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瀘州市瀘縣:精准把握投向 以工代賑項目撬動綠水青山變現

2023年03月20日19: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瀘州市瀘縣把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抓手,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培育扶持特色產業、新興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譜寫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發展新圖。

日前,瀘縣石橋鎮道林溝的2250畝特色春茶進入了集中採摘期,採茶工人提著竹簍穿行於一行行茶樹間,摘下一片片承載著豐收喜悅的茶葉。

“這個茶園三百多畝,通過今年以工代賑項目實施,更能提升茶園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帶動一百多戶農民增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收入,每年能夠增收三、四千元收入。”石橋鎮鎮長王勇介紹。

道林溝有“川南小九寨,野性道林溝”美譽,與重慶市榮昌區清升鎮古佛山景區毗鄰。茶是其傳統產業。瀘縣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以工代賑帶動產業發展,結合區域旅游資源,推進道林溝、古佛山區域互動和資源共享。

在瀘縣玄灘鎮新屋村的雙稻雙蝦養殖基地,錯峰上市的小龍蝦也迎來了豐收的季節,當地農戶將一籠籠小龍蝦從稻田中拉出……“今年,我們爭取到以工代賑項目,對村裡370畝稻蝦田進行規范化建設,通過推廣‘雙稻雙蝦’模式,可實現年產小龍蝦5萬斤,大頭蝦4萬斤,年產值預計可達390萬元,同時還能為我村提供務工崗位100余個,后續產業發展過程中也能提供不少務工機會,讓閑置在家的農戶在家門口就能務工,獲得報酬,以工代賑讓我們看到了致富增收、振興鄉村的希望。”在瀘縣玄灘鎮新屋村黨總支書記田曉夢眼中,以工代賑項目是一項既能增收,又能推動產業發展的惠民工程。

以工代賑項目,在因地制宜推動特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讓村民切實感受到項目帶來的務工實惠。自從以工代賑項目落戶在家門口,百和鎮騎龍村6社的脫貧戶易治高就在項目工地務工,每天180元的工資,2022年8月至12月獲得11160元收入。百和鎮以工代賑項目於2022年6月開工建設,組織群眾務工100人,發放勞務報酬88.94萬元。

“我們大力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全力扶持群眾就業,積極創造就業崗位,不斷激發項目區群眾內生動力。”瀘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劉運濤說。

近年來,瀘縣立足自身農業資源稟賦,圍繞建強東翼產業基礎設施,以打造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落實省、市以工代賑項目“精准”投向要求,抓實項目前置性審查工作,深入項目現場實地評估,堅持群眾導向,聚焦群眾“憂心”難點痛點問題,圍繞短板包裝生成項目,精准聚焦項目投向,完善聯農惠農機制,緊緊圍繞“以工代賑設崗位,群眾能就業、扶持增活力”的目標,將以工代賑和群眾就業有效結合,幫助項目區群眾通過參與工程建設獲取勞務報酬,持續激發群眾依靠勞動致富的內生動力。

“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基礎設施短板、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更為瀘縣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可為試點示范的榜樣。”瀘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梅燕表示,瀘縣將繼續立足自身的發展實際,積極爭取和實施更多體現民生的以工代賑項目,以促民增收為目標,規范項目管理,落實以工代賑政策,最大限度釋放項目效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曾佐然、羅小龍)

解釋

以工代賑——

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是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扶持政策。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