕人,也在這裡體驗到了真正的鄉土氣。

  鄉鎮大集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記錄著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方言和飲食喜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如今的鄉鎮大集已不只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趕集也不僅僅是為了購物,更是為了感受那份濃郁的鄉土氣和煙火氣。

  保持底蘊,進一步豐富大集內容

  鄉鎮大集是農村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農產品上行、農資和其他生活消費品下沉的重要功能。專家認為,鄉鎮大集的火爆,有利於促進農產品流通、刺激農村消費。

  “盡管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間的消費支出差距不斷縮小,但目前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翟雪玲分析,初步測算,若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達到城市居民的80%,約新增一個4.2萬億元的消費市場。激活農村內需將對促進經濟增長、構建雙循環格局發揮重要作用。縣鎮消費市場承擔著農村80%左右的消費市場規模。這些潛在的農村消費能否完全釋放出來,鄉鎮大集的打造和消費環境的改善十分關鍵。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春江介紹,今年將深入實施“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爭取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縣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縣鄉村商業體系﹔加快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改造升級一批“鄉鎮大集”。

  如何在保持底蘊和特色的同時,改造升級鄉鎮大集?

  提升鄉鎮大集基礎設施建設很重要。翟雪玲建議,今后應重點加強鄉鎮大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鎮大集整體環境和風貌。加大鄉鎮大集周邊道路、人行道、綠化帶、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鄉鎮大集餐飲服務主體油煙污染整治,合理規劃停車區域,建立專業化的垃圾處理設施。

  鄉鎮大集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農村大集作為傳統農耕文明的歷史留存,不僅是當地農民的物質交易場所,更是一場民俗文化盛宴。”翟雪玲建議,進一步拓展鄉鎮大集的內容,提升大集的文化環境,通過組織本地社火團隊、秧歌隊進行民間技藝展演展示、農民才藝大賽以及開展農村送科技服務等多種形式,真正讓鄉鎮大集成為購物節、展覽節、科技節、文化節和民俗節。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4月13日   第 04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