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探索服務居民新路徑 成都市武侯區2個案例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2022年11月28日11:5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武侯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武侯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日前,由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指導、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主辦的“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2022)”名單公布,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街道申報的“‘煙火氣’與‘國際范兒’在這裡共生共存——望江路街道探索‘公益+商業’模式建設鄰裡中心”和晉陽街道吉福社區申報的“食尚吉福·智慧媽媽團培育項目”2個案例入選。

營造國際化生活新場景

居民活動空間不足怎麼辦?如何提升服務精准化、精細化水平?群眾參與性、體驗性不強又該怎麼解決?針對居民的期盼,望江路街道以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步行生活圈為目標,引入“萬有集市”等城市合伙人,創新“公益+商業”的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建成“煙火味、人情味、好滋味”的老馬路國際化社區“樂鄰裡”鄰裡中心社區綜合體,從文化、消費、生活、產業等多個方面,營造“絲竹裡、詩酒裡、樂鄰裡”國際化生活場景。

鄰裡中心面積1600平方米,於2021年1月投入運營,為居民提供具有“煙火味、人情味、好滋味”的黨群、政務、便民、文體教育等服務,形成黨建聚資源、商業自造血、商業反哺公益的良性發展模式,體現“商業服務社區,社區反哺商業”的社區商業本質。

針對原老馬路社區與臨江東路社區合並后黨群服務中心空間不足的實際,街道整合望江華庭1600平方米閑置商業載體資源,圍繞音樂坊片區功能定位,從文化、消費、生活、產業等方面著手,著力建好社區鄰裡中心。同時,加強鄰裡中心建設前期規劃設計,社區和第三方公司通過“流動茶鋪”、院落壩壩會、入戶問卷等形式,走訪5000余名群眾,建立居民需求清單、問題清單,根據清單確定健身、托幼、就餐、家政、文體、藝術培訓等公益服務和商業內容。此外,街道還打破傳統街區、社區限制,成立音樂坊街區綜合黨委,以黨員為骨干,在鄰裡中心設置“民情議事會”“老趙拉家常”,突出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廣大居民參與小區自治、產業培育、垃圾分類、社區微旅游等活動,切實激發基層治理主體活力。

家政服務、便利超市、藥房、早餐鋪、咖啡館、花店、音樂培訓等,隻要是居民日常需求的,社區都可以安排。居民建議:“希望社區能提供一個家門口的食堂,方便老年人。”社區食堂作為一個福利性、公益性的運營載體,在充分借鑒國內先進地區社區食堂建設的既有成果,以及充分調查周邊社區居民需求的基礎上,除了提供多層面的用餐福利外,也利用這個公共場地,爭取為鄰裡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務場景。

充分發揮小區、院落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等力量,建立40余人小區院落常態走訪隊伍,開展“雙向融合”試點,多渠道、全天候收集居民訴求,匯總形成居民需求清單,再由社區、運營方對表策劃服務項目、文化活動等,真正讓群眾在轄區生活得放心、安心、舒心。

為“智慧媽媽”量身打造服務項目

“生活圈子小,情緒壓抑,缺乏調節方式,科學育兒知識缺乏……”社區裡有一部分全職媽媽,希望能在社區找到點事情干。社工介入后,將媽媽們的需求進行歸類總結,對接社區資源,通過提升營養膳食知識和烹飪技能,緩解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的焦慮和壓力。

一邊做美食,一邊分享生活中的煩惱,通過相互傾訴,自身獲得一份寬慰和釋然。一些媽媽擅長指揮,一些媽媽細致耐心,適合配合協助,還有一些媽媽表達能力出眾,能提煉小組成員和作品的閃光點,小組之間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機制慢慢凸顯出來。

“智慧媽媽”們以小組為單位,承接社區營養微項目“一碗湯的關懷”和“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支持計劃”,為社區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哺乳期媽媽、嬰幼兒媽媽進行營養膳食指導和送餐服務。有些媽媽還參加了社區疫情期間的志願服務。通過營養膳食的辦法,既改善了老年人營養不良的情況,又緩解了老年人的孤獨感和無力感,同時對“智慧媽媽”志願者來說,既能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也幫助她們進一步了解社區,進一步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生命早期1000天的營養支持計劃”通過在社區內招募孕期或哺乳期媽媽,由“智慧媽媽”志願者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孕期或哺乳期營養膳食制作支持服務,既幫助服務對象掌握營養知識,還帶動更多年輕女性了解社區、關注社區、參與社區建設。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