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低價充值套路多 高額優惠暗藏消費陷阱

——“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數量上升調查

2023年04月06日09:31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低價充值套路多 高額優惠暗藏消費陷阱

受訪者展示抽獎畫面。記者 張璇 攝

  “29.9元充值100元話費”“49.9元充值200元話費”……取快遞、看視頻、玩游戲時常會彈出這樣的內容,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這樣極具吸引力的低價充值活動實為消費陷阱——充值獲得的不是話費而是數十張話費滿減充值券。業內專家表示,一方面商家這種行為涉嫌以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及App幫助這些不良廣告商讓消費者頻頻踩坑,有失平台監管之責。

  低價充值話費誘惑力十足

  “我以為自己真的獲得了低價充值話費的獎勵,沒想到充值后話費沒拿到,給了一堆券,還得另外下載軟件,支付的29.9元等於打了水漂!”杭州一名消費者胡女士說。

  胡女士反映的問題,正是當前各界關注的“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胡女士說,在一豐巢快遞櫃取快遞,掃完二維碼打開櫃子后,手機端自動跳轉了100元話費優惠券包界面。當點擊“立即領取”后,跳轉的界面顯示“您的7000會員積分即將過期,積分可抵扣70元”“僅需29.9元就可以領取100元”。

  “這100元事實上是券包,我必須要向下拉動到第二頁的界面才能看到詳情解釋。這個商家活動的解釋方是上海雲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胡女士說。記者聯系了該公司留下的客戶電話“4001802500”,客服回復:話費券並非直接充值話費,話費券單次充值100元抵扣5元,一共20張,等值金額100元。若已經使用App會員權益則不支持退款。

  不僅僅是取快遞,從黑貓投訴等平台反饋發現,一些視頻、游戲等軟件也植入了大量此類廣告。由此,記者進入某視頻平台發現,在所觀看的視頻下方有非常顯眼的“兩張體驗卡可抽取”字眼,點擊之后可進行抽獎。抽獎結果顯示“領取100元話費券包”“100元,會員價29.9元”,輸入手機號即可領取。

  記者輸入手機號支付成功后,收到一條包含鏈接的短信,鏈接提示用戶需下載鬆鼠果果App。記者下載且登錄之后,在App券包裡看到數十張話費五元滿減優惠券,提示“每月可任選1張優惠券使用,優惠券有效期1年,過期自動失效”。也就是說,並非29.9元能夠直接充值100元話費,而是29.9元購買到一堆100減5元的“全網通用”話費優惠券,且一次隻能使用一張。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採訪了相關通信公司。廣東電信表示,按照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規定,電信直接提供的線上充值最高折扣9.95折,廣東電信線上直充沒有折扣,也沒有通過合作方向客戶提供線上充值服務。其他運營商也表示沒有直接參與此類線上充值優惠。業內人士表示,有的公司會和運營商合作,自費掏錢購買一些充值優惠服務以吸引顧客,但使用場景、使用期限等,解釋權在公司本身。

  目前,已有地方監管機構介入這一消費投訴。近期,四川省自貢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自貢市“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信息公示行政約談會,約談18家涉及“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的經營者。數據顯示,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中旬,自貢市市場監管系統處理涉及“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舉報近千件,涉及18家公司,此類消費投訴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數量呈上升趨勢。

  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調查發現,因為“低價充值話費”處處挖坑、套路滿滿,消費者維權更是難上加難。

  多個調查場景顯示,有的“低價充值話費券”廣告會把“券”字故意“藏”起來,通過隱藏詳情頁、縮小“券”的字體大小,讓消費者誤以為是低價充話費。記者做了一組計算,如果需要消耗20張“滿100-5元”話費券,需充值2000元,並且還自費了近30元購買100元話費滿減券,實際單次優惠隻有3.5元,更有軟件通過設置有效期來減少實際優惠。

  有的“低價充值話費”廣告變相為返利軟件引流。記者根據黑貓投訴提及的投訴線索,在應用商店中對多個提供話費券的App進行查找發現,其簡介內容均涉及“省錢”“優惠券”“返利”等內容。記者調查發現,上述App的功能大致分為兩個板塊,一是各大影視平台會員折扣權益,另一板塊是淘寶、外賣優惠券權益。所謂的淘寶、外賣優惠券權益,則是通過鏈接跳轉,將用戶引導至淘寶、餓了麼等平台。

  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說,這種充話費廣告大都是利用技術手段,以插件方式寄生在一些平台網頁或App旁邊的插欄、支付結果頁、跳轉頁面等位置,甚至是在劫持系統后以垃圾廣告形式出現。

  還有部分App為賺快錢變相收取會員費。記者調查發現,鬆鼠果果、小熊快省等App都無法在應用商城中下載,隻能通過點擊短信中的鏈接在瀏覽器下載。消費者花費29.9元實際上所支付的是App的“一次性會員費”,廣州消費者劉女士表示,一些App在收取“一次性會員費”之后再也打不開了,有的則換了個名稱變成其他購物返利軟件。由於29.9元與維權的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消費者往往會自認倒霉。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對老年人來說,這種廣告的誘惑性和“殺傷力”不小,也容易引發一些誤操作導致老年人被騙﹔此類App還有可能在下載過程中插入一些工具包,進而非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

  須加強審核監管

  受訪專家認為,一方面誘導充值行為涉嫌以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應該依法受到相應處罰﹔另一方面,各類平台提供的第三方鏈接、二維碼明顯違反《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應加強對此類廣告的審核,保護消費者權益。

  “在網上看到這種廣告,根本不知道這個App是哪個地方的公司,隻有進入支付頁面甚至支付成功才知道收款方是誰。而要投訴至外省某一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太難了。”廣州消費者王女士說。

  陳音江表示,出現消費糾紛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消費者可以要求價款三倍賠償。具體到本文提及的案例,充值平台涉嫌欺詐,應當返還充值款29.9元,並賠償500元。

  北京市東元(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鄧永認為,此類廣告門檻低、獲利快,且存在監管盲區。“平台不能隻顧商家投放的‘廣告費’而不顧消費者的權益,應該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如果平台審查不嚴,造成消費者損失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針對互聯網上此類“牛皮癬”廣告,受訪專家建議,從監管治理層面,應將其納入日常監管范疇,並通過輿情監測、消費者投訴等渠道發現執法線索。一旦查實存在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要依法予以嚴厲查處,讓其承擔違法后果。

  此外,鄧永表示,消費者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輕信類似大幅度優惠的充值廣告,盡量通過正規平台正規商家充值,遇到侵權問題要及時保留好相關証據,依法維權,不讓不良商家抱有僥幸心理。(經濟參考報記者 張璇 胡林果 參與採寫 廖雲靜)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