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法醫”王艷:夢想在警營綻放 替死者言,為生者權

內江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副教導員,從警12年,先后榮獲首屆四川十大最美人民警察、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婦聯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兩次榮立個人一等功。她的事跡被媒體多次報道,被譽為“最美女法醫”。
在內江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的一間刑事科學技術室裡,一名女警官身穿白大褂,一遍遍觀察著從犯罪現場找回的物品。許久,她認真記錄下觀察結果,並做出科學分析和總結報告。
很難想象,眼前這名長相清秀甜美的女警官,竟然是一個常年奔走在案發現場,跟遺體打交道的法醫。她叫王艷,是內江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副教導員,上面的那一幕曾經無數次地發生在她的警察生涯中。
心存正義
遇到困難永不退縮
初中時,王艷喜歡看港劇《鑒証實錄》,劇中女主角是一名漂亮、干練、縝密的法醫,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受電視劇的影響,對法醫這個職業非常崇拜。”2004年,王艷毅然報考了川北醫學院的法醫專業。2010年,她終於如願以償考入公安隊伍。
在派出所短期鍛煉后,她調入刑事科學技術室擔任法醫。“當時很單純,真正從業之后才意識到,法醫遠不是電視劇裡描繪的那樣。”
王艷回憶,自己第一次“出現場”,雖然做足了心理建設,但到了現場后還是感到十分恐懼。
“那是一個交通事故現場。”王艷說,之后整整一個星期,滿腦子都是事故現場的畫面,那段時間晚上睡覺也常在噩夢中驚醒。”
支撐王艷的,是她師父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席話:“我們是醫,穿的卻是藏藍﹔我們是警,配的卻是刀剪。在血腥與腐臭中‘替死者言,為生者權’!”
“艷子,加油,你能行。”王艷笑著告訴記者,靠著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漸漸地倒也適應了臟、苦、累的法醫工作,對法醫工作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
2014年,一起無頭女尸案轟動一時。為了查明死者身份,王艷運用恥骨聯合面推斷年齡,經過細致、嚴謹地一次次對照公式反復計算,推斷出的年齡和死者實際年齡相差僅半歲。這看似不起眼的半歲,卻在極大程度上為篩查死者身份縮小了范圍,為盡快抓獲真凶贏得了先機,使案偵工作峰回路轉。
案件成功偵破后,中央電視台12頻道《天網》欄目等相繼報道了王艷的事跡,引起強烈反響,她被譽為“最美女法醫”。
堅守初心
當好死者與生者間的“翻譯官”
王艷常年在解剖台和遺體“對話”,在顯微鏡下分析死因,在DNA中探尋案件謎團。她不僅要勘查命案現場、開展傷情鑒定,還要去盜竊案等現場收集物証,有時一天甚至要出10多個現場。
當被問到法醫這份職業對王艷意味著什麼時,她回答:“法醫是一名‘翻譯官。’”
在王艷的眼裡,法醫不僅要將死亡的密碼翻譯成路標,讓偵查人員循著路標就能找到犯罪嫌疑人,還要翻譯成療愈的文字,能夠讓家屬能夠有勇氣嘗試著坦然面對家人的死亡,心中不再有疑惑。
在採訪中,王艷分享了一個案例。2015年2月,一名少女在家中因燃氣泄漏導致中毒死亡,其母親在現場大哭大鬧,要求立案偵破,引發圍觀群眾議論紛紛。
王艷頂住壓力,扶著死者的母親,從廚房到客廳再到臥室,耐心詳細講解房屋布局,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特征,擺事實、講道理,經過王艷長達兩個多小時耐心地安撫勸解,逝者母親終於打消疑慮,接受了死因鑒定結論。
法醫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勇於進取的職業,王艷常年在家和單位之間兩點一線,周末朋友約她聚會,她也常因突然有案子需要去現場而爽約。
難得有空的時候,王艷喜歡閱讀偵探小說,尤其喜愛《洗冤集錄》。古人講求証據的科學精神,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入黨15年,王艷的夢想在警營綻放。她累計受理法醫物証1300余份,處理檢材6300余份,開展活體檢驗638次,解剖尸體207具,尸體表面鑒定900余次,認定尸源68具,出具尸檢報告、傷情鑒定文書上千份,運用DNA技術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80余名,破獲案件100余起。
“堅持法醫職業操守,對待群眾滿腔熱情!”這是同事們對王艷的評價,也是她始終如一的堅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賈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