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以需求為導向 以創新為動力

數字賦能新津醫改向縱深推進

2022年11月08日16:3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新津區位於成都南部,幅員面積330平方公裡,轄4鎮4街道,服務管理人口42萬,連續6年位居四川省十強縣行列,連續3年上榜“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先后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縣、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試點縣、國家衛生縣城、中醫藥工作先進縣、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旅游發展潛力百佳區等。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5家,其中區級公立醫療機構3家、民營醫院8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家、村衛生室(站)61家、個體診所(含門診部、醫務室、護理站)81家。

新津區結合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在充分總結前期衛生信息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依靠區域數字化建設先發優勢,與城市數智中台開展良性互動,進行出生、入學、運動、就醫、生育、死亡等關鍵數據交換,探索打造智慧醫療、心理健康、醫養結合、普惠托育、健康促進等示范點位,持續推動“智慧醫療”向“智慧大健康”邁進,服務場景從“業內”向“業外”延伸,服務模式從“線下”向“線上”轉型,服務對象從“疾病人群”向“全人群”擴展,努力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共建共享的健康服務,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一、堅持重點突破、集成改革,推動龍頭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區級醫院輻射帶動效應。近2年以來,大力推進公立醫院硬件提升與創等達標工作,區中醫醫院、區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建成投運並成功創建三級乙等醫療衛生機構,省骨科醫院天府新區醫院投入運營,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及傳染病區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深入開展區級公立醫院與省人民醫院、華西醫院、市婦女兒童醫院醫聯體(托管、專科聯盟)協作,已建立專科聯盟19個,常態化保持40余名省市專家在津坐診,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三甲醫院優質服務。加快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推行院長任期目標制、年薪制,建立公立醫院委派總會計師制度,增強醫院現代化治理能力。2022年,新建2個市級重點專科,新立項醫學類市級以上科研項目較去年上升450%,醫療技術和科研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深化醫療機構體制機制改革。堅持“醫療、醫藥、醫保”聯動,實行公立醫院“編制+員額”人員總量控制,加快推進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下的按病組分值付費,落實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人事薪酬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改革,2020年7月-2021年,醫保按病組分值付費正向激勵資金達到900余萬元,住院患者就醫自付比例降低近5%,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積極引導醫共體成員單位向“小專科集群”和養老、康復等分院差異化發展,積極補齊“一老一小”服務短板,探索心理衛生新路徑,建成1個華西婦兒聯盟醫院、1個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1個基層醫養中心、1個省級基層臨床特色專科、1個兒童早期發展服務中心、1個區域心理健康中心,基層醫療機構100%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推薦)標准,兒童早期發展服務中心獲評省級兒童早期發展示范基地,醫養中心榮獲2021年成都市城市建設實踐十佳案例。

(三)推動智慧健康管理服務升級。大力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建成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醫院2家互聯網醫院,區中醫醫院、區婦幼保健院通過省級智慧醫院評審。推動“健康新津”微信公眾號迭代升級,實現線上預約分時段就診、全流程聚合結算支付,提供多學科會診、檢查檢驗查詢、疫苗接種等8大特色服務,改善患者服務體驗。將門特認定延伸到基層,研發獲得實用型專利的床旁交互系統,探索醫共體智慧病房,積極爭取醫保分時段結算(醫共體內一次結算),營造智慧醫療服務新場景,提升患者就醫感受。

二、深化互聯互通、集約共享,帶動基層醫療機構同質化發展。

(一)推動管理“一體化”。以龍頭醫院分院標准,對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醫療資源、財務運營、質量安全、績效考核等進行一體化管理。設立區域醫療質量控制機構,優化醫療質控管理體系和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統一標准開展醫療服務質量考核,推進醫共體內醫療服務同質化。持續深化公立醫院院長年薪制度改革,形成衛健局考核牽頭醫院、牽頭醫院考核本院副職和成員單位正職、成員單位考核本院副職的三級考核體系。依托醫共體管理平台,搭建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藥品管理等運營管理系統,構建醫療資源、績效考核、質量評價等決策支撐機制,實行“牽頭醫院+成員單位”財務分析報告制度,實現醫共體內運營管理監督動態化、智能化,推動醫療機構健康良性發展。

