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北約航母“集會”攪動地區安全(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高 喬
2022年11月29日09: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近日報道,北約多國海軍在11月於大西洋和地中海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目前已匯集了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4國海軍的5艘航母以及眾多護航軍艦和數千名海軍。航母活動將包括反潛作戰和空戰演習、甲板對甲板的飛機轉移和海上補給等科目。繼10月北約進行核威懾軍演之后,北約此次集結多國航母,展現海軍“精銳”,再次向俄羅斯示強。

  

  展現“團結”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近日已經抵達北大西洋海域。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11月10日離開朴次茅斯港,前往北大西洋進行演習。在地中海,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11月15日離開土倫港,前往北約東翼執行威懾性巡邏任務,並將在中東地區開展反恐行動。在該海域的還有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母和美國海軍“布什”號航母。

  據悉,此次軍演是美國海軍當前最先進的航母——“福特”號首次參與實戰部署。該航母打擊群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諾曼底”號、3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美國海岸警衛隊“傳奇”級國家安全艦“漢密爾頓”號。

  北約發言人瓦娜·倫杰斯庫表示,這些部署“表明我們有能力在整個聯盟中投射力量並迅速增援盟國”。她指出,在俄烏沖突背景下,“這些航母提供了威懾力,有助於保持我們的海上交通線暢通”。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薩布麗娜·辛格則表示:“這些行動為盟國協調整個歐洲—大西洋地區的關鍵戰斗力提供了機會,同時展示了北約的凝聚力。”

  俄烏沖突以來,北約不僅頻頻開展軍事演習,還大力增強歐洲軍力部署,加速壯大北約軍事力量。

  今年3月,北約召開緊急峰會決定,持續部署航母打擊群、潛艇和大量戰斗艦艇保持巡邏警戒。俄烏沖突發生2周后,北約在俄羅斯鄰國挪威舉行大規模防御性軍演“冷靜反應”,來自27個北約國家及伙伴國的約3萬名陸、海、空部隊官兵參與。

  6月,北約宣布將快速反應部隊規模從當時的4萬人擴大至30萬人,並增強在波羅的海三國的軍力部署。同時,美國宣布向歐洲增加部署兵力,重點在東歐國家,其中,美陸軍第五軍司令部前沿指揮所永久部署至波蘭。

  10月,北約“堅定正午”年度核威懾演習舉行,30個北約成員國中有14個國家參與演習,多達60架軍用飛機參演。同月,北約在北歐國家挪威及其周邊地區啟動“三叉戟接點”軍事演習,規模為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最大。

  美國官員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場閉門會議上稱,美國將加速向歐洲多座北約基地部署“升級版”核彈B61—12。美方原定於明年春季交付這種核彈,現計劃提前到今年12月。

  美國主導

  “當前,俄烏沖突正處於較為微妙的時期,一方面,俄烏雙方對峙狀態正在形成﹔另一方面,雙方沖突升級風險在上升。在此背景下,北約舉行‘航母集會’,集中展現北約海上作戰實力,背后意味很明顯——對內加強團結,對外加強對俄威懾。”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稱,近期,波蘭遭到導彈襲擊,俄烏沖突面臨戰火擴大風險,此次北約聯合軍演實際上是為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高端沖突”做預演。

  “在北約的系列行動中,美國始終扮演主導角色。北約一直是美國控制歐洲、謀求全球霸權的重要工具。通過接連不斷的軍演、鼓動歐洲採購美國軍事裝備等方式,美國加強其與歐洲在軍事方面的一體化,將歐洲的軍事建設和軍備發展統一於美國的全球戰略之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歐洲研究所所長張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

  “俄烏沖突發生后,美國借俄烏局勢不斷推進其對北約的戰略部署。”崔洪建分析,一方面,美國借俄烏沖突對北約實現准軍事動員,將北約的戰備和軍力提高到新水平,使北約成為更好的工具,幫助美國掌控歐洲安全度。當前,北約對俄烏沖突的態度基本符合美國的目標。另一方面,美國為實現其戰略目標,也在北約內部尋找力量平衡,既要控制中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強硬派的激進觀點,又要刺激和鼓動德國、法國為代表的溫和派發揮更多作用。此外,美國還通過外交手段和軍事部署的協調配合,加強對俄羅斯的戰略優勢。

  崔洪建認為,通過俄烏沖突,北約已達成多方面目的。一方面,美國實質性提升了在歐洲的軍力部署,美軍王牌部隊派駐歐洲,北約歐洲各成員國積極增加軍費。北約加強在歐洲的軍事部署和裝備升級。另一方面,此前北約大多數成員國主張借用美國核“保護傘”,不願在本土發展核力量,俄烏沖突后,加強歐洲本土核防御和打擊能力可能成為趨勢。此外,瑞典和芬蘭快速加入北約,北約再次實現“東擴”。總體而言,俄烏沖突發生后,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略平衡被打破,北約對俄羅斯的戰略優勢進一步擴大。

  風險提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近期貿易數據顯示,一些國家的對俄出口正在恢復。隨著經濟形勢惡化、能源短缺,華盛頓的盟友在對抗莫斯科的道路上日益呈現出疲態與無力,歐洲民眾的憤怒情緒正在積聚。

  “在北約不斷擴大軍事行動的過程中,其歐洲成員國表現出不同立場和舉措。”張健分析,英國“脫歐”之后,加強與美國利益捆綁,始終採取迎合美國戰略的姿態,積極向美國靠攏。以中東歐國家為代表的激進派,希望借助美國力量遏制俄羅斯。德國、法國作為歐盟的兩個重要大國,對北約與俄羅斯的關系則一直持相對理性務實的立場。俄烏沖突發生后,兩國沒有中斷與俄羅斯溝通的外交渠道,也不希望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滑向失控。雖然迫於輿論壓力,德法需要適時對俄羅斯展現強硬姿態,謀求在北約的影響力。總體而言,保持對俄有限度的威懾、但避免造成俄歐之間長期持續的緊張對抗,是德法對俄的立場原則。兩國一直試圖在動態調整中保持對俄策略的平衡態勢。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近日公開表示,目前北約軍事活動達到了冷戰結束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日漸增強,這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談到有東歐國家打算在本國長期部署美國軍隊時,紹伊古說,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將被迫採取回應措施。

  張健表示,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各國承擔著恢復經濟發展的沉重壓力,歐洲更是面臨能源短缺、通貨膨脹、居民生活成本飆升等多重危機。在此背景下,北約頻繁舉辦大規模軍演,企圖通過內部“秀親密”、對俄“秀肌肉”加強對俄威懾,向俄羅斯傳遞對抗信息,實際上加深了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敵意,增加雙方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加劇俄烏沖突升級蔓延的風險,形成惡性循環。這既不利於解決俄烏沖突,也損害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進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1月29日   第 10 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