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49歲的她,生命定格在了高原巡察崗位上

——追記阿壩州理縣縣委第二巡察組原組長楊紅麗

2023年02月28日09:06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49歲的她,生命定格在了高原巡察崗位上

  2月初,阿壩州理縣,寒意尚存,風不大﹔不算意外的一場雪,悄無聲息地落著。

  站在通化鄉政府二樓會議室窗邊遠眺,遠處海拔約2600米的拉灣組被雲海籠罩,山間積雪尚未融化。20多歲時的楊紅麗,曾在這山間來回奔走。

  走在古城村通往沙壩組的機耕道上,縱使“之”字形的設計大大降低了行進難度,但山還是高、路仍然陡。2022年夏天的楊紅麗,為當地村民爭取到了波形護欄。

  停在海拔3280米的壤塘縣委大樓前,五色彩旗與紅旗迎風招展,強烈的紫外線讓行人悶頭朝著目的地走去。還有一天就能結束工作的楊紅麗,就此倒下了。

  2022年10月19日,49歲的楊紅麗在壤塘縣開展交叉巡察期間突發疾病,經醫治無效,因公殉職。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豪情壯志,眾多同事親友追憶楊紅麗時,“平凡”似乎是大家提及最多的詞。平凡,恰恰是她27年基層工作、14年紀檢工作兢兢業業的真實寫照。

  連續奮戰28天

  她倒在了工作崗位

  壤塘,位於青藏高原東部,海拔3280米,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草地縣之一。

  2022年9月22日,楊紅麗主動請纓,帶領11名組員前往壤塘縣開展交叉巡察工作。1個月時間內,他們需要完成查閱資料、個別談話、形成問題底稿、走訪入戶、反饋、撰寫匯總報告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的擔子壓在了組長楊紅麗身上。

  臨近國慶假期,楊紅麗計劃把部分工作往前趕一趕,盡量不耽誤被巡察單位的正常休假。到達壤塘當天,交叉巡察小組克服高反症狀,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下午召開動員會,晚上便開始初步工作。辦公室的燈,清晨亮,深夜滅,交叉巡察小組在與時間賽跑。

  11個組員,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參加交叉巡察,在工作中難免存在一些不大清楚的地方。身為組長的楊紅麗經驗相對豐富,因此,除統籌指導組員們開展工作、完成翻閱資料談話等任務外,她時不時還得解答一下組員們的疑問。

  翻閱文件1127冊(卷),個別談話48人,巡察小組在楊紅麗的帶領下,巡察報告即將完成。10月18日,在最終報告即將審核定稿前夕,楊紅麗字斟句酌,一直工作到凌晨。

  10月19日,原計劃當天定稿,楊紅麗凌晨5點多便起床收拾,繼續開展工作。臨近中午1點,她給壤塘縣委巡察辦主任丁韜打了電話,溝通最終巡察報告的進展,並約定下午對報告進行研判。

  丁韜回憶道:“當時楊組長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如果下午溝通順利,交叉巡察工作將在第二天結束,他們回去還可以過一下羌歷年。”如果一切順利,羌族姑娘楊紅麗將在6天后與親朋好友一起過羌歷年,一起圍著火堆伴著音樂跳“沙朗”。羌族舞是她為數不多的愛好,但是,她再也沒機會跳了。

  一起參與交叉巡察的李雪說,19日上午10點多,楊紅麗一直在說頭很疼,並不時用手捶頭頂。時間更早一點,楊紅麗在到達壤塘后便出現了身體不適,但她一直強調是沒休息好引起的老毛病,不礙事。

  誰知,當天下午5點半左右,遲遲聯系不上楊紅麗的組員們心急如焚,最終在駐地房間內發現了昏迷不醒的楊紅麗。后緊急送醫,卻再也無法挽回她的生命。

  心中裝著群眾

  用心用情把小事辦細做實

  2022年11月2日,理縣公墓紀念塔,當地干部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與楊紅麗作最后的道別。回望過去,身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她似乎並未參與查辦過大案要案,但她所做的工作,真真切切改變了一群人的生活。

