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四川將著重抓好“五大行動”
人民網成都2月8日電 (朱虹)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四川打算如何實現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在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上又將落實哪些政策措施?
2月8日,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小余表示,推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重要途徑,重點是要加快轉方式、突出調結構。
其中,轉方式的重點是,推動糧食生產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一是在生產方式上,積極發展綠色、生態、高效模式,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二是在經營方式上,將小戶分散經營轉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上來,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三是在產業融合發展上,抓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整體提升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調結構的重點是,按照“1531”整體布局,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在種植結構上,堅持以糧為主、糧經飼統籌,推廣發展水旱輪作周年高效、糧經復合高效種植、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模式。在產業結構上,發展“稻香杯”優質稻、釀酒專用糧、高蛋白大豆、專用馬鈴薯和“雙低”油菜籽等優質糧油。在區域結構上,加大糧經統籌力度,穩步提升成都平原區糧食面積和產量,挖掘丘陵區擴面潛力,提升盆周山區綜合效益,打造攀西區“天府第二糧倉”,提高川西高原糧食自給率。
“今年糧食生產,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715億斤。”肖小余說,全省將著重抓好“五大行動”。
一是穩政策挖潛力保面積。落實好國家惠農政策,在產糧大縣全覆蓋開展完全成本保險試點,確保種糧有合理收益。嚴格良田糧用管控,擴大“非糧化”遙感監測試點范圍,鞏固撂荒地治理成果,分類推進農業種植園地優化改造,保面積存量、挖面積增量。
二是創示范搞競賽提單產。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和高產競賽,打造一批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打造一批“中稻+再生稻”“麥-稻”“麥�玉�豆(薯)噸糧示范片,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力爭全省糧食畝產平均提高7公斤以上。
三是建園區強引領樹標杆。鼓勵適宜地區加大糧食園區創建力度並給予技術指導,圍繞“糧+糧”“糧+油”“糧油+”優化園區布局、配套生產要素,打造一批產業優勢突出、規模集中集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糧油產業集群。
四是提能力強體系減損失。完善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實施新一輪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開展病虫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科學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干早、洪澇和低溫寒潮等自然災害,做到“防災”保糧、“虫口”奪糧。
五是嚴考評壓責任促履職。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內容,對未能完成目標任務的市縣,一票否決涉農工作考評評優,壓緊壓實地方黨委政府重農抓糧主體責任。
據了解,在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上,四川將加強國家惠農政策宣傳,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種植補貼等惠農政策,支持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將成都平原地區種糧大戶補助標准提高到每畝90元、丘陵山區提高到每畝100元,到2025年分別提高到每畝100元以上、每畝150元以上。同時,在產糧大縣全覆蓋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種糧農民金融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