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大學畢業后在酒廠工作 搞發明獲得國家專利
真葫蘆做成酒葫蘆 如何能耐150℃高溫

近日,一則安徽小伙發明新技術讓一隻葫蘆賣到300元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
12月12日,當事人田朋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大學畢業后他在一家酒廠工作,通過發明專利在葫蘆內進行食品級硅膠覆膜,將葫蘆做成了能耐150℃高溫的酒葫蘆,既能裝熱水也能裝酒,還能當擺件,售價從幾十元到300多元不等。
能裝酒能裝熱水還能當擺件
“我這邊的專利技術是給這個酒葫蘆做內部覆膜,可以耐150℃高溫,可以代替保溫杯使用,100℃的開水保溫可以持續一個小時左右,可安全裝酒水、熱水……葫蘆的平均價格在50元左右,最貴的能賣到兩三百元。”在一段視頻中,來自安徽阜陽的“90后”小伙田朋軍這樣介紹他的酒葫蘆。對此,不少網友都覺得新奇,也有網友覺得作為保溫杯來說,兩三百的價格太貴了。
12月12日,田朋軍告訴北青報記者,他的酒葫蘆其實是在葫蘆內壁用食品級硅膠進行覆膜,能耐150℃高溫,但其實保溫的性能介於陶瓷杯和保溫杯之間,保溫時間不是很長。“比如100℃的熱水裝進去,兩三小時后溫度就降到三四十攝氏度了。這種酒葫蘆的價格根據大小、工藝和品相不同,定價也是不同的,從幾十元到兩三百元各種價位的都有。”
與人合伙在村裡成立公司
說到跟酒葫蘆的結緣,田朋軍說,他2019年從天津師范大學畢業后,在江西一家酒廠工作,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和酒打交道,加上小時候就很好奇電視上的濟公天天拿著的葫蘆為什麼能裝酒,他便開始研究葫蘆裝酒的秘密。
“葫蘆之所以能用來裝酒,是因為葫蘆壁加工的工藝。過去,人們通過在葫蘆內壁上涂一層糯米來防滲,但是防滲效果不夠。后來,糯米換成了以蜂蠟為主的材料,再后來又出現了大漆工藝,形成了傳統的酒葫蘆工藝。”這些工藝在田朋軍看來都還是不夠完美,他覺得應該找到一種符合國家標准且耐高溫又安全的材料,做出更適應現代生活的酒葫蘆。
隨后,經過半年多的技術研發和改進,2020年12月,田朋軍研發的“一種基於葫蘆容器的硅膠覆膜裝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証書,通過這種技術,他在葫蘆內壁進行食品級硅膠覆膜,讓酒葫蘆既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又能耐高溫。同年,他回鄉結識了在家鄉做農產品電商的劉朝坤,二人便合伙在村裡成立公司,種植葫蘆,制作、銷售酒葫蘆。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田朋軍的網店,賣得比較好的酒葫蘆是價格百元上下的,價格最低為37.9元。這些酒葫蘆內部經過食品級硅膠覆膜,外殼是原色但有手工烙畫的圖案。此外,店裡一款內部食品級硅膠覆膜、外殼經過煮色和大漆工藝處理,外觀更有光澤,售價從76元至346元不等。
號召更多村民加入葫蘆產業
田朋軍說,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村裡沒人大規模地種植葫蘆,但街上和集市上有時會有人賣用葫蘆做的水瓢,一個也才賣幾毛錢。但現在他把葫蘆做成了工藝品擺件或酒葫蘆,單個葫蘆的身價能高達360元,甚至還有品相特別好的賣到800多元。
據田朋軍介紹,去年,他的公司營業額高達80多萬元,主要來自線上和線下店鋪的銷售收入。“每年種的葫蘆都能賣完。今年,我擴大了葫蘆的種植規模,承包了50多畝地,採收葫蘆近十萬個,相比去年的2萬多個,產量也翻倍了,這其中大約有5萬多個葫蘆能做成工藝葫蘆,2萬多個葫蘆能做成酒葫蘆。最近幾個月以來的營收主要來自跟酒廠合作,為酒廠定制裝白酒的酒葫蘆。”
從葫蘆的種植、採收到加工,田朋軍的公司都需要人手,目前,他已經吸納了阜陽颍州區西湖鎮五裡村的20多名村民加入。田朋軍告訴北青報記者,下一步,他打算號召更多村民加入他的葫蘆產業,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與旅游景點合作賣工藝葫蘆。
文/記者 戴幼卿 實習生 楊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