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重慶青年作家敖斯汀長篇小說《無面之神》出版

來源:上游新聞
2023年04月12日11:59 |
小字號

今年2月,一部書寫重慶二戰期間記憶和愛情的長篇小說《無面之神》上市。該書由全國十佳出版社重慶出版社出版,作者系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敖斯汀。

據介紹,《無面之神》這本書將時間定格在1940年和2017年。通過一幅神秘的女性人體畫像,將生活在今天的“我”一步步引入歷史的懸念中:一本塵封的日記本,揭開了隱藏在戰火中的生死之戀:大轟炸下的重慶,愛情是她唯一的浮木﹔80年后的今天,又一個“她”面對紛繁復雜的新世界,如何忠於自己的內心?光陰流轉,變幻的是世事,不變的是女性如河流般柔韌、強大的內心力量。

重慶市著名作家吳景婭在讀過本書后點評道:“書中川流不息的長江水、抗戰時的重慶生活、重慶畫卷——下半城的儲奇門、黑夜中的唐家沱,皆在書中真實又夢幻地展現。結局在你意料之外:歲月、戰爭、亂世、情愛竟可把魔鬼拯救,沒有什麼不能如水的力量改變一切,愛永遠不會被辜負!你要看在市井與神話之間徘徊的重慶,你要看在人與神之間誕生的男人或女人,那麼就細讀這本《無面之神》。”

據了解,青年作家敖斯汀曾為重慶媒體新聞記者,曾寫作過《半城:重慶必去的文化現場》一書,是一個“重慶通”。她表示,這本書的寫作中,她用兩年時間查閱了無數史實和資料,力圖用虛構的形式去還原歷史的真實。此前,她閉門寫作、修改,每天坐在書桌前七八個小時。“那一段歷史,有讓人潸然淚下的力量。如果我們身為重慶人不寫,誰來寫?我希望拋磚引玉,有更多人來關注二戰中的重慶。”敖斯汀說。

這部長篇小說為什麼聚焦於二戰中的重慶?上游新聞記者跟該書作者敖斯汀聊了聊。

問:這部小說聚焦於二戰中的重慶,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答:我常常想,寫作是為什麼?如果是容易的、常見的,那又為什麼要寫?理想的寫作,是在時間和空間中有一個它獨一無二的點。可以說在我有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想法時,我腦子裡想起的就是二戰中的重慶。這裡一定是有故事的。長達五年多的轟炸,一座改變了世界命運的城市,她覆蓋了太多人的生離死別。

問:這個故事是完全虛構的嗎?

答:小說的敘事方式是“虛構”,但是它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有這個寫“1940年的重慶”這個想法之后,我一直在尋找題材。在等待故事的出現。有時,我感覺自己變得煩躁起來,像在等待一個遠方的朋友,而那個人卻遲遲不來。

但我必須耐心地、虔誠地等待。從開始想寫,搜集資料,到各個人物的陸續登場,竟然用了四、五年的時間。中間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比如有一個人物,我就是在舊書店裡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的。那麼我想,如果那天我不去那家書店,會有他的故事嗎?這隱隱約約地帶上了一種宿命的味道。你寫下的是你必然寫下的,你無法逃避的。因此,幾乎所有的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原型,沒有原型的人物是沒有生命力的。

問:寫作者和書中的人物,尤其是已經有一些年代感的人物,如何去保持親近性?

答:我想在任何時代、任何背景下,人性是一樣的。只是極端的外部環境讓人更加地美和善,或者丑和惡。我寫80年前的人物,他們的著裝、對話、情感,沒有一點障礙。一方面源自我為此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另一方面,因為時間距離,那些人物保持著一種微妙、朦朧的美感,使我刻畫他們的時候,感覺非常古典、優雅。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但是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覺得“似曾相識”。

問:說到戰爭題材,不由得讓人想到宏大的,官方的這樣的字眼。《無面之神》如何擺脫這樣的既定印象?

答:正因為知道這個題材難寫,也容易寫得模式化,甚至“不近人情”,就像一本難以讀下去的教科書——如果你大量地引用資料或者顯得義正詞嚴。我想我應該從人的角度切入,《無面之神》會用到城市史,但它不是城市史。它還是在說人的故事,在說一個關於愛和救贖的故事。愛給人的力量,女性給人的力量,它是經久不衰的。

問:除了主要的人物外,還有那些有意思的線索?

答:在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重慶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路精英,在苦難和廢墟中交織出豐富的精神面貌。因此,在本書中,販夫走卒、名流雅士、外國間諜也粉墨登場。全書有39萬字,440多頁,是我喜歡的結構復雜、人物眾多的小說,我自己喜歡讀的也是這類小說,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

問:2023年還有什麼寫作計劃?

答:一本小說擁有怎麼樣的讀者,也是她自己的命運,我的寫作已經完成了。希望她能被更多的人,尤其是女性讀到吧!2023年開始了,這幾年的小說寫作,讓我有些“社恐”了,我也很享受自己一個人呆在書桌前的感覺。我希望,我能在今年開始下一個長篇的寫作。

(《無面之神》作者簡介:敖斯汀,詩人、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來源:上游新聞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