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小麥擴油菜 四川省小春生產啟幕

10月10日,德陽市中江縣黃鹿鎮青藕村的400余畝油菜地裡,新播撒的油菜種子已經從土裡“冒出頭”來,伸開嫩綠的小葉片。“這是9月底育的油菜苗,10月下旬就能大面積移栽。”青藕村黨支部書記、青藕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剛說。
近日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領域防風險保安全促穩定暨“三秋”農業生產推進視頻會議要求,要抓好冬小麥穩面提質和冬油菜擴面增產工作。眼下我省已進入小春生產時節,各地正積極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奮力奪取明年糧食生產“開門紅”。
穩面積
以撂荒地整治為突破口
青藕村100畝坡地上,幾台挖掘機正在作業。“這是今年實施的撂荒地整治項目。”肖剛說,青藕村等3個村共有500余畝撂荒地納入宜機化改造項目,力爭10月底前全部整改完成,將全部用於擴種油菜。
今年我省要擴種油菜180萬畝,擴種任務已下達到各市州,納入中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
作為全省油菜生產第一大縣,今年綿陽市三台縣將擴種油菜1.7萬畝,力爭全縣油菜種植面積達68.4萬畝。“我們主要從三方面找播種增量。”三台縣農業農村局糧油站站長鄧先志介紹,將利用整改后的撂荒地、冬閑田和農村宅基地騰退復墾,確保完成糧油作物擴種任務。
小麥佔我省小春糧食產量的五成左右,去年小麥種植面積扭轉連續下滑勢頭,達到871.8萬畝。“今年要守住來之不易的成果,全力穩面積、攻單產、提質量。”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壓實責任,穩定播種面積,特別是成德綿廣遂等重點區域,要結合成都平原耕地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強力推動小麥播面恢復增長。
10月6日,三台縣新魯鎮望柱村,290畝撂荒的坡地正在實施“五良”融合和宜機化改造。“預計11月10日完工,改造完成后將立即播種小麥。”種糧大戶、新魯鎮輝昂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甘顯勇說,改造后農田道路、渠系配套,同時還會施用有機肥培肥地力,小麥單產有望提升2—3成,達450公斤/畝。
提單產
推廣優質品種和新技術模式
“注意,水稻收獲最好採用半喂入式收割機,將稻草切碎拋洒還田。如果採用全喂入式收割機,水稻收后應適時進行滅茬作業,將秸稈粉碎還田。”10月4日,德陽廣漢市連山鎮錦花村,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湯永祿忙著在田間作技術指導。
近年來農技部門積極推廣稻茬小麥免耕帶旋播種技術,該技術能在土壤黏濕、秸稈全量還田的復雜環境下實現小麥高質量播種,免去耕整環節,高產又節本。“去年我們用了這項技術,小麥畝產首次突破600公斤。”錦花村種糧大戶冷輯龍說。
湯永祿介紹,我省要大力推廣川麥104、蜀麥830等優質本地小麥品種,推廣一批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從而提高糧食單產,節本增效。
今年我省進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以糧食主產縣和產油大縣為重點,通過項目資金支持,全面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和糧油質量效益水平。
“省級和縣級項目資金達1100余萬元,將重點規劃20個小麥示范片,面積達5萬畝。”鄧先志介紹,將對承擔示范片種植任務的種糧大戶、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並給予社會化服務補貼,不斷提高種植水平。
今年我省將繼續實施“天府菜油”行動,高水平推進50個“天府菜油”暨產油大縣項目縣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開展產銷對接,建設訂單基地,推進產業全鏈融合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