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二十四節氣驚蟄 | 一陣催花雨 數聲驚蟄雷

2023年03月07日08:0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驚蟄

“輕雷隱隱初驚蟄。”北京時間3月6日4時36分,我們迎來驚蟄節氣,標志仲春時節開始。此時節,桃紅柳綠,春水初漲﹔春雷乍響,蟄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彌漫。隨著輕雷微雨開啟仲春之美,我國南方地區氣溫加快回暖,日照時間愈長,眾卉生,農事忙,一派欣欣向榮。

  節氣與氣候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放介紹,關於驚蟄的意思,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說:“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虫驚而出走矣。”這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理解,實際上,土裡的虫蟻蛇鼠並不一定能聽到雷聲,之所以醒來主要還是溫度變化的結果。

  驚蟄之后,輕雷隱隱,春風送暖,到處被染上了生機萌動的綠意。桃花,棣棠花,薔薇花,三候風信花爭蕊吐艷,裊裊婷婷、明媚動人。如最近,桃花塢成了廣西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裡最受歡迎的“打卡點”之一。在這裡,漫山遍野的桃花盡收眼底,一如詩中所說的“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該景區園林部副經理李嫦憲介紹,桃花綻放離不開氣溫持續回暖,“近期平均日氣溫達到10攝氏度以上,適宜桃花盛開。”

  節氣與習俗

  適時而食,不時不食。驚蟄時節,我國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區有吃梨的習俗,“梨”諧音“離”,意在讓虫子遠離庄稼,獲得豐收年景。當然,早春容易外感咳嗽,梨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驚雷春筍鮮。和著那一聲春雷,筍尖破土而出,在雨水的潤澤下,筍的肉質最是鮮美、細嫩、爽滑,用手掐一下根部,似乎還能掐出水來,有俗話說“食過春筍,方知春之味”。此時冬季剛過不久,配上鮮嫩的春筍,做幾道簡單的家常菜,如“醬肉蒸筍”“油燜春筍”“春筍炒肉”等,絕對是冬盡與早春的“天作之合”。

  節氣與農事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快,雨水與日照明顯增多,是農事生產的好時機。土壤解凍,春風化雨,廣大農村進入了一年中的繁忙時節,大江南北,陸續呈現出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

  如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九聯村的沃柑果園,驚蟄前后,沃柑進入了花芽、花蕾生長期,而前一年成熟的果實還挂在樹上,稱為“花果同枝”。此時,種植戶正加緊採摘余果,修剪樹枝,堆肥補給。“要保証營養平衡,才能有好收成。”當地果農說。

  又如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良帽村的茶園,眼下,歷經寒冬的早春茶萌發新芽,放眼望去,青翠飽滿的嫩芽簇立在茶樹叢中。迎著朝陽,侗鄉茶農忙著採摘春茶,指腹一轉,往后一拋,一芽一葉便翩然落入背上的竹簍中。“驚蟄前后採的茶最為鮮嫩,大家都麻利地抓緊時間採摘。”當地茶農說。

  (文據新華社)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