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各區(市)縣產業功能區開足馬力忙生產

穩產滿產 生產線上“有數”

2022年09月22日07:35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穩產滿產 生產線上“有數”

  中車總裝車間內,一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

  制藥車間裡,智能制造生產線全速運轉﹔列車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糧食生產線機器轟鳴,日產大米100噸……21日,記者走進成都各區(市)縣產業功能區發現,生產車間裡一片忙碌,為實現年內生產目標開足馬力。

  數字點擊 60萬支

  智慧生產線 日產60萬支注射液

  21日,記者在成都醫學城採訪時發現,自恢復生產以來,成都百裕制藥股份公司的智慧化生產線發揮出明顯優勢,助力企業把受疫情影響落下的產能“搶”回來。

  “別看每個車間隻有一兩個人值守,其實每條生產線都滿負荷生產。”百裕制藥醫學城工廠總經理張屹斌向記者介紹道。走進該公司中心機房控制室,智能制造生產線的強大令人印象深刻:公司的每一個生產車間、每一步生產步驟都由中控室操作完成。據張屹斌介紹,相較於傳統銀杏內酯注射液車間,該公司的智能制造生產車間可在節約80%人員的基礎上增加六倍產能。

  百裕制藥是溫江土生土長的生物醫藥企業,近三年年均收入過10億元、稅收過億元。其中用於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銀杏內酯注射液是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

  9月1日起,因疫情防控需要,百裕制藥醫學城工廠的生產按下了暫停鍵。在成都醫學城管委會等部門的協調幫助下,百裕制藥醫學城工廠於9月7日啟動閉環生產。

  “我們每天使用銀杏葉6噸,提取銀杏內酯原料10公斤以上,一天可以生產60萬支注射液,現在已經恢復到正常產能。”張屹斌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和產能任務。

  截至9月17日,成都醫學城已有802家企業實現復工復產,其中254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各大企業正逐步實現穩產滿產。

  數字點擊 100噸

  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產大米100噸

  眼下正值秋收季節。21日,在位於崇州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成都蜀嘉禾農旅有限公司車間裡,機器轟鳴聲不停,生產線所有加工設備滿負荷運轉:烘干、打米、包裝……日產大米100噸。全程機械化不僅減輕了人力負擔和運營成本,也實現了生產提質增效。

  蜀嘉禾是一家集糧食種植、特色種養、糧食烘儲、大米精加工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公司。據總經理劉勇介紹,該公司規模化種植2300畝土地,烘儲中心每天處理能力達500噸,倉儲量達5000噸。

  除了從事農業規模化種植,蜀嘉禾還與當地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簽訂訂單種植合同。公司採取“保底價格+優質優價”的方式,以當年市場優質稻價格為基礎,每公斤上浮0.2元-0.3元收購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稻谷。“秋收這段時間裡,公司一天可收購稻谷500噸左右。”劉勇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收購稻谷6000噸。

  此外,該公司還積極完善產品開發、產品加工、產品銷售各個環節,年加工稻谷1.65萬噸、加工油菜籽220噸。

  劉勇說,目前,公司的蜀嘉禾品牌米、油已經打通商超銷售通道。下一步,將繼續實行訂單種植。通過品牌優化,提升大米的品質和口感,讓崇州品牌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數字點擊 滿員

  中車滿員生產 今年批量交付19號線二期車輛

  在全市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首日,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首列列車在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正式亮相。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可達160公裡/小時,未來將往返於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之間,進一步提升城市樞紐的交通配套水平。

  在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城軌總裝廠房內,電動機械的作業聲在巨大的車間回蕩,多列全新地鐵車輛陳列有序,工人們正進行內飾裝配和性能測試。

  據了解,為保障本次首輛列車順利亮相及整體訂單圓滿完成,9月1日開始,中車成都公司啟動閉環生產,854名員工在“防疫泡泡”裡開展生產。

  “目前,我們已經接近滿員生產。”中車成都公司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白楊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要批量交付成都地鐵19號線二期車輛,還有高速動車組高級修、城際動車組造修、國鐵客車檢修和改造的任務,任務重、壓力大。目前,公司加足馬力生產,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楊柳 白瑞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娟 洪繼東 粟新林 文/圖

(責編:彭茜、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