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復蘇 實景劇本游迎“春天”

春回大地,北京各大景區熱鬧起來。記者走訪發現,實景劇本游近日在年輕群體中走紅,北海公園、頤和園、國子監等景區內,都有年輕人體驗實景探秘。在業內看來,劇本殺與文旅的結合,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傳統觀光式旅游的局限,讓游客更好地了解地域人文風情。但引流之后,如何真正留下游客,對游戲開發方和景區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體驗 跟著劇本深度逛景區
“第一次在景區玩實景探秘,太新奇了!”周末,小榮來到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專程體驗最新的實景劇本游。與傳統劇本殺不同,小榮無需與人組隊,線上購買並在指定地點領取道具包,就能自助游玩,人均花費在60元左右。
“皇帝即將臨雍講學,負責生火取暖的顏冉卻弄丟了辟雍大殿的地龍鑰匙,需要在日落前找到鑰匙……”在小程序點開劇本后,故事緩緩展開。
隨著劇情推進,小榮一邊解題一邊游覽景區。在最后一站,她根據線索找到了石碑上的“和”字,而這正是劇本想傳達的思想。“第一次玩,感覺有些燒腦,但挺有趣的。”
小榮體驗的劇本由名為“腳印智趣游”的平台所開發。目前,該平台已針對北海公園、頤和園、恭王府、玉淵潭公園等景區推出了16套劇本。“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用戶主要是青年人和親子家庭,他們對於文化內容的關注不亞於對娛樂的追求。”腳印智趣游創始人易峰說,為了挖掘文化價值,研發設計團隊在實地考察和查閱史料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首個劇本用了一年才打磨出來。
新風向 沉浸式感受地域文化
從最早的桌面劇本殺,到如今的實景劇本游,劇本殺行業也開始嘗試與文化旅游資源深度融合,讓游客以一種更輕鬆的方式去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
90后女生王玥,最近就在前門大街體驗了一場實景劇本游。在名為“慢坐書局”的書店裡,她和同伴換上民國服裝,領取角色任務,隨后在走街串巷中推理解謎,感受胡同肌理。演員們則分布在胡同裡,與玩家展開互動。“和密閉空間裡的劇本殺很不一樣,像逛街一樣,可以快樂地玩上幾個鐘頭。”王玥說。
“游戲化互動、城市徒步、AR收集等不同形式的體驗內容,可以讓游客參與到歷史故事中。”劇本游開發方介紹,他們希望借助這種數實融合的方式,讓游客以新的方式,感受北京傳統商街的魅力。
放眼全國,許多景區都在嘗試開拓沉浸式的文旅新體驗。開封清明上河園推出了《夢華錄》同款IP實景劇本殺,玩家可化身劇中人物,進行游戲推理﹔西雙版納曼聽公園推出了室外沉浸式劇本游《春歡千年婚約》,玩家化身勇敢的拯救者,與寨長斗智斗勇﹔四川達古冰川景區於今年初推出實景劇本殺《跨越達古冰川的等待》,講述冰川的民間傳說和民俗風情。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分析,將劇本殺融入文旅產品中,給文旅產業帶來了新突破,能讓游客的出游體驗更加豐富多彩。
新挑戰 引流后還得留下游客
近幾年,具備社交與解壓屬性的劇本殺行業實現了快速增長。有調研顯示,劇本殺已成為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線下潮流娛樂方式前三名,僅次於看電影和運動健身。從市場規模來看,艾媒咨詢預計,到2025年中國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448.1億元。
不過,快速發展的同時,劇本殺行業也出現內容雷同、魚龍混雜等問題,少量劇本殺還出現了暴力、靈異、軟色情等低俗內容,引發公眾擔憂。2022年,劇本殺行業就經歷了一輪洗牌。
這一次,實景劇本游能否走得更遠?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傳統劇本殺,實景劇本游由於需要將真實的景觀文物和歷史知識融入劇本中,對經營者的文化素質要求更高,因此有著更高的准入門檻。但長期來看,隨著經營主體增多,基於實景的劇本可能也會面臨同質化的問題,需要在市場經歷試錯的過程中,結合當地文化要素不斷創新和迭代,否則難以吸引回頭客。
“有趣的劇本就幾個,每個景區都有不同的特色,不能套用固定的模式。”有公司研發人員就透露,花費大量時間研發的劇本,曾在試運行一段時間后因市場效果不佳被下架。
同時,對於景區來說,通過實景劇本游引流之后,如何真正留下游客,優化游客體驗,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如果只是將景區作為游戲場所,游客的熱情也不會持續很久。
記者走訪中就發現,有的劇本,玩家在游戲開始前無法在景區內領取道具包,在游玩過程中遇到相關困惑也難以直接求助景區工作人員。對此,文旅產融智庫公司副理事長姜長城認為,景區可以設計配套業態,對軟硬件設施進行相應調整,借力劇本殺IP和景區IP的雙招牌,形成互通互融的新體驗。(北京日報記者 馬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