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廣安:振奮精神加油干 共創美好新生活

2023年02月02日17:12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振奮精神加油干 共創美好新生活

村民蘇孝平(右)向工作人員咨詢就業創業政策。

晚熟柑桔種植基地業主胡紅梅(右)與村民一起採摘大雅柑。

近日,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2022年,廣安市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頭等大事來抓,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0.37萬人,脫貧人口外出務工11.14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20%、122.22%、123.33%、100.09%……一個個數字背后是無數家庭生活的改變,也是廣安市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有力印証。

振奮精神加油干,篤行不怠再出發。春節假期過后,廣安市各地群眾陸續返回工作崗位,開啟“奮斗模式”,為新一年美好生活繼續努力拼搏。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外出務工、就近就業、返鄉創業等各類人群,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及其新目標、新計劃、新期盼。

“哪裡需要輸變電工人,我們就去哪裡”

“大家注意,高架上作業時間長,做好保暖和防滑措施,保持頭腦清醒,切勿急躁,要細致開展每一項工作……”2022年12月29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托裡鄉的作業現場,來自岳池的輸變電工人閆兆兵和工友們正在開展高架塔收尾作業。閆兆兵一邊核對操作指令,一邊叮囑作業人員注意安全。

這是他們春節前最后一天上班,馬上就要回家過年了,大家都難掩內心的激動。“從事這個工作壓力比較大,有時候連續作業10多個小時。”閆兆兵告訴記者,但是他和工友們很有干勁,年收入大多在10萬元以上。

岳池縣輸變電產業是實打實的富民產業、強縣產業。經過40余年發展,岳池縣擁有千余支施工隊伍、千余名工程技術人員、近20萬施工人員,“岳池輸變電工”也成功獲評“全國20個最具特色勞務品牌之一”稱號。

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工人的生活也有了顯著變化。閆兆兵從事輸變電工作已經7年時間了。這幾年,家裡住上了新房子,還添置了不少新電器。以前,閆兆兵在家打零工,年收入1萬多元,日子過得很拮據。可以說,輸變電工作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

這個春節,對許久沒有回家的閆兆兵來說意義非凡。他早早地計劃,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務,在2023年1月2日,懷揣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與工友們從新疆出發,跨越近3000公裡,歷時30多個小時,平安回到了老家岳池縣。

拔地而起的建筑、四通八達的道路、澎湃活力的園區、煥然一新的街巷……返鄉后的閆兆兵發現自己記憶中的岳池,發展日新月異,有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家鄉黨委政府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服務保障,讓他感到格外溫暖。

“現在岳池建起了輸變電人力資源產業園,我們可以享受技能培訓、崗位對接、勞動維權、專列返崗等一系列服務。春節期間,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還關心幫助我們,讓我們這些外出務工人員更有信心了。”閆兆兵說。

“家人們都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時光。這個年過得巴適!”在春節假期短暫的時光中,有親人們的溫情,有團圓的喜悅和濃濃的年味,閆兆兵每天都是笑呵呵的。

有了黨的好政策,大家的致富辦法越來越多,干事勁頭越來越足。閆兆兵和工友們約好,等過完元宵節,他們一起到南邊沿海城市去發展。“哪裡需要輸變電工人,我們就去哪裡。”閆兆兵說。

“在外務工20多年,盼著回鄉創業的那一天”

1月28日上午,廣安區濃溪鎮全民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的一場“春風行動”招聘會上,蘇孝平正在向廣安區就業局和農民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咨詢就業創業政策。

蘇孝平是廣安區濃溪鎮全民村人,2002年大學畢業后,便一直在外地從事IT行業,由於和自己大學所學專業不是一個領域,很多東西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為了更好上手、更快成長,隻要公司開展培訓,他都會報名參加,還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進行自學。“我的工作主要是對通信網絡代理商提供售后支持和現場支持。最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工資每個月隻有1200元,現在能拿到7000多元。”蘇孝平回憶。

