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感動萬源2022十大人物揭曉

2023年01月18日17:4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講述大山守林人先進事跡。馮津榕攝
講述大山守林人先進事跡。馮津榕攝

守護萼山的大山守林人、扎根大山的堅守小團隊、最美逆行的救火英雄……1月16日晚,一場盛大的頒獎典禮在萬源市萼山劇場舉行,趙志海、鄧海、宋廷春、張勇、彭昭、謝斌、王羽倩、王立國等9人,堅守小團隊、大沙鎮見義勇為團隊兩個群體獲評“感動萬源·2022十大人物”、“萬源抗疫白衣天團”特別貢獻獎,成為當晚舞台中央最閃亮的主角。

“感動萬源·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七屆。2022年評選出的“十大人物”給予了我們怎樣的感動?讓我們一起走進巍巍大巴山,走進他們的溫暖故事。

一、趙志海

2009年,趙志海同志畢業於沈陽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后通過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來到萬源參加工作。

2012年,趙志海轉為大學生村官,任萬源市鐵礦鄉雙壩村主任助理,2014年通過公招考入四川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辦公室文秘工作。

2018年,趙志海同志主動要求下基層鍛煉,來到保護區花萼管護站工作,妻子龔登菊夫唱婦隨,隨后,夫妻兩人以“站”為家,把家安在深山,守護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綠色家園。

頒獎辭:“花萼深處,茫茫林海,一家三口堅守護林。崇山跌宕,有他們忙碌而堅定的身影﹔斗轉星移間,是他們無悔而執著的守護。這片樹林,如同他們養育的孩子,用逝去的青春哺育綠草紅花的盎然。風起風來,吹走了如歌歲月,但永遠吹不滅他們心中那如火焰燃燒的熱情。”

二、鄧海

鄧海,男,初中文化,現年29歲,是一名被收養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特殊性,導致鄧海至今未婚。

鄧海在2020年10月之前一直在北京務工,鄧海母親梁華林於2020年11月10日突發腦溢血,在萬源市中心醫院搶救花去醫療費用5萬余元。

鄧海因護理母親,再也無法外出務工,父親聽力殘疾,爺爺肢體殘疾,鄧海一邊照顧家一邊在家的附近打零工,一日三餐都會提前回家為行動不便的養父母和祖父准備軟和的飯菜。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癱瘓在床的養母端茶送水、洗衣做飯、煎湯熬藥、揉肩擦背﹔為行動不便的養父做康復訓練和心理輔導﹔為八旬高齡聽力殘疾的祖父攙扶上床,背著上廁所。

面對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三位親人,鄧海不等不靠、毫無怨言,更沒有想過因為前面困難重重就離開他們。

頒獎辭:“一臉陽光,綻放著他對生活的熱愛﹔一腔熱忱,凝聚著他孝親的真誠。面對貧困,他樂觀面對,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面對艱難,他無怨無悔,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無血緣,卻很感恩,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愛的真諦。”

三、宋廷春

宋廷春,大竹鎮石嶺子村人,內蒙古新創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0年以來,宋廷春為母校大竹河中學捐資200多萬元修建校門及其附屬設施,為大竹鎮廟坡學校捐資100多萬元修建校門和發放獎勵金,為萬源市大竹河中學、萬源市大竹鎮廟坡學校、萬源市白果鎮學校、萬源市白果鎮鐘亭學校、萬源市青花鎮學校等五所學校的師生發放獎勵金110多萬元。

3年來,宋廷春為萬源市5所學校總共捐贈資金達400多萬元。同時他還計劃將每年拿出100萬元資金成立“廷春教育基金會”,用於獎勵萬源市部分學校優秀師生,為助力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頒獎辭:“鮮花的嬌艷須有雨露的滋潤,大樹的繁茂總有土地的滋養,他志存高遠,功成不忘家鄉情,回饋桑梓赤子心,為了家鄉的教育事業,多次捐資捐物,資金高達400余萬元。他功在千秋之德,其行可嘉、其舉可揚,其功可頌。”

四、張勇

2020年4月初,八台派出所所長張勇在蹲守三天三夜抓捕一名重要案件嫌疑人后,突發腦溢血並昏迷16天后方才蘇醒,藏在骨子裡的堅強幫助他戰勝了病魔。

2022年正月初一,八台山景區突降大雪,下山道路很快被大雪覆蓋,大量游客被困景區無法下山。張勇反應迅速,前置預案,帶領增援力量及時到位,多方協作,確保了游客疏散工作沒有出現安全事故。

頒獎辭:“他是一名警察,職責賦予了他堅定與執著。大雪封山,群眾受到生命威脅時,是他們沖鋒在前,群眾受到侵害時,是他們赴湯蹈火,敢於亮劍,一年前,因腦溢血留下了后遺症的他始終堅守工作崗位,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他用微笑詮釋什麼是工作!他用堅強昭示什麼是生活!”

