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學生作業,“加固知識”“培養興趣”如何兼顧

2023年03月14日09:2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學生作業,“加固知識”“培養興趣”如何兼顧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與創新意識?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敏銳地捕捉到學生的興趣和“靈光一現”?在剛剛結束的2023年全國兩會上,很多關心教育的代表委員紛紛就此展開討論、提出建言。在此前的上海兩會現場,人稱“布袋院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趙東元也曾建議,教育中應減少刻板訓練,注重少年兒童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適度的訓練對於激發學習興趣、助力學生將興趣轉化為自主學習與探究十分重要。在“雙減”政策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新學期教師們應如何注重研究性學習、加強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

  增加思維訓練,及時提供正向反饋

   近日,某親子博主發布了幾條孩子看圖寫故事的視頻。視頻裡,孩子根據圖畫寫出來的故事具有相當的合理性,但卻與參考答案大相徑庭。

   這樣的情況在完成作業中並不少見。孩子的回答邏輯合理,但與標准答案不一致,怎麼辦?教師們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第八實驗小學校語文教師帥曉霞告訴記者,在對作業的評判中,首先要保証孩子的價值觀沒有出現偏差。如果是價值觀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予以糾正。如果有知識性的硬性差錯也必須指出。在此基礎上,學生如果能發揮想象力,應該被允許和鼓勵。今天,對學生和學生作業的評價正在走向多元化。“比如我今天講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課《鄉下人家》,有一項活動是讓學生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會在學生回答后出示固定答案。但在我的課堂上,給他們充分自主權,隻要學生能夠抓住圖畫裡景物最主要的特征,發揮想象,加上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都是值得認可的。”

   回溯“雙減”意見中對作業的要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如何在作業上實現減負提質,成為擺在中小學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帥曉霞表示,“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們盡力避免給學生留機械化的作業,而是針對孩子們的學習需求,留一些必要的基礎作業。比如語文的字詞需要有適當的訓練,但次數不會太多。“我們主要採取自主抄寫、趣味聽寫,以及思維導圖和表格等歸類整理方法,來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知識,把知識需求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使其結構化。除此之外,還有合作式作業、觀察式作業、調查式作業、活動式作業、實踐式作業等。形式多樣的作業豐富了課堂教學,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改變了學生的思維。將不同的作業放置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這樣的作業既是學習,也是實踐。將語文和生活充分地統一在一起,為達成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多樣的平台,增加了作業為教學服務、用作業撬動課堂提質增效的可能性。”

   同時,帥曉霞還分享了自己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心得:單單布置作業是不夠的,還要把作業和課堂結合起來。比如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展示作業、與同學們分享的機會,給他們以自信和正向反饋,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和同學們的分享中,不太熟練的孩子也可以從別人的做法中得到啟發,學習到如何去整理歸納知識,獲得進步。

  告別機械化“刷題”,走向研究性學習

   如何讓學生走出死板訓練和“標准答案”的束縛?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的助學課堂實踐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在學校校長仲廣群看來,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提高對問題的研究能力。而原本的教材適宜學生閱讀,但不適宜學生做研究。在仲廣群的帶領下,學校老師對全科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成為助學課堂的有效輔助材料。

   在助學課堂上,老師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幫助學生成長,把孩子擺在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助學課堂,專門針對課堂上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開放性問題、塊狀大問題。這些問題的共性在於,它要求學生像科學家研究課題一樣,需要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課堂上,我們鼓勵孩子們提問、補充、質疑、辯論、反駁﹔我們倡導合作,沒有哪個項目是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必須開展深層次合作。”仲廣群說。

   孩子們對學習感興趣,就能“佔據”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讓學生先研究,他肚子裡有貨,就有話可說,自然就可以成為小老師了。”

   談及家長學生最關心的成績問題,仲廣群表示,“以前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生們拿到卷子一看,這道題我做過了,就有信心,一旦是陌生的題,就沒信心。實際上,能不能把卷子做好,關系到學生的研究能力。”

   “通向高分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死板地刷題。刷題多了,見過的題多了,解題速度就快了,這也能提高成績,但這條路是不可持續的。隨著知識的爆炸式增加,單靠刷題是無法應付的。”仲廣群說,“另一條路,就是通過日常研究的方式,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害怕面對陌生題目,這是一條通向好成績的可持續之路。”

   所以,在瑞金北村小學,學生的作業量幾乎被砍掉一半。“原來布置作業都是從多少頁到多少頁,現在都是第幾頁第幾題,有用的題做一做,沒用的題可以不做。學生的研究能力上來了,是不需要做那麼多作業的。這是一種精准學習,根本不用消耗孩子們大量的時間去死記硬背、寫寫算算。”仲廣群說。

  家校協同,助力學習興趣培養

   日前,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要求“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更加專業﹔家長科學育兒觀念基本樹立,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更加到位”。家庭和學校在加強學生興趣培養上缺一不可。

   實際上,家校協同對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大有裨益。

   有段時間,於純沉迷於讓剛上小學的孩子聽英語“磨耳朵”,結果聽了一年多,孩子越來越不愛聽,甚至聽到英語就煩,開始逆反。這讓於純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於是,她改變了方式方法。發現兒子對數學規律感興趣,她就發動一家人在家玩拍皮球。“我拍著皮球傳遞給他,他拍一下再傳遞給爸爸,這是一種ABC的規律。過一會兒換一下,我拍兩下,給他拍兩下,再給爸爸拍兩下,這就變成了AABBCC的規律。”

   於純發現,在這種娛樂游戲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興趣被開發出來了,“在玩中學,反而更有效”。

   河北省南宮市第一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谷爸爸說,“小學是孩子一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過程。這個時候,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這時,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

   谷爸爸給出了自己引導孩子求知的小技巧:“孩子的提問,知道的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不清楚的可以暫緩回答,告訴孩子‘我需要思考一下’‘等我查閱一下資料’,千萬不要輕易地回答‘不知道’,甚至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因為這樣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幾次下來,孩子就很可能由於怕遭到拒絕而不願提問題了。相反,孩子提出問題的興趣培養起來了,學習的主動性也會提高。”

   包頭市青山區北重四小心理教師、青山區家庭教育專家型教師韓亞玲表示:“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知識學習,也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勞動技能、生活技能,讓孩子在探索中發現樂趣,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每天放學后和周末時間,都是可以用來培養孩子生活習慣的,包括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體育鍛煉、適當的家務勞動等。這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讓孩子在良好的生活習慣中建立秩序感,感受生活的樂趣。”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人雲亦雲,更不能與他人盲目攀比,而是要以科學的規劃對孩子施教,讓孩子從心裡真正喜歡上學習。願每一位孩子都樂學會學,願每一位家長都能得償所願。”韓亞玲說。(記者 楊颯)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