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國桑都”的新絲路 四川樂至全力打造“中國白僵蠶之鄉”

2022年12月16日08:53 | 來源:封面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桑都”的新絲路 四川樂至全力打造“中國白僵蠶之鄉”

  相傳,黃帝妻子嫘祖在管理制作衣服飾物過程中,偶然發現林間有種虫子會吐出白絲線,此線用作制衣之料甚佳,由此便創造了養蠶繅絲之法。蠶,不僅可以提供絲線,還能入藥。

  12月15日,由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共同指導,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2022“四川十大地理標志道地藥材”評選活動進入第八天。來自資陽市的樂至白僵蠶暫列排行榜第二位。

  據悉,僵蠶是家蠶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虫體,由於其體表密布白色菌絲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層白膜,故名白僵蠶。其具有祛風止痛、熄風解痙、化痰散結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僵蠶具有抗驚厥、抗凝血、降低血壓、降血糖、抗腫瘤等作用。

  一年可養十五批 畝桑產值上萬元

  今年8月,樂至縣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桑都”稱號,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城市。

  在樂至縣高寺鎮高寺社區四川德仁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德仁源公司)的標准化養蠶工廠,每年4月底至11月,蠶寶寶隻需歷經4次蛻皮,耗時23天便能長到5齡,完成白僵菌人工接種后,大蠶繼續食桑150個小時左右,蠶體內形成白僵菌素,表面長出白僵菌絲,經過晾晒干燥便得到極具藥用價值的僵蠶。

  2016年至今,德仁源公司在高寺鎮已有2000余畝桑園,與科研院校合作,耗時5年時間,歷經小試、中試、生產實驗,最終得到防病治病的優質藥材,生產的樂至白僵蠶條直、色白、蠶體大、斷面黑亮,產品質量優於藥典標准,成功建立了國內第一家擁有動物防疫合格証的規范化規模化僵蠶養殖生產基地。

  “僵蠶具有祛風止痛、息風解痙、化痰散結的功效,目前,國內以僵蠶為原料的中成藥品有190個、日化品8個。”德仁源公司負責人蔣錫武介紹說,僵蠶28天出一批,採取分段滾動飼養一年可養15批。按1畝盛產桑園產 2000公斤桑葉計算,可養 3-4 張蠶,每張蠶可產優質僵蠶20多公斤,產值達3000多元,每畝產值可達10000元以上,加上春季套種大豆和冬季套種胡豆、豌豆及蔬菜收入,除去人工等成本,每畝地可淨賺6-8千元。

  中國桑都全力打造白僵蠶之鄉

  據《樂至縣志》記載,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當地即有蠶絲品問世。清朝時,當地就開設了蠶桑傳習所,建立了蠶桑局,指導生產。1959 年,陳毅元帥回鄉視察,欣然賦詩:“公社遍故鄉,到處是桑園。蠶娘兩萬人,一年八季蠶”。

  而上世紀50年代,樂至栽桑養蠶已蔚然成風,隨著紅旗絲廠的建立,標志著當地蠶桑產業正式邁入了以蠶繭加工和生絲制造為主的工業時代。

  如今,樂至將白僵蠶作為當地發展的蠶桑特色產業,具有起步標准高、發展潛力大,現已建成集僵蠶生產、加工、產品標准制定、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僵蠶生產示范基地1萬畝,年產僵蠶200噸,位居四川省第一,正全力打造“中國僵蠶之鄉”,成為現代蠶業特色化發展的典范。

  “僵蠶市場需求大,但培養艱難,市場上部分僵蠶根本達不到藥用標准。”蔣錫武表示,2016年,公司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共同進行研究,利用溫濕度曲線控制白僵菌生長繁育速度,從分子、細胞、基因角度解析藥效需求,控制僵蠶體內各類藥效成分構成比例,最終得到防病治病的優質藥品。“我們有信心,2025年樂至白僵蠶標准將進入《藥典》,屆時,市面上所有僵蠶的質量都要以樂至僵蠶的質量作為標准。”蔣錫武說。(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