(二)推動資源“集約化”。探索“牽頭醫院+成員單位”人員柔性流動模式,整合成員單位專兼人員組建15個醫共體職能管理部門,建立醫共體“人才池”,逐步施行“區管鎮用”“鎮聘村用”,打通長久以來醫療機構人員流通梗阻問題。實行醫療技術、診療信息集約共享,建成影像、心電、彩超、醫療質量、消毒供應、醫學檢驗6個資源共享中心,多學科會診、處方點評、病歷質控、遠程視頻教學、中醫智能系統5個業務協作系統,實現結果聯網互認、醫療技術協同。建立醫共體財務管理中心,設立醫共體“資金池”“固定資產池”,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成立醫共體發展基金,向主觀能動性高、發展空間大的成員單位傾斜,提高成員單位自主性、積極性。

(三)推動服務“同質化”。發揮5G在醫療技術方面的運用,打破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空間限制,探索實施移動醫護、應急救援、遠程示教、遠程會診、遠程監護、遠程超聲、遠程質控等功能,實現龍頭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會診響應、診療信息互通共享,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立醫共體健康管理中心,依托新津“報表通”深化電子健康檔案應用,持續推進“全專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更加主動、連續、精准的健康服務。依托以國家醫學指南為基礎的GDS慢病管理系統,創新慢病紅黃藍三色分層分級管理,提高慢病患者治療水平和規范化管理率,逐步建立防治管全周期閉環。

三、拓展健康內涵、共建共享,彰顯未來健康公園城市新津表達

(一)打造“健康+服務”未來健康新企業場景。圍繞“人城產融合”營城邏輯,以新津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片區為本底,將“健康新津”功能植入“津津通”企業服務小程序,建立企業員工職業衛生檔案,逐步開展職業衛生數字化培訓,提供線上預約、心理在線測試、遠程診療、健康體檢、健康政策解讀、健康知識宣講、疾病防控等服務,實現企業服務“一鍵通”。將健康主題元素融入公園濕地,在明珠公園、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打造集運動健身與健康傳播於一體的健康綠道,積極開展健步走、慢跑、騎行等趣味性健身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二)打造“健康+生活”未來健康新社區場景。圍繞“共建共享”民生邏輯,以牧山數字新城片區為本底,依托新津“智慧新津數據中台”,積極打造未來社區綜合健康管理大數據平台,將社區人房數據與居民健康檔案關聯,積極探索“社區+健康官”智慧健康管理服務,構建以家庭醫生簽約為基礎的健康管理微網格,為未來社區群眾提供精准專業智慧的健康管理服務。在牧山數字新城“智在雲辰”試點建設健康生活小區,結合小區智慧跑道、智慧健身屋等設施,推廣使用物聯網等可穿戴設備,對居民健康狀況和危害因素(吸煙、飲酒、BMI等)進行動態監測、干預。同時,依托“數智中台”開發上線“基層報表通”應用場景,建立疫情防控台賬,開展重點人群排查、核酸檢測、新冠疫苗接種、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動態監管,利用數字化手段實現疫情快速、精准、有效防控,降低基層疫情防控負擔。

(三)打造“健康+文化”未來健康新鄉村場景。圍繞“資源整合”共享邏輯,以天府農博園片區自然生態為本底,依托天府農博島、寶墩遺址、純陽觀、觀音寺等區域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將健康理念嵌入自然資源和文化古跡,開發和推廣健步走、騎行、康養等健康旅游路線,研發和展銷衍生健康產品,促進健康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林盤文化”做文章,打造“月光寶荷”研學基地,集合“戶外運動、生態旅游、科普教育”三大元素,將中醫藥文化、健康宣教、急救診療、心理疏導等內容生動融入,面向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開展合理膳食、健康運動引導,探索健康生活與鄉村振興和諧共生的“新津路徑”。(葉莉梅)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