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自貢富順:十年磨一劍 千年古縣煥新顏

2022年09月22日20:1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上了年紀的富順人,一定記得以前到城區的西湖邊喝茶,為了選擇看不見垃圾污泥、聞不到臭水怪味的位置,往往要走上好半天。如今,隨便在花園灣、龍鳳橋、馬門口、讀易硐找個地方坐下,映入眼帘的是依依楊柳、清清湖水、亭亭碧荷,好不愜意、舒心。小小西湖的變化,是富順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縣城美麗嬗變的見証。

十年磨一劍,千年古縣煥新顏。黨的十八大以來,自貢市富順縣城大到街道拓寬、道路延伸、公園修建,小到垃圾箱設置、停車位劃定、人行道改造,都在一天天地發生變化,城市越來越美麗和溫暖,生活在富順的人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城市建設 宜居宜業

數據顯示:2012年,富順縣城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8萬人﹔到2021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增加到28.5萬人,分別增長75.0%、58.3%。

然而,城市發展不僅僅是縣城區面積簡單增加,必須要做到城市的功能與品質同步增強和提升。富順縣委、縣政府清醒認識到這一點,在縣城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冷靜思考、科學決策、准確定位、精准實施。

2021年9月25日,在富順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縣委聚焦國家“五位一體”、新型城鎮化發展和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部署,以市委“再造產業自貢”為總牽引,響亮提出以加快建設“四川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作為推動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聯動渝西地區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的主要途徑之一,致力將富順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影響力中等城市。由此,富順縣拉開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的大幕。

為貫徹落實縣黨代會精神,凝心聚力打造“兩縣兩區一城”,該縣第一時間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總指揮長的重大項目推進總指揮部。總指揮部下設7個指揮部,同時,成立前期工作、征地拆遷、投融資、快速協調推進4個專班,保障7個指揮部的項目推進。

今年2月,由縣政協主席擔任指揮長的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項目建設指揮部組織框架建成,下設5個項目跟進組,負責17個項目的建設推進工作。項目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為主,夯實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承載基礎。

截至目前,總投資16.9億元的衡川中學及周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的西禪寺隧道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的縣城“二橫五縱”地下管廊綜合建設項目、總投資3.5億元的公共停車項目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其他項目正加緊前期工作。隨著事關高品質生活宜居濱江之城建設的大批項目相繼落地,千年古縣必將煥發新的光彩。

城際交通 外聯內暢

2020年11月,富順縣連接縣城與S305太源井段的釜溪河大橋開工建設。該橋全長474米寬35米,目前已完成5個橋墩及樁基工程的修建以及大部分連接線土石方工程,正在實施棧橋鋼平台搭建,力爭在2022年底完工,春節前后實現通車。

2021年10月,富順S436東湖至富世段福源灝特大橋橋梁工程樁基工程首樁經過3小時持續施工成功澆筑。橋梁全長1146.04米,自西向東跨越沱江,作為S436東湖至富世段建設工程PPP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富順縣城東面和西面有沱江和釜溪河繞城而過,這兩座正在加緊建設的大橋如同縣城北方張開的“雙翼”,建成后將緩解縣城交通壓力,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極大方便市民出行。

一直以來,富順縣本著方便群眾生活和增強城市活力的目的,不斷完善外聯內暢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10年來,全縣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27.5億元。截至2021年底,縣域內公路裡程3219.2公裡,較“十三五”初期增長39.05%。全縣國道裡程81.2公裡、省道203.68公裡、縣道461.17公裡、鄉道689.45公裡、村道1783.73公裡。

生態文明 天藍水清

近兩年,富順人的微信朋友圈裡晒家鄉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照片已是常態,這既溢出百姓生活濃濃的幸福感,更展現富順人滿滿的生態自信。

富順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突出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生態治理和產業轉型並重,全力打好環保翻身仗、攻堅戰,污染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生態環境質量獲得持續改善。

為還給市民美好的環境,富順縣堅決打響三大保衛戰——

藍天保衛戰。編制實施《富順縣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細化96家重點涉氣企業應急減排措施,完成149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和“回頭看”,實施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化改造,實施42余家機關食堂及大型餐飲企業油煙在線試點安裝並納入市上聯網監測平台﹔全縣全域實施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建全主城區大氣網格化監測網格。2015年至2021年,富順縣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從2017年起,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5年全市排名第一。

碧水保衛戰。加強沱江重點水源污染治理。建成投用1萬噸/天工業污水處理廠,完成縣城和24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網164公裡﹔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沱江、釜溪河入河排污口核查溯源和分類處置394個﹔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8套,累計實施“廁所革命”4.1萬戶。不斷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建立“四級河段長制”,設立河段長1027人﹔開展河流岸線“清四亂”行動,取締沿河違法違規砂石場27處﹔投入1.24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6.8平方公裡﹔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開展“四大專項整治”行動。加緊構筑綠色生態屏障。構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機制,打造“一江兩河”綠色長廊4803畝,建成鎮鄉綠化示范片3500畝,森林覆蓋面率達31.95%﹔制定《富順縣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3512.5公頃,木橋溝水庫實現生態退耕64畝﹔實施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裡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33.22公頃。與“十二五”末相比,“十三五”期間,沱江富順段水質提升到Ⅲ類並穩定保持向好,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從33.3%提升到100%,縣城飲用水源達標率100%。

淨土保衛戰。增強產廢單位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意識,共計292家產廢單位(其中包括50家醫療機構)進行危險廢物申報﹔2021年全年全縣產廢單位通過四川省固體廢物信息管理系統規范填領、運行聯單1018次,委托持証經營企業處置危險廢物5839.926噸﹔著力強化固體廢物日常監管巡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體系。2020年以來,全縣共查處固廢、危廢違法案件9件次,全縣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創文創衛 一路陽光

“城市之變,有設施的完備、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還在於居民素質的提升,這才是一座城市有寬度、有溫度的展現。”富順縣文明辦負責人說。

富順縣在成功創建成為四川省文明城市后,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商戶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近年來,涌現出宋淑芳、劉曉紅等一大批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全縣獲評中國好人4名、四川好人47名、省級道德模范9人、市級道德模范21名、縣級道德模范69名,以榜樣之光匯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富順縣持續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八大行動”,清除衛生死角3萬余處,清除各類垃圾812余噸﹔持續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秩序整治,確保生產生活垃圾隨產隨清、日產日清﹔持續開展衛生細胞創建工作。截至2021年底,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鄉鎮3個、省級衛生鄉鎮(街道)14個、省級衛生單位82個、省級無煙單位64個、省級衛生村(社區)137個。(嚴坤 許鵬)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