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漢服爺爺”陳光憲 穿漢服讓我更自信!

2023年03月07日08:1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漢服爺爺”陳光憲 穿漢服讓我更自信!

陳光憲在下雪的九頂山穿著漢服。

陳光憲在杜甫草堂穿著漢服,形似杜甫。

  69歲的陳光憲“檔期”有點忙。他身穿一襲磚紅色長袍,頭戴黑色帽子,坐在古色古香的深褐色木船上,悠哉前行。木船從成都東門碼頭出發,沿錦江穿梭在燈火斑斕的蓉城夜景中。

  陳光憲是“2023天府文化年·錦江不夜天——樂游錦江沉浸式體驗”活動裡的漢服演員,他和其他身穿漢族的伙伴一起,帶游客和市民感受充滿中華傳統文化味道的新年。合影時,隻見陳光憲站在船頭,手中折扇一展開——扇上印出四個毛筆大字:“漢服爺爺”。

  入圈10余年,成都漢服圈有個“高齡玩家”

  陳光憲說,和他一起玩漢服的孩子們,基本上都是“90后”至“00后”,大家平時聚餐圍成一大桌,孩子們總是開玩笑說:“按輩分來看,陳爺爺不先動筷子,我們就不敢吃。”孩子們很尊敬這位老人家,是長輩也是有共同興趣的好友,彼此互稱為“同袍”。

  穿漢服看似是屬於年輕人的國潮生活方式,陳光憲是怎麼“高齡入圈”的?原來,陳光憲曾是一位攝影愛好者,由於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又覺得漢服拍起來很靚麗,於是在拍照時總願意多拍一些漢服照片。漸漸地,他與成都漢服圈的伙伴們熟識。隨著陳光憲對漢服照片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時為了“深入”漢服活動現場,或是在相機“長槍短炮”中吸引漢服同袍的目光和注意力,他自己也會披上一件漢服。久而久之,陳光憲的漢服就多了起來。后來他完全放下相機,從一位“兼職”攝影師變成了一位“全職”漢服玩家。

  陳光憲特意留了一把長長的花白絡腮胡,為了方便戴帽,他蓄了點發方便盤起來,加上他原本濃密的眉毛,幾乎可以不化妝,穿上漢服就頗有古人的韻味。入圈10多年,陳光憲陸續購置了10多套漢服,有深青色、深灰色、乳白色、黑色,從內到外有棉麻“中衣”,暗紋錦繡“大衣”等,有唐制的、宋制的、漢制的。

  不過陳光憲自己最喜歡的,還是一件磚紅色圓領宋制漢服。當時他買回這件漢服時,同袍們還不太看好,認為這個顏色太顯眼了,男士穿得比較少,沒想到這件衣服后來由於顏色鮮而不艷,又符合節日氣氛,反倒成為陳光憲“最出片”“最上鏡”的漢服之一。目前,由於穿漢服的老年人較少,再加上陳光憲漢服形象惟妙惟肖,所以常常有人覺得新鮮有趣,小孩、年輕人、家長、老人在路上要求與他合影,“過節如果穿漢服去錦裡、文殊院,我一下公交還沒走到門口,就會被大家拉住合影,有次足足拍了20分鐘。”陳光憲說,由於大家的喜愛,他現在覺得穿起漢服來,整個人很自信。

  “杜甫”“蘇軾”與樵夫,漢服爺爺很“百變”

  千年前,唐代詩人杜甫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絕句描繪成都,如今陳光憲穿起淺灰色漢服來到錦江邊上,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杜甫專業戶”。有時陳光憲逛到河邊樹林,穿一身藍色紅色交織的長衫,拿著紙扇過橋,搖身一變又更像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蘇軾”。他偶爾也會和同袍們去野外鄉村,穿著一身粗布短打(是古代漢服的一種,又稱“豎褐”“裋褐”,是以勞作方便為目的的便服,與常服和禮服相區別)端上熱氣騰騰的食物,和朋友共飲暢聊,看上去又是一位精干實在的庄稼人。如果是冬天去了正在下雪的雪山,陳光憲背上竹簍,提上一壺茶,披上蓑衣和草帽,仿佛一位“獨釣寒江雪”歸來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十分百變。陳光憲謙虛地說:“不是我要刻意去扮成蘇軾、杜甫,而是因為大家的喜愛,這樣叫出來的。”

  老年人穿漢服也有自己的講究和搭配。陳光憲說自己離嚴謹的漢服穿搭其實還有一定差距,有時他也會向年輕人請教,怎麼穿才既符合傳統又美觀。在他看來,穿漢服光是一件長袍套在身上可不行,為此他的家中備有各種腰帶,有的腰帶設計粗獷,配武將恰到好處,有的腰帶鑲嵌玉石,適合溫潤的文人裝扮,系在腰間讓人看上去更精神,身體比例也更上鏡。此外,他還穿上古風六合靴、短靴,還從舊貨市場上淘到了一根碗口粗的木質樹根,樹根頭部盤根錯節,環抱起來配上漢服剛好是一把古色古香的拐杖,是整體漢服裝扮畫龍點睛之筆。

  “漢服不是年輕人的專屬,無論什麼年齡都可以穿,我也會一直穿下去。”陳光憲說,其實在生活中,不少老年人都對漢服感興趣,也會來向他打聽怎麼穿,但大多數老人還是比較膽怯,覺得穿漢服不太好意思:“其實不用膽怯和含羞,養成習慣以后,會越來越自信的!在這個圈子裡我收獲了很多活力和快樂。”

  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文化專委會執行主任施倩介紹,目前在成都穿漢服的消費人群在30萬人左右,“00后”和“90后”佔80%,其中有長期的漢服愛好者,還有在春節、臘八節、元宵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裡穿漢服的學生和小朋友,還有一部分年輕人,會選擇在生日、紀念日、結婚、訂婚等重要日常節點穿漢服,讓節日和日常充滿一種中華傳統文化帶來的“儀式感”。

  “服裝服飾本身帶有很強烈的美感和審美的取向,也是彰顯自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心的一種表現。”施倩認為,現在大家喜歡用漢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門去,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把漢服融入日常,漢服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關注。

  人物名片

  陳光憲

  陳光憲,69歲,成都漢服玩家,人稱“漢服爺爺”,2012年開始接觸漢服。因為塑造了不少酷似杜甫、蘇軾等的形象,陳光憲穿漢服的視頻被攝影師拍下,在網絡上點擊量破萬。他日常也作為漢服模特和演員參加成都“夜游錦江”等活動,獲不少網友的喜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