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設置較高起送門檻 實為誘導“加單”?
消費者:希望商家設置運費選項,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你有過點外賣湊單的尷尬嗎?明明隻想買一杯13元的奶茶,結果起送費卻要20元,為了能夠順利下單,不得不多點一杯湊單。
實際上,很多消費者發現,外賣平台上的商家普遍設置了一定的起送費門檻,需要達到最低的購買金額才能夠配送,這讓許多人不知如何是好,湊單造成浪費,不湊單無法下單。
近日,有消費者在封面新聞“追蹤到底3·15雲投訴平台”講述自己被迫“湊單”的經歷,認為商家設置較高的起送門檻,實為誘導消費者“加單”。對此,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
不夠起送費
消費者多點一個菜沒吃完
外賣的概念不斷擴寬,從最初的餐食,延伸到生鮮、零售行業。
楊先生是一名上班族,他的日常生活和外賣密不可分,餐食、買藥、買菜等,幾乎都是通過外賣渠道得到解決。但在消費過程中,楊先生經常被起送費門檻“卡脖子”,因不夠起送費,不得不點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又麻煩又浪費。
“我上周點了一個炒菜加一份米飯,因為不夠起送費,我隻得再加一個菜,最終沒吃完,剩下一大半都倒垃圾桶了,真的很浪費。”楊先生吐槽。
萬女士愛喝奶茶,經常因為達不到起送費很苦惱。“明明一杯奶茶隻要十多塊錢,但起送費卻要20元。我一個人點兩杯根本喝不完啊。”為了將奶茶喝到嘴,萬女士常常隻有妥協。
“我理解商家的成本考慮,但我覺得可以設置運費選項,讓消費者自主選擇,而不是變相逼著消費者購買不需要的東西。”萬女士說。
起送標准不一
同一距離收費相差達10元
對於起送門檻的問題,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日常喜歡點外賣的消費者。李小姐稱,自己買東西追求效率,遇到不夠起送門檻的情況,如果不是非必須,自己往往會放棄,不想湊單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市民王先生則認為,從商家角度出發,設置一定門檻能夠理解,但自己更喜歡盒馬平台的購買方式,設置運費門檻,滿足了條件就免運費,不滿足消費者自己掏運費,這樣消費者不用被迫湊單,有一定的選擇空間。
記者查看多個外賣平台發現,商家起送標准不一。在美團外賣、餓了麼APP上,幾乎大多數商家都設置了起送費門檻,15元、20元、25元、30元不等,哪怕是同樣的距離,起送費標准也不統一。
記者將點餐坐標設置在成都春熙路附近,僅僅200米的距離,某便利店就要30元的起送費,而同樣距離的另外一家餐飲店,起送費為20元。
某家水果果切店,起送費為10元。老板告訴記者,起送費的高低都是由商家自己設定的,自家店設置10元的起送費是經過計算才定下的。“點一盒水果10元錢起送剛剛夠,如果起送費設置太高,很多消費者就不會選擇了。但如果沒有設置起送費,一些價格很低的商品根本夠不了成本。”
開展專項行動
查處誘導點餐等違法行為
針對消費者反映的起送費問題,記者撥打了某外賣平台客服熱線。客服人員表示,每個店鋪的起送費由商家自行設置,如果購買的商品達不到起送標准,建議消費者選擇起送價比較低的店鋪,或者在店鋪內選購一些小東西湊單。
對於“湊單可能造成浪費”問題,該客服人員表示,會將相關情況反映給有關工作部門。
此外記者了解到,2月24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召開,決定開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會議提到,要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從嚴從速查處糾正未主動提示、誘導點餐等違法行為,組織公布典型案例,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引導公眾參與監督。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鐘曉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