  2021年5月,楊紅麗作為理縣縣委第二巡察組組長對桃坪鎮進行巡察時,敏銳地發現增頭村村級調解委員會有瑕疵,人員結構不合理。當地部分村民為多引水,故意將自家田地的引水口弄大,導致其他村民田地進水少,甚至無水可用。此前的調解委員會由於成員結構問題,未能照顧大多數人利益,導致村民積怨越來越深。

  在時任桃坪鎮黨委副書記、增頭村駐村工作組組長任繼東眼裡,楊紅麗是一個辦事認真的人,“她和別人不一樣,她不隻找問題,還會幫助我們找原因,找解決方法。”在楊紅麗的督促下,鎮村充分考慮成員結構的合理性,重新成立新的調解委員會。

  從公務用車維修無送修單、維修申請單、維修照片等資料,到民工工資收條字跡全部相同,楊紅麗所參與的巡察工作相關報告中,很多內容看似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但是,在每一個問題的背后,是楊紅麗那本270頁系統全面業務指導書的厚積薄發,是一次次面對挑戰堅持原則的無畏前行。

  2013年上半年,楊紅麗時任理縣紀委雜谷腦片區紀工委書記,與同事郭燕前往上孟鄉辦理一件村支部書記涉嫌私自保管土地復墾補助資金和土地調節金的案子。當時,村主任拒絕交出村財務資料。“他還指著楊姐威脅說,‘我在理縣不怕哪個,我看你敢把我怎麼樣’,‘小心收拾你’,態度十分囂張。”郭燕回憶道。

  向來好脾氣的楊紅麗幾乎沒與任何人紅過臉,這一次,也不例外。她一邊耐心地跟村主任講解辦案相關要求、為什麼要交賬,一邊明確告知他拒不配合辦案需要承擔的責任,堅持講事實、擺道理。最終,他們拿到了相關財務資料,並查明了村支部書記私自保管土地復墾補助資金和土地調節金4萬元的事實,村支部書記受到黨紀處分,其違紀款如數歸還村集體。

  郭燕說,“我現在都還記得楊姐跟那位威脅他的村主任說的話,‘我就在雜谷腦片區紀工委上班,你隨時都可以來找我,我不怕你,我歡迎你’。”

  2015年,在辦理下孟鄉一村會計涉嫌侵佔村集體征地補償款的案子時,楊紅麗遇到了更為棘手的情況,全村財務資料全是單單片片,每筆賬又互有往來,牽扯極為繁雜。會計專業出身的楊紅麗並未犯難,“他不會做賬我給他做”,一筆一筆理清村上的賬,最終發現了會計違法以個人名義冒領村集體耕地征用補償款3000余元的事實。

  嚴守紀律

  用行動書寫忠誠與擔當

  羌族姑娘楊紅麗,生於理縣,長於理縣,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便扎根基層,先后在通化鄉、蒲溪鄉、縣紀委監委、縣委巡察組工作,一干就是27年。在辦公室裡,一張張記著筆記的工作記錄,一本本被翻到卷邊的工具書,默默講述著楊紅麗的故事。

  進入紀檢系統14年,楊紅麗先后查辦多起案件,始終堅持把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放在心上,始終堅持以身作則,始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顆釘子釘到底,敢於發現問題,敢於較真碰硬,哪怕中途遇到阻撓、威脅也絕不退縮。

  楊紅麗堅持把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作為最高追求,數年如一日,始終保持激情,嚴於律己、率先垂范,鐵面無私、秉公執紀。

  楊紅麗生前住在老街的周轉房,閨蜜胡吉芳住在新街,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二人幾乎每天都能在上班途中相遇,平時閨蜜間也會約著逛街喝茶,但是,楊紅麗從未給朋友透露過任何與工作相關的內容。“我開玩笑地問她查不查崗,她就會說不要問那些。”胡吉芳說。

  入戶訪談,她與同事帶上自熱米飯,自行解決吃飯問題﹔朋友約飯,她常說“下次再說”以表婉拒,而如今再也沒了下次……楊紅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新時代紀檢干部的干淨、忠誠與擔當。

  楊紅麗曾說:“作為一名紀檢干部,有些事情如果我做不到,我怎麼能監督別人做到?”

  她,都做到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冷宇 王祥龍)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