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加強統籌 把錢花在“刀刃”上
1月11日,《關於四川省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提交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查。“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續。”財政廳廳長陳書平表示,全省財政將緊扣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努力實現全省財政“支撐更加有力、績效更加凸顯、運行更加穩健”的目標,以財政高質量發展服務四川現代化建設。
收入預算科學合理、積極穩妥 與經濟發展態勢基本一致
據《預算報告》,2023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為5358億元,同口徑增長6.5%。“地方財政收入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陳書平表示,這是一個新的台階,將為四川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強財力支撐。
突破5000億元大關,四川有堅實基礎。最近5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2%,規模連續5年居全國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從2019年突破4000億元大關,到2023年突破5000億元大關,四川財政的基礎支撐正在不斷夯實。
5000億元大關近在咫尺,如何看待6.5%的增速目標?“與經濟發展態勢基本一致,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適應。”陳書平介紹,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6%左右,根據近幾年財政收入與GDP的彈性系數進行測算,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6.5%的目標有經濟基礎和政策支撐,總體上是可行的。
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基礎,加上中央提前下達轉移支付資金、上年未使用的結轉資金、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發行一般債券等,2023年全省財政預計籌集13506億元供安排使用。
中央轉移支付是重要依靠。2022年,四川爭取到中央轉移支付6483.7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為歷史最高,較2021年增加908.3億元,對實現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陳書平表示,今年將繼續爭取中央財政大力支持。
“收入預算科學合理、積極穩妥。”省政協委員、四川財經職業學院院長符剛表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規模必須逐步做大,而去年增長穩定,顯示出四川經濟韌性強、基礎牢靠,特別是實體經濟對財政稅收的貢獻基礎比較扎實,“今年經濟形勢將持續好轉,收入預算符合客觀實際。”
支出安排有保有壓、突出重點 集中財力辦大事要事
《預算報告》提出,2023年擬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438.9億元,增長7.5%。“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陳書平表示,四川提出6%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要求財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保障。
積極,並不是“大水漫灌”。《預算報告》明確,支出安排有保有壓、突出重點,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投入力度,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集中財力辦大事要事。
在2023年財政政策中,《預算報告》列舉了7個“支持”:落實稅費等支持政策、支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城鄉融合發展、支持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支持強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撐、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陳書平表示,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財政將以此為指引,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提升財政政策效能,科學合理推進資金投向結構調整,加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聚焦新型工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省級財政擬安排資金130.7億元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集中支持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重點產業化和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實施。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省級財政擬安排資金449.8億元,支持引大濟岷、岷江老木孔航電樞紐等水利、交通、城鎮建設發展等領域項目。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有明顯感受。2023年,省級財政擬安排養老保險繳費(補助)資金1132.1億元,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全面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
“更加聚焦發展和民生。”省人大代表、綿陽市涪城區工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舒明英告訴記者,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預算報告》明確,將繼續安排資金推進城市既有住宅電梯增設,這是一項發展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把錢花到了“刀刃”上,“在財政大力支持下,去年我們街道完成電梯加裝32台,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實實在在的效果已讓更多居民心動。”
預算管理提升績效、嚴格約束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加力與提效同步。《預算報告》明確,預算安排與績效結果挂鉤,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陳書平表示,要發揮財政的部門優勢和專業優勢,實施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讓財政資金花出實效。
《預算報告》提出,將進一步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健全政府資源配置體系。
問效,將貫穿全過程。陳書平介紹,財政部門將強化目標引領約束和評估評審論証,嚴格績效源頭管理﹔加強實施過程跟蹤,對低效無效、閑置沉澱資金動態調整削減﹔實施分層分類績效結果應用,嚴格逗硬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挂鉤,充分體現激勵約束。
在今年,財政部門將建立市(州)政府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重點圍繞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運行、風險防控等方面開展綜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各類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必考因素。
轉變財政支持方式,主要體現在“三減三增”。“減少分散安排、增加整體激勵﹔減少事前補助、增加事后獎補﹔減少直接補助、增加間接引導。”陳書平說,這是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放大政策效能的關鍵所在,省級財政將整合支持政策和資金、突出結果導向,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加大財政激勵力度,增強市縣自主調控能力,有效實施激勵引導。
“指揮棒作用明顯。”省人大代表、樂山市財政局局長金雪冰表示,讓績效與是否繼續支持、支持力度多大挂鉤,能夠督促各級各部門珍惜每一筆財政資金,“我們將發揮好監督作用,讓支持民生改善的財政資金用得‘實’,令老百姓更有獲得感﹔讓支持經濟發展的財政資金用得‘准’,避免撒胡椒面,聚力推動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