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 成都這樣保障“菜籃子”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9月8日,成都錦繡東方小區門口,成都益民集團開設的流動菜市方便居民在家門口採購。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盧春陽 攝
9月7日晚,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16個區市縣低風險區,每戶居民每兩天可安排1人憑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証明,在做好自我防護前提下,單獨外出1次就近採買生活物資,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
通告發布后,最讓人關心的就是米面糧油、水果蔬菜、禽蛋肉類等的供應是否有保障。近日,記者走訪了成都市部分商超、流動菜市、農產品批發市場,探訪成都物資供應情況。
看市場農貿市場貨物充足,農產品批發市場想盡辦法保供
“我的菜品種齊全,葉子菜就有10多種。”9月11日,成都市高攀農貿市場裡,王大姐正忙著將生菜、白菜、西蘭花等蔬菜一一擺上攤位。
她告訴記者,蔬菜都是從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進的,十分新鮮。記者在市場看到,從蔬菜瓜果到米面糧油、干雜調料,一應俱全。
益民菜市東苑店內,貨架上各類商品擺得滿滿當當,貨架下還有成袋的土豆、洋蔥等耐儲蔬菜。進店市民在志願者和管理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選購蔬菜、肉類、禽蛋、水產、切面等貨品,快速完成採購后離開。
菜市場貨物充足,離不開幾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努力。
“平時蔬菜交易量日均3500噸,疫情期間最高交易量達5000噸。”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副總經理何永滔表示。
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同樣面臨巨大的保供壓力。“中心平時日均交易蔬菜9000噸,疫情期間交易量激增,最高峰時蔬菜進場量1.6萬噸、實際單日交易量超2萬噸。”該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何保障市場供應?該負責人解釋:“我們已聯系40余家重點供應商戶、供應商,按照平時供貨量的2至3倍進行儲備,已有貨物正在運輸途中。”
據介紹,8月底至9月初,為應對持續增長的蔬菜需求,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積極聯系雲南、甘肅、山東等蔬菜主產區及川內貨源地,強化上游產地對接,組織優質穩定貨源。同時,要求市場內重點商戶做好上游經銷商、種植戶的溝通協調工作,加大發貨量以保障貨源,滿足成都市場需求。
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商超和菜市,也加大補貨頻次。
上午的採購高峰期過去,益民菜市東苑店店長蘭才瓊和市場管理員、志願者們關上店門,對市場內進行全面消殺,同時開始補充貨物。蘭才瓊告訴記者:“從9月7日開始,益民菜市各門店每日下午1點到2點閉店補貨、消殺,用充足的貨品迎接下午前來採購的市民。”
保供隊伍也在擴大。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置倉,叮咚買菜近兩日繼續增補300余名員工加入保供隊伍,分別奔赴成都高新區、錦江區、武侯區、成華區、雙流區等不同區域站點,充實分揀、配送等崗位。
看“最后一公裡”“社區安心購”團購團送到小區,流動菜市、流動售賣車到家門口
根據通告,居民就近採買生活物資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如果家附近沒有大型商超怎麼辦?不會網購的老年人又怎麼辦?封控小區裡生活物資如何保障?
成都市商務局積極動員組織全市22家保供企業,通過“社區安心購”方式進行團購團送。“社區安心購”通過重點區域街道、社區動員組織並向居民廣泛推送,調動群主、樓長、業主等積極性,組織開展小區、樓棟集採集購,滿足封控區居民在新鮮蔬菜、肉類及快餐盒飯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封控小區居民一方面可以在線上進行採購,另一方面也有蔬菜包直接送到居民手中。家住錦江區錦城峰薈·薈瀾閣的吳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封控管理期間,一共收到過3次蔬菜包,其中有胡蘿卜、萵筍、土豆、洋蔥、大蒜、生姜等,都是一些易儲存的菜品。”
流動菜市也將物資送到居民家門口。9月8日起,成都益民集團在成都高新區、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金牛區、青羊區等地,設置25個點位開展售賣,解決周邊沒有菜市的小區居民買菜難題,滿足市民就近購買蔬菜需求。
青椒、土豆、西紅柿、大白菜、芹菜……9月9日上午,由成都益民集團組織的流動售賣車,拉著時令蔬菜、肉蛋糧油來到錦江區瑞升望江橡樹林三期門口,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生鮮產品。
為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成都益民集團以兩種方式開展移動售賣:一是以耐儲蔬菜為主的蔬菜包﹔二是以自由選購方式銷售多種時令蔬菜、肉蛋糧油等。據介紹,流動售賣車作為益民菜市的重要補充,日均供應量上萬斤。
部分物業也能幫忙將菜送到居民家門口。從9月7日開始,成都保利天悅小區物業為業主提供代買服務——由業主將所需菜品發給物業,第二天一早物業統一去採購,再送到業主家門口。該小區物業負責人表示:“居民發出需求,物業幫忙去買,一方面可以幫助小區裡的老年人買菜,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業主出門的次數。”(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雷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