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中國教育亮“家底” 十年投入實現“四個翻番”

2022年09月28日09:4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教育亮“家底” 十年投入實現“四個翻番”

  “不管是總投入,還是財政性、一般公共預算、非財政等渠道用於教育的錢,10年都翻了一番。”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介紹了我國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情況。

  “一看比例,更要看基數。”郭鵬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達到4%,這是我國在2012年首次實現、又連續10年鞏固的一個目標。

  近幾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逐年加大,財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但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始終堅持逐年隻增不減。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0年累計支出33.5萬億元,年均增長9.4%,高於同期GDP年均名義增幅(8.9%)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幅(6.9%)。

  郭鵬說介紹了教育投入的4個“翻番”:第一個翻番是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2011年是2.4萬億元,2021年達到5.8萬億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長9.3%。第二個翻番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1年不到2萬億元,2021年達到4.6萬億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9.4%。第三個翻番是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2011年是1.6萬億元,2021年達到3.7萬億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長8.8%。第四個翻番是全國非財政性教育經費,2011年隻有不到6000億元,2021年達到1.2萬億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長8.6%。

  “二看基數,更要看格局。”郭鵬說,投入的基數大了,意味著保障教育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更厚實了。也可以說,隨著我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教育的“家底”也是一個小康的“家底”。

  郭鵬說:“這個‘家底’,概括起來是3個80%”。包括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中,80%來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80%來自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中,80%來自地方。可以說,10年來,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三看總量,更要看生均。”郭鵬說,在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實現翻番的同時,生均經費水平同樣實現歷史性跨越,生均財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2021年全國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幼兒園9506元、普通小學12381元、普通初中17772元、普通高中18809元、中職學校17095元、普通高等學校22586元,分別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5倍、2.1倍、1.5倍。

  “四看增量,更要看結構。”郭鵬說,這10年教育投入,僅增量就有3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億元。這些錢都用到了哪裡?“我們始終堅持結構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進一步調整優化了教育經費使用結構。”總體上,是“三個一半以上”:各級教育中,一半以上用於義務教育﹔各項支出中,一半以上用於教師工資待遇﹔各個地區間,一半以上用於中西部地區。

  教育經費特別是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始終堅持“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新增財政教育資金更多向薄弱環節、貧困地區傾斜,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一是把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優先保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2021年達到2.3萬億元,年均增長8.9%,10年來,佔比始終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級教育中比重最大。

  二是把學前教育作為“短中之短”優先補齊。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學前教育的經費,2021年達到2700億元,年均增長20.6%,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有力推動了學前教育從普及發展邁向普惠發展階段。

  三是把“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堅中之堅”優先支持。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中西部地區的,佔到50%以上。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用於中西部地區的,佔到80%以上。

  四是把“建檔立卡”等深度貧困學生作為“困中之困”優先資助。10年來,學生資助政策和標准體系不斷完善,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所有公辦民辦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五是把教師工資待遇作為“本中之本”優先落實。教育經費支出重點逐步從投資於物轉向更多投資於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