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耳機“長”在身上 危險藏在耳邊

說說你不知道的“聽力殺手”

2022年09月15日09:23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說說你不知道的“聽力殺手”

  相比起視力來說,青少年的聽力似乎很少引起關注。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長時間地使用個人音頻設備和在嘈雜的娛樂場所消遣,豈不知“殺手”正埋伏在自己的身邊。

  問題

  耳機不離身 降噪效果差

  在家做作業,戴上耳機聽音樂﹔出門坐地鐵,戴上耳機看視頻﹔晚上睡覺前,戴上耳機聽小說……

  對於很多初中生而言,耳機幾乎“長”在了身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不太願意跟大人交流,覺得隻要戴上耳機,就能把自己封閉起來,沉浸在沒有外界打擾的專屬空間裡。”作為家長,劉女士倍感無奈,“一天下來幾個小時,耳朵受得了嗎?”

  記者調查發現,耳機不離身的情況在青少年人群中相當普遍。即使是在嘈雜的地鐵裡,他們也會選擇“以噪制噪”,甚至將音量開到最大,以掩蓋超過100分貝的車輛行駛噪聲。

  這樣的做法並非個例。研究表明,為了確保聆聽效果,人在嘈雜環境中聽音樂時,音樂輸出強度要比背景噪聲高,這會大大增加聽力損傷的風險。

  有人對不同配置的耳機進行研究,發現當音量為100%時,使用壓耳式耳機隻有18分鐘的安全接觸時間,使用耳塞及某些品牌耳機隻有5分鐘的安全接觸時間,使用隔振式耳塞隻有3分鐘的安全接觸時間。

  為抵御噪聲對聽力的影響,不少人開始選擇降噪耳機。記者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相關產品,發現降噪耳機分為入耳式、頭戴式、頸挂式等多種款式,主動降噪功能成為大多數耳機的核心賣點。面對五花八門的降噪耳機,消費者往往很難判斷性能究竟如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專門針對主動降噪耳機進行了風險監測,產品共涉及47家企業的60副耳機,價格在199元到2950元之間。測試人員模擬火車站、機場等場所的噪聲環境,輸送100分貝的總噪聲量,對最大聲壓級、主動降噪量、綜合降噪量等項目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在測試的60副耳機中,主動降噪量低於10分貝的多達30副,還有超過百分之十的產品主動降噪量低於5分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終將風險監測的耳機產品定為中等風險,認為風險監測中五成的降噪耳機降噪量不足,可能會使消費者在嘈雜環境中調高音量,而噪聲聲壓級過高,可能存在一定的聽力損傷風險。

  專家指出,部分降噪耳機之所以欠缺主動降噪能力,主要原因在於產品在硬件設計及算法處理方面不足,不能准確識別並處理外部噪聲,導致降噪耳機在消除外部噪聲方面效果較差。由此可見,即使選用降噪耳機,也不意味著可以暢聽無憂。

  危害

  漸進性加重 損傷不可逆

  另外,嘈雜的娛樂場所也會悄悄偷走孩子的聽力。

  在電玩游戲中心,數十台電子設備同時發出高亢刺耳的音效。置身其中,仿佛整個人都要被噪聲吞沒。一個小學生模樣的男孩手握方向盤,聚精會神地體驗模擬賽車游戲,絲毫不顧耳邊環繞的巨大轟鳴聲。

  在他身旁不遠處,兩人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節奏,用力拍打屏幕周圍的按鍵,噼啪作響的聲音震耳欲聾。記者打開分貝測試儀,發現現場噪聲持續在110分貝上下。

  “KTV裡也特別吵,在房間裡跟人說話隻能扯著嗓子喊,心臟都震得難受。”放假的時候,曉琪曾經跟同學約著一起唱歌。結果幾個小時下來,感覺耳朵快要“炸”了。

  “在娛樂活動中產生的可能導致聽力障礙的聲音其實都屬於娛樂性噪聲。”據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商瑩瑩介紹,娛樂性噪聲既包括電腦、手機、音響等各種播放器和耳機發出的聲音,電動玩具等各種兒童玩具發出的聲音,打擊樂器等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也包括KTV、迪廳、酒吧、游戲廳、影院等休閑演出場所發出的聲音和賽車、射擊等體育賽事活動發出的聲音。“娛樂性噪聲簡直無孔不入,哪怕是健身房,也可能是‘重災區’。例如跳操時,不少教練為了調動氣氛,總是習慣把音樂調到很大音量,不知不覺中也會造成聽力損傷。”

  事實上,娛樂性噪聲的強度不容小覷。有研究表明,在距離發聲玩具10厘米處測得的噪聲強度可達78至108分貝,電子產品耳機的最大聲輸出級可達120分貝,在距離爆竹3米處測得的噪聲強度可達125至156分貝,在搖滾音樂表演現場測得的噪聲強度可達120至140分貝。

  “近年來,公眾接觸娛樂性噪聲的范圍越來越廣,而青少年恰恰是娛樂性噪聲的主要接觸人群。”商瑩瑩談到,噪聲可能造成內耳的機械性損傷,也可能造成內耳微循環及代謝的病理性改變,損傷毛細胞,引發聽力障礙。值得注意的是,噪聲通常是日積月累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並呈現漸進性加重的特點。此外,噪聲還會刺激心血管、消化、神經、內分泌等系統,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消化不良、情緒低落、失眠等問題。

  提醒

  牢記“60-60-60”原則

  “要想預防娛樂性噪聲,首先要提高公眾意識,讓大家明白娛樂性噪聲的危害。”商瑩瑩說,娛樂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傷通常是緩慢且進行性的,前期不易察覺。等到嚴重時,比如經常聽不清別人講話,或者需要把音量開得很大時才會引起注意,但這種情況下,聽力損傷已經比較嚴重。“現在,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視力,會定期去醫院檢查,但對聽力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要知道,聽力一旦損傷,同樣很難挽回,平時也要給予足夠的關注。”

  在商瑩瑩看來,日常生活中完全屏蔽娛樂性噪聲並不現實,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在於盡可能遠離噪聲環境或減少持續暴露時間。總體來說,噪聲強度越大、個體暴露的時間越長,出現聽力損傷的風險越高。數據顯示,人持續暴露於85分貝的噪聲超過8小時就有可能發生永久性聽力損傷。噪聲強度每增加3分貝,人可接受的暴露時間就要減少一半。如果不得不長時間暴露於高強度噪聲環境,就要採取防護措施,通過佩戴耳塞或耳罩來保護聽力,養成安全用耳習慣。

  “在使用耳機時,一定要合理控制輸出強度和聆聽時間,避免在地鐵等嘈雜環境下聽音樂。無論什麼樣的耳機,長時間大音量使用都是會損傷聽力的。”商瑩瑩談到,出於對聽力的保護,國際上普遍呼吁遵循“60-60-60”原則,也就是每次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音量不要超過最大值的60%,環境噪聲最好不超過60分貝。

  商瑩瑩提醒,當耳朵出現耳鳴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如果錯過治療的最佳窗口期或者治療不當,聽力損傷可能會終身伴隨。

  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商瑩瑩還呼吁政府和社會共同採取措施,打造健康的聆聽環境。“以《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准》為例,其中規定了營業性文化場所和商業經營活動中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設備、設施邊界噪聲排放限值和測量方法,可以用於噪聲管理、評價和控制,應當認真落實,真正把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減少不必要的聽力損傷。”(北京晚報記者 宗媛媛 )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