五、彭昭

2021年7月,經組織推薦,彭昭赴定點幫扶村——萬源市太平鎮李家溝村(現為茶埡社區)任駐村第一書記。

一年多來,彭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辦事服務,舍小家為大家,不但為村上的幫扶工作加深了工行烙印,還利用村級電商銷售農產品,建立幫扶車間,發展中藥材、黑雞、肉牛、中蜂等種養殖業。

彭昭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和村民收入,不僅使村容村貌及基礎設施有了進一步改善,還令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頒獎辭:“從中國工商銀行到第一書記,從繁華的一線城市到貧窮的山窪,三年如一日,傾心為民,以村為家,鄉村振興重擔肩上挑,創業致富出謀想辦法,幫扶發展種養殖業,使村集體經濟實現一千多萬元飛跨,沉甸甸的數字,是最好的見証與回答。”

六、堅守小團隊

吳海毅,男,出生於1992年7月,畢業於四川文理學院﹔陳流莉,女,出生於1998年9月,畢業於宜賓學院﹔李倩,女,出生於1997年5月,畢業於西華師范大學﹔項月,女,出生於2001年7月,畢業於西華師范大學﹔向晰竹,女,出生於1996年11月,畢業於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彭小紅,女,出生於1998年5月,畢業於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劉靜,女,出生於1998年12月,畢業於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蜂桶鄉陰坡村,位於海拔高於1300米的老君山腰。村小有學生102名,7名青年教師先后從西華師范大學、四川文理學院、宜賓學院等高校畢業,放棄城市工作生活,通過教招加入這個團隊。偏遠山村條件艱苦,但7名青年教師挑戰自我,找到了工作的價值和快樂。他們是“水電工”,是“理發師”,是“炊事員”,是“保育員”也是“押運員”,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愛的溫暖。7名青年教師來后為隻上語數的村校開齊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並開設了繪畫、籃球、跳繩等興趣班,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特長。課余,老師們還拿起畫筆畫牆壁畫,把兩所學校裝扮得像家一樣漂亮。

近年來,堅守小團隊的老師們認真專研教學,迅速成長,吳海毅獲得了萬源市“優秀鄉村教師”稱號﹔李倩在萬源市小學語文賽課活動榮獲二等獎、在舊院學區語文賽課活動中榮獲一等獎﹔陳流莉獲得了萬源市“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和美之星”稱號等多項榮譽。

7位年輕教師的奉獻精神,堅守事跡,在萬源市陽光問廉節目現場作為壓軸戲播出,得到萬源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贊賞和認可。

頒獎辭:“平均年齡僅25歲的7名青年教師,扎根偏遠山村學校。他們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台,用情懷詮釋人民教師的擔當,用熱血澆灌祖國的希望。他們默默奉獻,無私付出,用數個春秋的堅守,樹起了大巴山上的育人豐碑。”

七、謝斌

2018年2月,謝斌妻子的姐姐、姐夫因車禍去世后留下了3個女兒,一個18歲,一個17歲,一個11歲。謝斌看在眼裡,疼在心上。謝斌同妻子把她們抱在一起帶回了家。

“不管多難,都要給孩子一個家。”作為退役軍人的謝斌毅然決定:要撫養3個姨侄女兒長大成人。

生活雖然艱難,有愛就倍感溫暖。4年多來,謝斌為姨侄女兒遮風擋雨,用愛心為他們撐起了一個家。他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演繹了人間的至愛親情。

在部隊,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在地方,有責任心,敢於擔當﹔在家庭,用心用情。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謝斌一直堅持退伍不褪色,一如既往保持著軍人本色,用執著與真情書寫著自己平凡而又輝煌的人生。

