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越夜越活力 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2022年09月29日07:53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越夜越活力 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夜幕降臨,燈火漸亮。在城市廣場和公園綠地,腳踩滑板的靈活身影三五成群,夜跑和夜騎者穿梭於人潮中,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夜晚走出家門“燃燒卡路裡”!煙火升騰的商業景象與活力四溢的街頭運動交融在一起,也催化著更強的消費潛力。

  在政策的推動下,體育夜經濟迎來爆發期,同時也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會。在這一領域,有哪些機遇和挑戰?基於夜間運動的良好生態基礎,成都如何進一步從中挖掘經濟驅動力?

  消費帶動

  活力十足的供給循環圈

  夜間是消費的“黃金時段”:據艾媒咨詢預計,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40萬億元,約合每晚消費規模1000多億元。如此巨大的“蛋糕”足以讓夜經濟成為拉動城市消費升級的新增長點。

  2021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10強為重慶、長沙、青島、成都、上海、北京、武漢、深圳、廣州和天津,這些城市的居民有著不同的夜間體育消費偏好。國家體育總局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也顯示,17︰00-22︰00是國民運動高峰時段。“當前體育消費已經成為蓬勃發展的夜間經濟中的亮點,同時也改變了夜間消費方式及生活方式,使得夜間消費更加健康、時尚。”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指出。

  位於金牛區凱德廣場的MSD室內籃球健身場館,最熱鬧的時候是每天晚上,一半的場地進行著少兒籃球培訓,而另一半場地則是籃球愛好者的樂園。場館負責人張明哲介紹,夜晚時間段都是爆滿。作為新潮運動的飛盤、滑板、酷跑等也相繼加入夜間運動版圖,使成都夜生活不斷煥新。

  記者觀察發現,運動愛好者踴躍打卡的場館,幾乎與夜間商業繁榮場所高度重合,這些場館往往成為拉動消費的著力點。王裕雄認為,體育參與和消費無疑有很強的帶動能力,一方面,推動了夜間運動用品產業的發展,例如熒光運動衣、反光運動腰包等﹔另一方面,運動之后吃宵夜、健身后補充能量,也帶動了周邊餐飲、購物、娛樂等業態的發展,由此形成了活力十足的消費供給循環圈。

  去年12月,成都連續第三年發布了2021成都100個夜間經濟示范點位,桂溪公園網球場、WePark玩湃社區智慧足球公園等十個夜間樂動場館名列其中。成都夜間經濟正加速進入文商體旅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科技與時尚交互共生的全新時代。

  融入日常

  激活旅游新場景

  作為一項低門檻夜間運動,夜跑吸引了無數市民加入。據咕咚運動統計,截至2021年底,注冊使用其APP的成都跑友數量接近千萬,佔全國總用戶的5%,跑團數量近6500個,在全國排名第四,跑友最多的是錦城湖公園和青龍湖公園,這也是盛名在外的網紅打卡地。記者來到夜晚的錦城湖公園,看到的是一幅躍動的健身場景。傍晚7時30分,魏先生准時開啟了新一天的跑步之旅,每晚跑5至10公裡。記者與魏先生一起在錦城湖公園的綠道上慢跑,記者問:“除了健身,夜跑還給你帶來什麼?”魏先生回答:“夜跑算是我用另一種方式領略這個城市的魅力。平時我多在家附近的錦城湖公園跑,周末則會去遠一點的地方,把跑步當成一次短途旅游。”

  體育和網紅景點、打卡地的融合正成為日常。夜色降臨,一群身著熒光服飾的跑者熱情起跑,“從白天到黑夜,24小時運動不停歇﹔活力點亮夜經濟,慢享快耍夜成都”,成都市第二屆社區運動節啟動儀式從10時持續到22時,氛圍持續在線﹔元宵節前夜,江安河畔的一場熒光夜跑活動,起點、終點以及夜跑沿線,美食推介市集、江安生活市集等特色環節讓很多參與者停下腳步……當搭配特定的節點,夜間運動又成為特效調味劑,並發揮著聯動不同景區的功效,經濟活力在景區互動中彰顯得淋漓盡致。許多外地的跑者來到成都后,也紛紛以夜跑的方式打卡成都的景點,留連於錦裡、寬窄巷子,停下腳步品嘗美食,而本地的跑者穿梭於小街小巷,吃上一頓“江湖美食”,奔跑著的腳步與向往美食的心有多帶感!

  夜間旅游是夜間經濟最核心的構成,也是各地發展夜間經濟的重要載體。如今體育休閑、賽事、健身等也逐漸與夜間旅游相結合,成為城市旅游的消費新場景和增長點。“體育旅游未來潛力仍然很大,釋放潛力的關鍵在於緊跟需求、提升體驗。”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韓元軍認為。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推動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有利於豐富旅游體驗、傳播體育文化,對擴大體育和旅游市場供給、更好滿足體育和旅游需求、服務“六穩”“六保”、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加持

  可持續發展力拉滿

  今年5月,一條#全成都人都在夜爬龍泉山#的熱搜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被標注的“網紅打卡地”標簽更加奪目。這裡建成以來,迅速成為成都人休閑觀景、登山健身的優選地。三五好友結伴,穿戴好為爬山而購置的運動裝備,在安靜的夜晚向著山頂進發,縱然沒有白天所能見到的綠意盎然,可大自然的味道依然扑面。站在觀景台上,極目遠眺,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天邊露出了頭,橘色的朝霞讓人倍感溫暖,成都在自己眼前慢慢蘇醒。隻有親身體驗一番,才能領略這其中的美妙。

  近年來,生態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正日益凸顯,而夜間體育與生態之間的相互融合,也進一步提升夜間體育經濟的吸引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今年夏天,陸地沖浪火出了圈,三色路錦江綠道內的Wood Park輕極限運動公園成了滑板少男少女們摯愛的地方,從日落到月升,一撥又一撥年輕人,在泵道上揮洒著青春,雙翹、長板和陸沖呼嘯而來。滑行聲、清脆的板子落地聲,還有歡呼聲融為一片。多重潮流元素混搭,吸納了眾多年輕人的加入,也為街區帶來了龐大流量。如今的三色路,依舊以泵道為中心開始發散,但500米以內,少說也有三五十個攤,從滑板聖地,催生出了夜市頂流。

  在三色路夜市逛一逛,身邊滑板少年走路帶風,活力的運動公園+年輕的夜市,穿插融合的背后,是來自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全環貫通的加持。環城生態公園涉及生態用地133平方公裡,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84公裡,一級綠道總長100公裡,串聯起121個特色生態公園,為市民解鎖了夜健康、夜健身、夜消費和產業融合等更多公園城市的專屬體驗。

  夜間運動熱度攀升,離不開成都各類運動設施日益刷新和完備。“夜間體育消費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產物,更是城市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體現。”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說。

  成都市體育局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533.7億元,同比增長10.9%﹔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2518.6元,同比增長9.6%,在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中處於第一梯隊。

  隨著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深入推進,人們身邊的公園會越來越多,綠道會越來越長,社區運動角星羅棋布……成都人的夜間運動場景將不斷擴展,體育消費不斷升級。

  城市與人同生共長,彼此成就,在發展的進程中讓生活更美好。(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浩 胡銳凱)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