在外工作的這些年,隨著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蘇孝平從職場新人成為崗位標兵,客戶遇到的“疑難雜症”基本上都能解決。但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蘇孝平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最讓他感到迷茫的是工作陷入了瓶頸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止步不前。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響,他工作了十幾年的公司因經營業務不景氣,進行了大量裁員,蘇孝平也失業了。一時沒了工作的他,並沒有失望和喪氣,計劃著重新找工作或者返鄉創業。

“工作了這麼多年,還是積累了不少資源,再次找工作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抓住機遇,蘇孝平又入職了成都一家人工智能行業的公司,憑借著自身實力還成為售后部門的負責人。

今年45歲的蘇孝平已經在外地工作了20多年,每年回家都能感受到家鄉的新變化,也時刻惦記著自己的創業夢——回來建設家鄉。“這次回家,看到房前屋后更加干淨整潔,交通也更加便利了。”蘇孝平感嘆道,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村裡的土地進行結合整治后,以前荒廢的土地成了村民的“致富田”。

“廣安對返鄉創業、農業種植等方面都有一些幫扶政策。家裡父母年歲已高,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還是盼著回鄉創業的那一天。”新的一年,蘇孝平也有了新的目標,“今年計劃把家裡大片土地好好利用起來,或許也是一條致富路呢!”

“把果園經營好,帶領村民致富”

1月31日一大早,武勝縣街子鎮青龍灣村的晚熟柑橘種植基地就熱鬧起來,林間二三十個工人正在採摘大雅柑,業主胡紅梅和她的女兒也在其中忙碌著。胡紅梅教村民們如何挑選好果子,5歲的女兒也嘗試著使用剪刀採摘。採摘完滿滿一背簍后,工人們便從小路運往打包區,一路充滿了歡聲笑語。

“果園梁下的大雅柑早已售完,客戶反響特別好。”胡紅梅告訴記者,今年將進入果樹的豐產期,預計產量能達到18萬斤,她相信一年會比一年好。

幾年前,胡紅梅也曾經迷茫過。“我姐姐在深圳做生意,如果我去和她一起干,那收入還是相當可觀。”胡紅梅回憶,2015年大學畢業后,她去了重慶工作,家人為了讓她有更好的發展,一直建議她去深圳發展。

為何選擇回家鄉種植大雅柑?“說來也是緣分。”胡紅梅告訴記者,就在她猶豫不決的時候,碰巧聽說武勝正在大力發展晚熟柑橘產業,還有很多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我特地查了一下,發現家鄉種植大雅柑很有優勢,前景相當可觀,於是便決定回到家鄉創業。”

創業說起容易,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后,胡紅梅才發現困難重重。“一開始是父母反對,因為我家就是農村的,都知道干農業辛苦,看天吃飯收入很不穩定。讀完大學又回來務農,很少有父母能理解。”胡紅梅說。

胡紅梅也很清楚父母的想法,可考慮到父母和女兒都在武勝,遠離家鄉讓她於心不忍。2017年,她回到家鄉在自家周圍承包了200畝土地種植大雅柑。“樹苗是在2018年3月種下的,前期投入了100多萬元。那時候經濟壓力大,助農貸款都貸了60萬元。”胡紅梅說。

“我發現有很多大學生和在外務工的青年都回鄉創業了,‘80后’‘90’后是大雅柑種植的主力軍。”胡紅梅說,這些年,政府提供了相關技術支持,她也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收獲很大,與很多大雅柑業主都成為了朋友。

熬過幾年后,胡紅梅的果園逐漸有了收益,去年6月還把助農貸款都還清了。

經歷了去年的干旱天氣,今年胡紅梅決定投入20萬元給果園安裝滴灌設備,保障果子的品質。

“我的新年願望就是把果園經營好,帶領全村人一起致富,讓武勝大雅柑品牌叫得更響,為家鄉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談到新年願望,胡紅梅笑著說道。

廣安市各縣(市、區)融媒 廖小兵 沈巾欽 任禹舟 廣安日報記者 文思童 文/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