頒獎辭:“時間在變,不變的是軍魂﹔環境在變,不變的是軍心。面對家屬姐姐姐夫突如其來的變故,他毅然決定收養失去雙親的3個孤兒。這些年來,他為她們遮風擋雨,用無私奉獻教育3個孩子讀書成才,用大愛之心為3個孩子撐起了一片希望,一個家,他省吃儉用、含辛茹苦,演繹人間摯愛親情。”

八、王羽倩

王羽倩,萬源市沙灘學校教師,曾作為華文教師外派文萊中華中學支教。

在兩年多的支教工作中,她克服地域、文化、語言差異等諸多困難,潛心教學研究,積極把中國故事、巴蜀文化講給海外學生聽,全方位展示中國美、中國善、中國好。在中國駐文萊大使館首次舉辦的“中國—文萊旅游節”上,她作為優秀華文教師代表獲邀參加,撰寫的文章在文萊《聯合日報》《詩華日報》等報刊發表,多次組織策劃在學生中開展中文作文大賽、中文故事演講賽、書法比賽等推廣中華文化的活動,所執教的孟加拉、馬來西亞、加拿大等籍學生多次獲獎,她個人被四川省委統戰部授予“2021年度四川統一戰線優秀外派華文教師”稱號。

回國后,她繼續堅守在鄉村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憑借豐富的海外教學經驗,採取“雲端授課”的方式向印度尼西亞印尼中中學學生宣傳中國文化,厚植海外華裔學生的家國情懷,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不懈努力。

頒獎辭:“她是一名鄉村教師,義無反顧遠赴異國他鄉,克服地域文化諸多困難,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孤身一人踏上了他鄉旅途,每當夜深人靜,除了對孩子和家人無盡的思念和牽挂,更多的是愧疚……”

九、王立國

幼承家學,年少習醫,18歲即懸壺應診。

數十年來,王立國始終堅持在臨床第一線工作,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指導和培養下級醫務人員、進修生、實習生為老區的醫療衛生事業、中醫藥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遵崇《大醫精誠》的古訓,對待病人“皆若至親之想”,深得廣大患者的好評。

2009年甲型H1N1型流感期間,在萬源市委的領導下,要求中醫藥全程介入。王立國與其子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大內科主任王炫,擬定甲型H1N1型流感中醫藥預防處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2月2日,王立國擬定“預防新冠肺炎中醫藥建議處方”,指導萬源市對確診患者及無症狀感染者辨証論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從事山區醫療衛生工作50余年裡,王立國為萬源市的中醫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頒獎辭:“幼承家學,年少學醫,18歲即懸壺義診,數十年如一日,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親擬甲型H1N1型流感中醫藥預防處方和‘預防新冠肺炎中醫藥處方’等。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待就是50余年,仁心仁術,用春風化雨般的愛心,換來他人的健康平安,他是患者心中的燈塔,撫平了病痛,傳遞了希望,為老區的中醫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十、大沙鎮見義勇為團隊

羅軍章(已故),男,1987年9月出生﹔馬天全,男,1985年12月出生﹔張超,男,1974年6月出生。

2022年1月31日晚22點30分左右,正值除夕,位於大沙鎮關廟壩社區興旺路一電杆頂端電纜分電箱突然起火,瞬間火星四射,迸發出吱吱聲響,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氣味。隨著電纜分電箱上的火勢越燒越旺並不斷蔓延,導致整個場鎮用電中斷,並直接威脅下方9戶居民房屋安全,情況十分危急。

在此危急關頭,居民羅軍章、張超、馬天全3人站了出來,迅速疏散群眾,並提上滅火器奮不顧身地爬到離著火點最近的房頂進行滅火施救,羅軍章從二樓摔下后,搶救無效死亡。最終,分電箱的火被扑滅了,居民們的生命財產也化險為夷。

頒獎辭:“他們都是熱血青年,他們正值青春年華,除夕之夜,變電箱突然起火,瞬間火勢迅猛,直接威脅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危急關頭他們挺身而出、逆向而行,3個普通村民在火海中幾進幾出,化險為夷,挽救了百姓的生命財產損失。這個小團隊,為人們講述了什麼是赴湯蹈火,什麼是舍生忘死。”(排序不分先后)(馬發海、馮津榕)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